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壇的特色小吃
1、加蟹小籠饅頭
首創於清道光年間,用精白面粉、熟板油、蟹粉、豬肉配以調料加工制成。
加蟹小籠包是江蘇省常州地區特色傳統小吃,是常州小河沿浮橋南堍的萬華茶樓於清道光年間首創,每年中秋節前後,桂花盛開之際上市供應。
加蟹小籠包,原來叫加蟹小籠饅頭。(饅頭誕生時本無包子這壹稱呼。宋朝開始北方人把有陷的饅頭叫做包子,而南方仍然壹律稱為饅頭。
如今隨著普通話的推廣南方也開始稱包子了。小籠饅頭誕生時,常州人仍無包子壹說,故名為小籠饅頭;如今因為語言環境的變化,壹般都稱為小籠包。
2、蟹殼黃
俗稱小麻糕,常與大麻糕相配作為禮品。餡心有薺菜、蔥油、白糖、豆沙等4種,用精白面粉、脫殼白芝麻配以調料烘制而成。
蟹殼黃是江蘇常州傳統風味小吃,俗稱小麻糕,常與大麻糕相配作禮品用。其餡心有薺菜、蔥油、白糖、明油豆沙等4種。其
特點:形似蟹殼,色呈金黃,油多不膩,香脆酥松,糖餡甜醇,鹹餡味鮮。? 蟹殼黃做法主要由三種,海派的作法有甜有鹹:甜的主要以白糖豬油做餡,也有放玫瑰、棗泥、豆沙什麽的;鹹的以豬肉丁為主,考究的則要加進蟹粉、蝦仁壹類了。
3、蝦餅
有近200多年歷史。清代文學家袁枚《隨園食單》有載:“蝦餅,生蝦肉、蔥、鹽、花椒、甜酒腳少許,加水和面,香油灼透”。
蝦餅是壹道美食,主要材料有生蝦肉、面粉等。最早流行於江南地區,目前蝦餅作為江蘇省常州市的特色傳統小吃,最為有名。在常州,由於蝦餅的形狀類似腰鼓壹樣打著皺又被稱為“銅鼓餅”。
蝦餅距今已有近200多年的歷史。清代文學家袁枚在《隨園食單》有載:“蝦餅,生蝦肉、蔥、鹽、花椒、甜酒腳少許,加水和面,香油灼透”。色呈金黃,外脆裏軟,香鮮可口。
4、馬蹄酥
馬蹄酥是由面粉揉合各種材料烘烤而成的酥餅,原為唐代的宮廷食品,後流傳入民間,隨著歲月流轉,各個地方的馬蹄酥也演變出不同的餡料,形狀和名稱。
馬蹄酥選用精白面粉、綿白糖、豆油等原料制作,延用傳統烘爐烘制。已收入《中國名點菜譜》。?
5、酒釀元宵
酒釀元宵是江蘇常州地區傳統特色小吃之壹,民間過春節,元宵節時有吃圓子的風俗。100多年前,裴玉高在傳統圓子中加上酒釀,始創酒釀圓子。其特點是團如玉粒,酒香四溢,風味獨特,清甜爽口。
酒釀元宵選用上白元米和甜酒藥,經蒸熟、發酵等工序制成,如加糖桂花則為桂花酒釀。?
6、三鮮餛飩
餡心用蝦仁、鮮青魚肉、鮮豬肉制作,故稱“三鮮”。餛飩皮以精白面粉拌入雞蛋清軋制而成,餛飩湯用新鮮母雞煨成雞湯。
7、銀絲面
常州銀絲面是江蘇常州著名的小吃,十大名點之壹,為百年老店常州味香齋面館於1912年所創制,已有百年的歷史。
1985年江蘇省飲食服務公司編輯出版的《中國小吃(江蘇風味卷)》壹書第93頁載明:“常州銀絲面由味香齋面館創制,又在面粉中直接加入雞蛋清,再用細齒面刀軋制成面條。因面條潔白如銀,纖細如絲,故而得名。
銀絲面選用精白面粉加雞蛋白,用特制細齒面刀軋制。為《中國小吃譜》收輯品種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