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閩商的閩商探源

閩商的閩商探源

傳統文化註重的安土重遷,“父母在不遠遊”,在八閩幾乎沒什麽影響力。他們唯利是趨,與臺灣人壹樣,“舍祖宗之丘墓,族黨之團圓,隔重洋之渡險,處於天盡海飛之地”。

至少在宋元時期,八閩男兒就視出洋為正途。明清時期,閩人移民海外絡繹於途。據福建省統計,漳泉二地有海外移民540萬人,相當於本地人口55%。如以泉郡計,則其海外移民相當於本地人口的80%。

閩人海外移民為求生存和發展,需有主動適應異地環境的心態和能力,培養兼容和開放的精神。明代後期以來的海外移民活動更為閩南文化註入異域文化的活力。尤其是近代以來,閩人大規模向東南亞地區移民。這些移民絕大多數居住在西方國家的殖民地,直接參與現代資本主義生產經營,有的人還進入當地主流社會。閩中沿海地區向海外移民眾多,其數量超過本地居民,且與家鄉保持密切聯系。西方文化較早經過福建海外商民進入福建地區。

閩商不僅生活習俗深受海外影響,其語言文化與價值觀念也與中原地區發生微妙區別。如老壹輩所說的“拐杖”(Dongkai)、針車(Magin)、肥皂(Sammuen)等詞匯,均來自西文stick、Machine、Soap。外來詞匯對福建的影響力就如現今粵港詞匯對全國的影響。更重要的是西方市場意識對福建地區的滲透。西方的格言“生意場上無父子”,在僑鄉廣為流傳,這是對儒家傳統學說典型的否定,但這不表示福建人拋棄了儒家傳統,反之福建族群是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現代化經營管理方式(如股份公司)早在本世紀初就已流行於福建。福建第壹批現代企業及最早的市政建設,都出自於華僑之手,抗日戰爭期間大批工廠內遷內地,國***內戰後國民政府戰敗遷臺,許多福建工廠為解放軍接收且沒能再遷回福建,就連馬尾船政的海洋學校也遷到山東。而後福建長期作為對臺前線,兼之本身地理條件限制故國家對福建的基礎設施固定投資壹直是全國倒數第壹,這個情況於臺海情況好轉後,國務院批準支持福建省發展文書正式下發後才逐漸加大力度,推進了閩商建設家鄉的力度。

福建的鄉土文化習俗,有著濃郁的西洋特色。其生意活動,更貫穿了“經濟關系高於壹切關系(包括親屬關系)”的西方市場經濟原則。這種文化的多元性與開放性,是閩商務實精神與蔑視正統的體現。

  • 上一篇:連州切粉要泡多久蒸好
  • 下一篇:骨折後膝關節粘連。想請問有關松解手術的具體情況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