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
即便是物質相對豐富的今天,
我們也依然保持著這樣的傳統。
在烽火激蕩的戰爭歲月中,
環境十分艱苦,
印制郵票的紙張更是五花八門,
其中壹種著名的珍郵“稿”字郵票,
居然是利用使用過的電報紙的背面
印制的。
“稿”字郵票,
是1943年淮南交通總站發行的壹種專用郵票,
用於供給淮南區《新路東》報社記者、通訊員寄發稿件,
屬於“郵資總付”性質的郵票。
圖案是內有面值數字“20”的
紅色五角星上,
加蓋有宋體的“稿”字,
四周則是放射的光芒,
五角星的上面有拼音文字
“XUAI NAN”。
問題來了“XUAI NAN”是什麽?
英文?拼音?
“NAN”好解釋就是
淮南區的“南”字讀音嘛。
但是“XUAI”似乎怎麽也拼不出“淮”音,
難道是方言發音嗎?
其實“XUAI NAN”是“新文字”,
全稱是“拉丁化新文字”。
原來十月革命後,蘇聯掀起了以快速掃盲為目的的“文字拉丁化運動”,
正是在這個運動背景的影響下,
當時在蘇聯的中國***產黨員開始研究中文是否也可以拉丁化,
大家熟悉的瞿秋白、林伯渠都曾參與其中。
瞿秋白
林伯渠
該方案傳入國內後,
引發了贊成和反對兩種聲音。
然而由於拉丁化新文字易學易用,
適合當時抗日救亡運動的需要,
被作為宣傳抗日和進行救亡教育的工作推行開來。
看看上圖中1936年北平新文字研究會出版的《新文字入門》,
您是不是已經知道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