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鼓舞是中國少數民族瑤族和朝鮮族的傳統舞蹈
壹、瑤族長鼓舞。
中國瑤族聚居地區的壹種民間舞蹈,瑤語叫“挨汪都”,又稱“打橫鼓”“調花鼓”,流傳於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廣西壯族自治區富川瑤族自治縣等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瑤族長鼓舞有多種表演套路,或專門表現造屋動作,或在舞蹈中融入動植物有趣的形態。瑤族長鼓舞多在瑤族傳統節日及慶祝豐收、喬遷或婚禮喜慶的日子表演。
二、朝鮮族長鼓舞。
吉林省圖們市民間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朝鮮族長鼓舞起源於印度的細腰鼓,又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中原,再傳入東朝鮮,成為朝鮮民族音樂的主要打擊樂器。明清時期,朝鮮族人口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長鼓舞隨之傳入中國,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朝鮮族舞蹈。
鼓舞表演。表演道具長鼓舞的主要道具長鼓,宋、清兩代相關古籍均有記載。宋時稱銃鼓,又稱長大腰鼓,清代已稱為長鼓,現仍基本保留著古代長鼓的形制特征。鼓長約三尺,中間小兩頭大,呈雙喇叭狀,用沙桐木為鼓身,中間挖空,兩頭蒙羊皮或牛皮作鼓面,並用麻線拉緊而成。舞時加背帶,把鼓橫掛於頸背,既便於拍打又便於舞蹈。
人數隊形。長鼓舞表演時人數不限,兩人以上成雙數即可。兩人為壹個組合,相距為三至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