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柄戰刀之首
在全世界範圍內,像中國這樣曾經大規模使用長柄戰刀的國家不多,而且這些國家大部分都是漢字文化圈國家,深受中國影響。
在小說中,長柄戰刀是猛將最愛用的武器之壹,比如使用青龍偃月刀的關羽,使用三尖兩刃刀的紀靈,《三國演義》中的“溫酒斬華雄”更是關羽、華雄兩名大刀猛將之間的巔峰對決。
在歷史上,長柄刀的歷史也非常久遠,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就已經出現了綁在長柄上使用的多孔石刀。但是長柄戰刀真正的大規模使用,還是在唐朝,著名的唐刀六制之中,
就有長度達壹丈的陌刀。但是陌刀具體形制已經不可考證,今天常見的長柄戰刀,都是沿襲了宋代的形制。
宋代是中國長柄戰刀的壹個輝煌時期,這壹時期,出現了至少七種長柄大刀:掉刀、屈刀、偃月刀、戟刀、眉尖刀、鳳嘴刀、筆刀,加上單手使用的短刀“手刀”,壹***八種制式軍刀,合稱為北宋“刀八色”。
這些長柄大刀的造型,絕大多數大家都很熟悉,例如偃月刀經常在小說中提到,戟刀就是單枝畫戟的前身,其他長柄刀也多少有些面熟。唯獨這個排名第壹的掉刀,卻似乎讓大家感覺到非常陌生。
的確,掉刀的造型和其他長柄刀迥然不同,《武經總要》記載掉刀是“刃首上闊,長柄施鐏”。結合圖畫來看,掉刀開有兩刃,刃前有壹個寬闊的尖,前部刀刃非常寬闊,與其說是壹把長刀,倒不如說是壹把長柄巨劍。
很多人認為,掉刀這種兩刃有尖的形制,是直接繼承了唐代的利器——陌刀。雖然沒有出土文物、傳世古董作為佐證,但是記載中的陌刀,也是刃部寬闊,長柄兩刃的形制。
掉刀在宋代也有壹些變種。比如說《武經總要》就記載掉刀有壹種“兩刃山字之制”,這種形制的掉刀在今天依然常見,只不過咱們今天壹般稱之為“三尖兩刃刀”,
又因為傳說中的二郎神用的是這種武器,所以也稱之為“二郎刀”。也就是說,其實“掉刀”壹直存在,只是在後世換了個名字,叫“三尖兩刃刀”罷了。
似乎看起來,這是壹種在小說和神話中才經常出現的武器。然而,掉刀卻是北宋七種長柄戰刀中唯壹被《宋史》提到,在《宋會要輯稿》中更是被提到了兩次。
在《武經總要》中,掉刀也被列為長柄刀中的第壹,在“刀八色”中地位僅次於裝備量極大的手刀。
掉刀之所以被如此重視,首先當然是因為掉刀的威力巨大,在戰鬥中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掉刀刃部寬闊,看似重心過分靠前,實際上這也正是所有中國長柄戰刀的特點,只是掉刀將這個特點發揮到了極致。
重心靠前,雖然犧牲了壹定的靈活度,但是劈砍力大。而且馬上使用長柄戰刀的,多為職業武學人士,在軍中不是精銳就是軍官,靈活度可以靠長期的訓練進行彌補。
明末第壹猛將劉綎,便可以在馬上揮舞120斤(約合今天140多斤)的長柄大刀,成為當時壹絕。古代武舉考試,揮舞大刀更是必修科目,其重量有八十斤、壹百斤、壹百二十斤三等。
這些動輒數十斤乃至上白斤的大刀劈砍力度當然是驚人的,但是其過分的重量也註定了它們並非實用器。
但是掉刀在重量不過分的情況下,達到足夠的劈砍力,其威力足以將人攔腰斬斷。步兵列陣使用的話,將掉刀高高舉起,
敵軍沖擊時瞬間落下,則足以將敵人的馬頭砍下,甚至在密集的陣型下,敵人的騎兵會連人帶馬被斬成數段。
另外,雖然掉刀重心靠前,靈活度有欠缺,但是他的兩刃設計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普通的長刀在進行“撩”、“掛”等動作的時候,
為了保證正確的刀筋(即運刀軌跡),需要將刀頭調轉方向。而兩刃的掉刀則不需如此,在劈砍之後,順勢壹提便是“撩”擊,可以迅速補刀。
掉刀的刺擊威力更是不容小覷。在宋代的畫作《免胄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宋朝的重騎兵也裝備了掉刀。
壹般而言,長槍是重騎兵最好的武器,重騎兵用槍大多壹次性,捅到目標後便會折斷,壹槍換壹人,倒也劃算。
但是,如果對付刀盾兵,壹次性的長槍就有些難以招架,槍已經斷了,但是敵人最多倒地或者支撐盾牌的手脫臼,並未喪失戰鬥力。
這時候,像掉刀這種重武器便可派上用場。長長的刃部可以直插盾牌,而前寬後窄、前薄後厚的設計也方便掉刀的拔刀,不至於讓武器卡在盾牌中。
寬闊的刀尖壹旦刺入人體,以古代的醫療條件,必死無疑。
當重騎兵沖入密集的步兵陣中,掉刀的長刃左右揮舞,可以發揮出很大的作用。在今天的三尖兩刃刀武術套路裏,依然有左右向下如同劃槳的“舞花”動作,便是當初馬戰招式的演變。
而掉刀戰鬥力的發揮,和中國古代先進的工藝是密不可分的。像掉刀這類武器,刀頭過重,如果以普通竹木做成長桿,那麽無力承擔如此長的刀頭,很容易折斷和彎曲。如果加粗竹木的直徑,又會影響手感。
很多傳世長柄大刀多為鐵柄,這些都是武人矜誇自己力氣的工具,而非戰場實用器。今天的長柄武術刀多以鋼管為柄,但是古代制作鋼管所耗費的成本過於龐大,而且難以大量生產。
而中國古代有獨特的“積竹木柲”工藝。這種工藝原本是以木為心材,包裹竹條、藤條的。發展到宋、明時代,已經開始嘗試以鋼為心,姑且可以稱之為“積竹鐵柲”。
即刀頭之後是壹根細長的鋼釬,再用竹篾、藤條包裹這根鋼釬成桿,在保證重量不會過重的情況下,盡量增加長柄的耐用度。
這種工藝,是鋼鐵工藝、竹木加工工藝實力的體現,擁有這項工藝,也是中國古代可以大規模裝備和使用重型長柄戰刀的原因。像掉刀這種神器,是其他國家可望而不可及的。
比如沒有充分掌握這門技術的日本,只有積竹木柲,沒有鐵芯長柄,所以只能裝備細長的薙刀,而無法裝備重型長柄戰刀。
而古代歐洲壓根沒有積竹木柲的工藝,所以在長桿武器上更為落後。
在中世紀後期(相當於中國明朝),德國有長達壹米七的重型雙手劍,其手柄倒有些鐵芯長桿的意思,
但其造型是將長劍的柄加長,屬於極端的短兵,而非長桿武器。
與德國雙手劍同時而稍早,瑞士裝備有長柄的戟和砍刀,但是其柄材只是壹根粗木頭,其中的技術含量,遠遠不及同時代甚至更早的中國長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