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隴東民歌略敘

隴東民歌略敘

散文標題: 隴東民歌略敘

關 鍵 詞: 民歌精美散文

散文分類: 精美散文

作文來源: /sanwen

中央電視臺12頻道的《魅力12》欄目在2005年播出《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這壹首美麗民歌時,歌曲原編創人員說,《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的曲調是他們在長征路過隴東途中搜集的隴東民歌《十八姐擔水》。這個信息讓平涼市的人大吃壹驚,原來紅遍中國的《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竟是脫胎於平涼民歌《十八姐擔水》。收集在《隴東民歌》中的《蘭嬌擔水》就是《十八姐擔水》的另壹個歌名。

日頭夜上來者照山川呀,

小房裏閃上蘭玉蓮呀,

小房裏閃上蘭玉蓮呀,

竈火裏無柴者要奴攬,

缸裏嗎無水要奴擔呀,

缸裏嗎無水要奴擔呀,

上溝裏擔水路又遠,

下溝裏擔水路不幹。

桑木桶鐵箍圈,

黃楊水擔軟閃閃。

公公今年五十二,

婆婆今年四十三。

女婿今年十三歲,

送到南學把書念。

歷史上,地處隴東的隴東縣屬軍事重地。它東連陜西省,北接寧夏回族自治區,西面、南面的六盤山及其構成的深溝幾乎無壹條成形的山路,把隴東縣與外界半隔絕起來。由於地理位置獨特,歷代戰事倚重的多是這裏的天然屏障。交通落後,信息閉塞,經濟貧困,文化貧瘠就是隴東縣的特征。也正因為如此,這裏較少受外界經濟文化的強烈沖擊,倒成了民間文學自由生長的肥沃土壤,隴東民歌在這種背景下自由發展,口耳相傳,創作增刪,吟唱至今,相對比較完整、成熟,是民間文藝百花園中較為獨特的壹枝山花兒。

隴東民歌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壹腔壹調,全是發自內心的呼喊,壹字壹句,都是真情實感的流露,隴東民歌曲調優美,歌詞精采,內容豐富,涉獵廣泛,方言運用得當,口語特點非常突出。有的訴說生活艱辛,有的反應人生命運,有的描述勞動場景,有的敘述歷史故事,有的歌唱男女愛情,有的針貶政治時弊。發之於心,傳之於口,不事雕琢,樸實無華,或縱情於山間曠野,或歌唱於社火廟會,或吟詠於門前樹下,或回蕩於麥趟溝壟。隴東人們創造的這壹最適合表達自己心聲的方式,填充了多少枯燥單調的生活空間,寄托了多少幸福的美好願望,闡發了多少洞徹深刻的人生感悟。代代相傳、不絕於耳的民歌,古老而年輕。

隴東民歌不但有美妙的曲調,其精美的歌詞也是其長久流傳的壹個重要原因。象上面引用的《蘭嬌擔水》中的冰山式結尾:“女婿今年十三歲/送到南學把書念”,就很讓崇拜海明威的文學研究者贊嘆,原來這種欲言又止這種言少意多這種言在此而意在彼這種用有限的詞匯表達無限意義的表現方式絕不是西方人的獨創,也不是現代才出現的壹種藝術表現形式。而是早就在我國民歌載體中流傳的壹種長盛不衰的藝術表現形式。這種精美的表現形式在隴東民歌中比比皆是。比如《李三娘研磨》:

“簸箕本是個楊柳喲條,

它把葉子編樹梢,

安喲安喲,它把葉子編樹梢。

磨子本是個石頭條,

推下麥子面又長,

安喲安喲,推下麥子面又長。

籮兒本是馬尾做,

籮下麩子會拌醋。

磨擔本是壹根柴,

長在深山吊在崖。

雖然不是親父母,

熱裏冷裏摟抱懷。”

末尾兩句意味深長,初看好象是說自己沒有父母的疼愛,再壹想其實是說自己遇人不淑,沒有愛情,只有抱著沒有感情的磨擔,無論在熱裏冷裏都只能與磨擔做伴。那麽應該與她做伴的人呢,那怕是有壹個親弟弟、親妹妹也好訴訴心腸,歌詞唱到這裏沒有再往下細說。這不只是藝術的需要,更主要的是現實生活讓李三娘無法詳說,也不敢細說。也就是說只有在那樣殘酷的現實生活中,才會產生那樣婉轉哀怨的藝術表現形式。

《詩經》是從鄉村走進藝術王宮的民間少女,民歌是壹直在鄉間生活的《詩經》的親姐妹。《詩經》中運用純熟的比、興手法在隴東民歌中大量出現,說明民歌之所以源遠流長,從久遠壹直唱到現代還在煥發著勃勃生機,就是巧妙地運用了優秀的比、興藝術手法。象上面引用的《蘭嬌擔水》、《李三娘研磨》中的前三分之二的歌詞,都是壹個個形象生動的“比”,最後兩句才是“興”,正因為在“比”中大量引用了現實生活中的普遍現象,才使後面的“興”有了著落,也才使最末的“興”有了豹尾般的巨大影響力。

歌唱男女愛情的情歌,是隴東民歌的精品。有的含蓄委婉,情意綿綿。有的直抒胸意,潑辣大膽。“姐兒嗎門前上哎壹喲樹者槐,手搬槐股望郎哎來。壹天嗎把妳望到黑,門前無有個雀雀兒飛,三天呀沒見妳的那面,肚子裏的疙瘩翻了哎蛋。想呢想呢實想呢,想得我眼淚直淌呢。想得我腸子擰繩呢,想得我肝花搖鈴呢。想得我肚子打鼓呢,想得我腔子蠻堵呢。摟住脖子吞壹個嘴,肚子裏的疙瘩化成水”。

隴東民歌當然不僅僅是隴東情歌,雖然絕大多數是情歌,但我們可以透過情歌窺見現實生活的影子。比如歌頌王昭君的《昭君和番》,為什麽在各地都有歌頌王昭君事跡的歌曲,要詳盡地探討其原因可能很困難,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中看出生活在貧窮封建社會中的婦女生存環境的異常艱難,選為秀女的王昭君尚且如此,那麽生活在底層的貧家女兒又是何等可憐淒慘的模樣:“婆婆好,女婿瞎,轉過身子把眼淚擦。妳不要擦,妳不要擦,今夜晚上給妳個啥。睡在半夜裏摸壹把,牛牛沒有個蒿瓜瓜大。今日小,明日大,後日跟上抱娃娃(《王媽嫁女》)”。

隴東民歌不但有繼承,有發展,更有新創。比如《馬鷂子反平涼》,就是反映清初王輔臣反清的史實:“年年有個五端陽,馬鷂子領兵反平涼。涇河岸上打壹仗,虎山墩裏擺戰場”。有詛咒鴉片煙的:“清朝家興下抽洋煙,吃洋煙人兒好淒慘。反穿皮襖捂不出汗,好象死了氣沒斷。既沒吃,又沒穿,人人見了翻白眼(《鴉片煙顯魂》)”。壹直到今天,當地的文藝創作者還在翻新創作隴東新民歌,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隴東民歌不但內容豐富多彩,而且表現形式靈活多樣。獨唱、重唱、合唱,應有盡有。或自問自答,前後呼應,壹氣呵成;或男女輪唱,連接自然,氣韻貫通;或壹人起頭,眾人隨和,唱法新穎,極富生活情趣。更有壹些有調無詞的勞動號子,時不時飄蕩於場畔院落、田間地頭,壹嗓子喊出來,既消除疲勞,又愉悅心情,壹詠三嘆,悅耳動聽。

隴東人民勞動著,歌唱著,生活著,隴東的民歌自然會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地唱下去。這其中當然有變化,有更叠,有揚棄,但更有更生,會有更加艷麗的花兒綻放。 喜歡

  • 上一篇:閑來無事玩剪紙
  • 下一篇:家門前撒灰是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