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近年來,傳統文化熱為何持續升溫?

近年來,傳統文化熱為何持續升溫?

近日,《北京青年報》發布數據顯示,昆曲《牡丹亭》2021年前三個季度演出場次較2018年全年已翻倍,2021年僅上半年相聲演出場次已超9000場,用舞蹈演繹《千裏江山圖》的舞劇《只此青綠》更是壹票難求,還有調查表明96%的受訪青年表示願意為國風產品埋單。各項數據表明,傳統文化的社會熱度在不斷上升,並且年輕受眾在不斷增加。

傳統文化熱本身,自帶歷史悠久的民族認同。中國土地遼闊,歷史悠久,創造過燦爛的古代文明,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歷史文化從未間斷、壹直延續至今的國家。盡管也歷盡滄桑,卻始終綿延發展、傳承不絕,留下了諸如京劇等文化瑰寶,不僅經受住歷史的淘洗,還彰顯了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歷久彌新。目前,隨著我國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攀升,人們開始對自身傳統文化進行重新審視,引發越來越廣泛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也逐漸從“崇洋媚外”跳脫出來轉為“文化自信”。更有日、韓兩國頻頻試圖搶先“申遺”,產生的緊迫感也凝聚起了國人***識,加強非遺的保護和傳承。

傳統文化熱背後,是消費升級時代的價值認同。傳統文化延續本質是市場經濟狀況,商品或是服務的好壞,最終是由消費者評判。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和消費升級的到來,傳統文化的傳播借著這股東風,逐步融入服飾、彩妝、美食等各領域,逐漸掀起了“國潮”。傳統文化IP也為品牌和設計理念註入了文化內涵,在第15屆“中華老字號博覽會”上,上海牌手表、中華鉛筆、大白兔潤唇膏、英雄牌墨水等產品重新進入人們視野,還有李佳琪們為“國潮”代言創下巨大的銷售量。“國潮”熱背後是中國制造產品力的提升、國產品牌的認同,也是消費水平的提升和中國文化自信的彰顯。

傳統文化熱所呈現的,是當下需求所產生的精神認同。非遺保護學者劉魁立曾說:“文明的推廣,文化的賡續,靠傳承,也靠傳播”。生活水平日漸富足的今天,憑借新媒體年輕人可以自由追逐、展示自己的喜好,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不斷被喚醒,自豪地當起傳播者的角色。借著新媒體和創作熱情,沈寂已久的傳統文化魅力迎來釋放之日,例如年輕受眾較多的視頻網站“嗶哩嗶哩”,單是搜索“非遺”,就能夠觀看到到立體糖畫、剪紙,甚至是三星堆黃金面具的制作過程,上千萬的播放量也證明文化傳承人及其創作已成為廣大年輕受眾喜聞樂見的內容。另壹方面,傳統節日同樣作為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壹部分,也為人們當前快節奏生活提供了精神寄托,從祝福春節快樂到端午安康,再到中秋團圓,滿足了當代年輕人享受當下、尋找歸屬的需求

  • 上一篇:貔貅是什麽
  • 下一篇:重陽節是哪壹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