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道家思想是什麽?

道家思想是什麽?

問題壹:道家思想核心什麽? 道家和道教不同,道家是壹種古代樸素的哲學思想。老子講究無為,莊子講究自然。有學者認為,道家的社會哲學不是進取的,積極的,因為社會只是天道的過程,而不是目的本身。道家認為儒家的社會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絕對的,因此基本上並不需要提出壹套決定性的社會理想,因為天道變化,本身無所謂絕對的是非善惡之性能,因而道家強調得更多的 是在社會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這種智慧必須是能應在任何歷史情境的社會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也就因為道家的社會哲學不以自己發展規格為主, 而強調應對的智慧,因此利於人們休養生息的需求,故而讓漢初的黃老之治有了實驗的理論基礎。同時也安定了千百年來中國士大夫失意於儒家本位的官場文化之後,也能有壹廣大的心性世界以順遂人生。代表作為《老子》,又名《道德經》。這是壹部簡括而有韻的哲學理論著作。就其思想內容看,主張絕聖棄智,忘情寡欲,提倡清凈 無為,無知無欲;對統治階級的嚴刑重稅不滿,幻想倒退到ˇ結繩而治ˇ的ˇ小國寡民ˇ社會。《老子》壹書只五千余字,言簡意賅,善用比喻和民間謠諺。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ˇ道法自然ˇ的觀念,認為ˇ道ˇ是無限的,認為壹切事物都處於ˇ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ˇ之中。他的思想與老子的思想壹樣,都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莊子的散文在先秦諸子散文中別具特色。他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並虛構寓言故事來作為論證的依據,想象豐富,筆調輕快,富於浪漫主義色彩和濃郁的詩意,成為歷代古文家所喜愛的散文作品。老子像道家的哲學思想重要哲學家之思想道家的理論奠定於老子,老子《道德經》壹書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璣,書中廣論道的形上學義、人生智慧義,提出壹種有物混成且獨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論,也提出世界存在與運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動的本體論思想,對於存活於其中的人類而言,其應學習的就是處世的智慧,於是老子也提出了眾多的政治、社會與人生哲學觀點出來,但重點都在保身修身而不在文明的開創,可以說他是以壹套宗本於智慧之道的社會哲學與理論來應對混亂的世局,而無意制造社會的新氣象,因為那些都不是大道之本。莊子是老子之後道家理論最重要開創者,道家哲學基本上也就是老莊二型而已。莊子的道家學不同於老學之處,在於莊子更詳盡地處理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的可開創能力,包括智慧上、認識能力上、身體能量上等等。莊子同樣站在天道自然的命題基礎上,提出了從人的自我修養到面對整個社會國家的處世之道,莊子書內七篇之作,就是他從世界觀到知識論到工夫論到社會哲學的內聖外王之道的理論。列子,戰國時人。現存有的《列子》八篇 是東晉張湛所輯 壹般認為該書反映了戰國至魏晉間的思想。《列子》從道家思想出發 並對道家思想中無為的人生觀有所改造 強調人在自然天地間的積極作用 並認為人在壹種不任強使力的生存狀態下,不憂天 不畏天 才是最好的生存狀態。王弼,三國時代人。當兩漢經學的發展已到尾聲,社會政治壹直在動亂與不義的情境中,知識份子轉向玄學清談的風氣,王弼以其對老子哲學的深切體悟,註解老子《道德經》壹書,重體用之分 有無之別 不但發展出詮釋老學的宗旨:貴無的精神,並以此原理註解《易經》,甚至還因此改變了從漢易以來言象數易學的氣化宇宙論 而將易經的研究方向代之以純粹玄學思想 使中國易學史走向壹個嶄新的局面。郭象,西晉人,以《莊子註》聞名,主張“獨化”理論 是壹種從高度抽象思維當中所發展出來的的玄學式概念理論 認為宇宙萬物都生於偶然的玄冥境界 因此提倡壹種物無大小 各順其適之精神,平等尊重每壹個生命的人生觀。教理是信仰......>>

問題二:道家思想的精華是什麽 1.道家思想之精髓

1.1“道法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倫理精神。《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壹焉”。這就清楚地說明人和萬物是平等的、人並不比其他萬物具有更高的地位。道家崇尚自然,主張遵循客觀規律,人應法天、法地、法自然,即“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以及生生不息的流行規律。“道”又通過“德”的外化作用,把天地間這些包羅萬象的事物的屬性完整地表現出來,這就是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在道家看來人和萬物***同構成壹個有機的整體,《莊子?齊物論》上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壹”。所以道法自然,要求做到無為。而無為並不是指無所作為,而是反對過多的人為幹涉。老子認為,人與萬物都根源於“道”,“道”是人與世界的壹種本原關系,它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母”“眾妙之門”,是壹切實踐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1.2“天人合壹”―――――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道”的意義不僅在於自然生態和諧統壹,更在於人與宇宙的和諧統壹,在於生命的主體和自然的客體在生態學和美學基礎之上,實現“天人合壹”的生態美的合理結合。在中國傳統哲學裏的“天人”關系實際上是指人和自然的關系。中國傳統文化特別強調人與自然的親和與協調,追求“天人合壹”境界自然界自然而然,人只有遵循自然的法則,合乎自然的要求,才能為自然界所接納。在天之道與人之道的對比中,舍棄“人之道”而崇尚“天之道”,保持天地自然的均衡與和諧,以獲得“天人”之親和。而人也必須遵循自然的法則才能發展。“天道”、“地

道”、“人道”之本是“生態”之道。

1.3“致虛守靜”―――――身與心和諧的生命超越精神

道家主張把個體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於壹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掙脫“物役”的束縛,追求個性解放和自由人生。老子主張“返樸歸真”,認為人的生命存在要與自然溝通,節制和超越物質欲望,不讓塵世的喜怒哀樂擾亂自己恬淡自由純潔的心境,自始至終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老子提出“致虛極,守靜篤”的修道方式。在莊子看來,人生的第壹要義就是自由,而現實社會中的仁義道德、世俗價值、名位利祿、政教禮法等都是束縛人、奴役人的藩籬。莊子為達到“聖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自由境界,明確提出“坐忘”、“守道”、“心對於人的問題,《道德經》除了講人與宇宙的和諧統壹,還討論了人自身的和諧問題,即人自身的內在和諧。他首先闡釋了生態人的內涵。人之生態首先是:“無樂”、“至樂無樂”。“無樂”即是不為身外的利祿、名聲富貴等外物所牽累的壹種平常心,是壹種放棄名利、壹切順其自然的自然之情。自然之情乃人之常情,無所謂快樂與不快樂,安適、恬靜、自然,“無樂”才是人的自然常態。人應恬然淡泊、清靜無為、順其自然,詩意般生活在世上。提倡“見素抱樸”、“粗茶淡飯”的節儉生活方式,“知足常樂”,保持內心的安寧平靜。提倡個人要與社會無害亦無爭,從而在個人與宇宙自然的大範圍內實現和諧交互。中國傳統美學的這種和諧思想能夠對我國當前和諧社會的建設提供直接的理論借鑒。在穩定中建設和諧社會,這不僅是壹個理想,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1.4“無為而治”―――――社會生態觀

老子如是理解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老子》三章)說:“為無為,則無不治”。道家提出的“無為而治”,其基本涵義壹是因任自然,二是不恣意妄為。因任自然,是說統治者治理國家應當遵循自然的原則,讓人民自我化育,自我發展,自我完善, *** 的職責在於輔助人民,使其充分自由自在地活動,如此,人民自然平安富足,社會自然和諧安穩......>>

問題三:道家的主要思想是什麽? 道家的主要思想:道家古代道家是壹種思想流派,以老子p莊子為代表。

道家崇尚自然,有辯證法的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主張清靜無為,反對鬥爭;提倡道法自然,無所不容,自然無為,與自然和諧相處。

道家思想起始於春秋末期的老子,老子是最早質疑宗教,反對迷信的人

古代道家崇尚自然,有辯證法戶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但是主張清靜無為,反對鬥爭。司馬遷之父司馬談《論六家要旨》中評價古代道家為易行難知,事少而功多。

先秦各學派中,道家雖然沒有儒家和墨家有那麽多的門徒,地位也不如儒墨崇高,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道家思想以其獨有的宇宙、社會和人生領悟,在哲學思想上呈現出永恒的價值與生命力。

問題四:道家的中心思想是什麽? 古代道家是壹種思想流派,以老子p莊子為代表。

道家崇尚自然,有辯證法的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主張清靜無為,反對鬥爭;提倡道法自然,無所不容,自然無為,與自然和諧相處。

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無為無不為”的道德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等等影響深遠。

李約瑟說:“中國人性格中有許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來源於道家思想。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像是壹棵某些深根已經爛掉的大樹。”“道家思想乃是中國的科學和技術的根”,“(道家哲學)對中國科學史是有著頭等重要性的”有中華文化基石之稱的道家哲學思想,還通過儒學以及中國化佛學而得以不同程度的體現。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天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諸子百家”中壹門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存在於中華各文化領域,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大量的中外學者開始註意到與吸取道家的積極思想,故學者說:“道家思想可以看為中國民族偉大的產物。是國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氣概。”

然由於道教佛教化過重,道教也只奉元始天尊為最高神而老子則為元始天徒孫(佛教《正誣論》等與道教說法如出壹轍)。出現黃老列莊只是名義的祖師,道教各派都各信各的情況,與道家思想關系反不如中國化佛學等來的親近。而道教以道家思想為旗幟,吸引仰慕老莊的慕道者,誘導大量崇尚道家的文人入道,甚至說道教起源於黃老為方便法。所以萬不可說道教就是道家。

問題五:道家的主張是什麽? 道家及其主張

1.道家簡介

道家認為道是哲學的最高範疇,宇宙的根本規律,“道可道,非常道”;道更是世界的本原:“道生壹,壹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家哲學是壹種亂世時期的哲學,戰國時代特有的針對亂世而發並能在亂世中行之有效的學說。是百家中唯壹能夠與儒家分庭抗禮的派別。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老子的代表作《道德經》,莊子的代表作《莊子》。

2.老子的思想

(1)無名之道:(道的基本特征)

天地萬物都有道,但道無名,因為普通的語言和概念不能表達道。

(2)反者道之動

是對變動的合乎規律的表述。矛盾雙方到了極端就會對立方向轉化。有得必有所失。

(3)無為而治

必要--過度,自然--人為(對立統壹)

人要做到:知足、寡欲、棄智、抱樸(明燈註葛洪自號抱樸子,乃源於此)

理想的國家是聖人當政,聖人的職責就是不做事,無為才能無不治。老子反對周公造作的禮樂典章制度。

3.莊子的思想

(1)萬物壹齊

齊物我--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壹。齊是非--是非之爭是無謂的爭論,因為不存在是非對錯之分。

(2)安之若命

用完全自然的態度對待人生,用師法自然的方式認知世界,實現人的精神自由。

(四) 其他八家的思想主張

1.墨家

代表人物:墨翟

十大主張:尚同、尚賢、節用、節葬、非樂、非攻、非命、尊天、明鬼與兼愛。(明燈註記憶方法:二尚又二節,三非尊明兼)

墨家與儒家是當時的兩大顯學,墨家(後期)註重研究形式邏輯與自然科學,提出名、辭與說的思維的三種形式。對幾何和物理也有研究。

墨家自產生起就與儒家唱反調,其十大主張有六個與儒家不同,“兼愛”是墨子學說最重要的哲學命題,表不分遠近親疏地愛,非攻即反對不義戰爭,非樂即反對禮樂、節制欲望,非命即不屈服命運,尚同即主張思想統壹,尚賢即惟才是舉,節用和節葬,即提倡節儉、節約,尊天與明鬼,則肯定天意和鬼神的存在。

明燈註《要略》中還基於意識形態傳統,談到了東漢的王充及其《論衡》(P74),其實是障眼法,王充是無神論者不錯,但王充也是歷史上最堅定的宿命論者,他信命而不信神,與墨子正好相反,難道王充也算唯物主義者嗎?

2.兵家

孫武 《孫子兵法》――中國第壹部有系統的兵書

戰爭的先決條件:知己知彼,知人知天。

戰術:“奇”是旁出奇襲的靈活戰術。“正”是正面對陣的常規戰術。用正兵擋敵,用奇兵勝仗。

明燈註孫臏容易與孫武相混,《孫子兵法》不是孫臏寫的,不妨可以記為:孫臏是孫子的孫子。

3.法家

韓非子 《韓非子》

諸子百家中最晚的派別,形成中央集權專制理論。《韓非子》總結慎到、申不害、商鞅三大派的觀點,提出以法治為中心,綜合運用法、勢、術。法是君主制定的法令,勢是指君主的權勢地位,術指君主心中的權術。

4.名家 惠施、公孫龍 (公孫龍的“白馬非馬”是古代最重要的壹個辯題)

辯論名實問題,強調名實相符,發展古代邏輯學。

明燈註惠施,原筆記誤作惠師,是莊子的朋友,好辯論,與莊子有著名的“濠梁之辯”,令後人嘆為觀止。

5.陰陽家 鄒衍 《周易》(後被司馬遷列為六家之首)

在“術學”基礎上糅合陰陽五行。

6.縱橫家 蘇秦、張儀

以連橫、合縱政策分別策劃統壹中國,“衡則秦帝,縱則楚王”

7.農家 許行

研究農業政策,生產技術

8.雜家 呂不韋 《呂氏春秋》

“雜糅”各家學說,主張統壹中國。

明燈註呂是秦始皇的“亞父”和宰相,《呂氏春秋》是他的壹堆門客寫的,所以稱為雜家,成語“壹字千金”即出於此。...>>

問題六: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什麽? 道家:老子講“無為”;莊子講“逍遙”。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有對象的,對象只有兩個,就是人和自然,但是在實行上卻是以人為本。

道家尊重人的本性也尊敬自然的法則。所以,人,作為行動之源,首先在學習道家文化時,要搞清楚自己,然後搞清楚自然,最後怎麽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系。

,“道”壹是指天地‘始”,而更重要的是“天”和“人”的運動規律。以至於中國文化中出現了很多關於“道”的規律的概念。道家是介於入世和出世之間的,核心思想是“道”要求個人生長和社會發展都要遵循這個“道”,致下,清虛,清靜,無為都是“道”的品質,都是需要做的

問題七:道家思想核心什麽? 道家和道教不同,道家是壹種古代樸素的哲學思想。老子講究無為,莊子講究自然。

有學者認為,道家的社會哲學不是進取的,積極的,因為社會只是天道的過程,而不是目的本身。道家認為儒家的社會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絕對的,因此基本上並不需要提出壹套決定性的社會理想,因為天道變化,本身無所謂絕對的是非善惡之性能,因而道家強調得更多的 是在社會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這種智慧必須是能應在任何歷史情境的社會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也就因為道家的社會哲學不以自己發展規格為主, 而強調應對的智慧,因此利於人們休養生息的需求,故而讓漢初的黃老之治有了實驗的理論基礎。同時也安定了千百年來中國士大夫失意於儒家本位的官場文化之後,也能有壹廣大的心性世界以順遂人生。

代表作為《老子》,又名《道德經》。這是壹部簡括而有韻的哲學理論著作。就其思想內容看,主張絕聖棄智,忘情寡欲,提倡清凈 無為,無知無欲;對統治階級的嚴刑重稅不滿,幻想倒退到ˇ結繩而治ˇ的ˇ小國寡民ˇ社會。《老子》壹書只五千余字,言簡意賅,善用比喻和民間謠諺。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ˇ道法自然ˇ的觀念,認為ˇ道ˇ是無限的,認為壹切事物都處於ˇ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ˇ之中。他的思想與老子的思想壹樣,都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莊子的散文在先秦諸子散文中別具特色。他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並虛構寓言故事來作為論證的依據,想象豐富,筆調輕快,富於浪漫主義色彩和濃郁的詩意,成為歷代古文家所喜愛的散文作品。老子像

道家的哲學思想

重要哲學家之思想

道家的理論奠定於老子,老子《道德經》壹書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璣,書中廣論道的形上學義、人生智慧義,提出壹種有物混成且獨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論,也提出世界存在與運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動的本體論思想,對於存活於其中的人類而言,其應學習的就是處世的智慧,於是老子也提出了眾多的政治、社會與人生哲學觀點出來,但重點都在保身修身而不在文明的開創,可以說他是以壹套宗本於智慧之道的社會哲學與理論來應對混亂的世局,而無意制造社會的新氣象,因為那些都不是大道之本。

莊子是老子之後道家穿論最重要開創者,道家哲學基本上也就是老莊二型而已。莊子的道家學不同於老學之處,在於莊子更詳盡地處理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的可開創能力,包括智慧上、認識能力上、身體能量上等等。莊子同樣站在天道自然的命題基礎上,提出了從人的自我修養到面對整個社會國家的處世之道,莊子書內七篇之作,就是他從世界觀到知識論到工夫論到社會哲學的內聖外王之道的理論。

列子,戰國時人。現存有的《列子》八篇 是東晉張湛所輯 壹般認為該書反映了戰國至魏晉間的思想。《列子》從道家思想出發 並對道家思想中無為的人生觀有所改造 強調人在自然天地間的積極作用 並認為人在壹種不任強使力的生存狀態下,不憂天 不畏天 才是最好的生存狀態。

王弼,三國時代人。當兩漢經學的發展已到尾聲,社會政治壹直在動亂與不義的情境中,知識份子轉向玄學清談的風氣,王弼以其對老子哲學的深切體悟,註解老子《道德經》壹書,重體用之分 有無之別 不但發展出詮釋老學的宗旨:貴無的精神,並以此原理註解《易經》,甚至還因此改變了從漢易以來言象數易學的氣化宇宙論 而將易經的研究方向代之以純粹玄學思想 使中國易學史走向壹個嶄新的局面。

郭象,西晉人,以《莊子註》聞名,主張“獨化”理論 是壹種從高度抽象思維當中所發展出來的的玄學式概念理論 認為宇宙萬物都生於偶然的玄冥境界 因此提倡壹種物無大小 各順其......>>

問題八:道家思想的缺點是什麽 道家思想最初是壹種遁世理想和陶潛的隱世哲學差不多。這種人在各個朝代都有,有太多的例子了。就是現在也不乏其人,現在社會上出現的那些棄世、厭世和懼怕競爭的人都算是這種思想的表現。問題是這些人在現代社會中,他們無處可逃、無處可以隱藏,最終會導致精神出現問題。

問題是後世的道家逐漸向神學靠攏,並最終成為神學的壹種,所崇拜的不是老子、莊子而是玉皇大帝。可以算是漢族的宗教,日本有神道教、印度有印度教等等,道教算是中國漢族的原始宗教,但這種宗教,是有不完全和不徹底性質的。所以為了愛國,妳要找心靈寄托的話,就去信仰道教吧!

而儒家卻是世界獨壹無二的壹種哲學思想,它是中華民族性格和智慧的體現,它是壹種教導人們如何入世的學問。我壹直認為因為有它的出現,所以中國才不會淪為壹個宗教大於天的國家,國家才會壹步步踏踏實實的走向輝煌。

  • 上一篇:近代科學的三大傳統
  • 下一篇:酶活力的測定方法及原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