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義縣誌》,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3月( 特約編輯)
2.《世界兒童文學大辭典》,希望出版社,1992.6月(參編)
3.《中國民間文學大辭典》,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6月(參編)
4.《畬族民間故事選》,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8月(合作)
5.《文身:裸體的雕刻》,上海文化出版社,1997.9月
6.《民俗文化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11月
7.《雪球:漢民族的人類學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8月(第壹副主編)
8.《喪葬史》,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11月
9.《文化學概論》,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9月
10.《民間文學教程》,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參編)
11.《婚姻習俗與文化》,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12.《漢族民俗史·秦漢魏南北朝》卷(合著),學林出版社2004年
13.《民間喪葬習俗》(合著),中國社會出版社2007年,2008年再版
14.《喪葬史》(插圖新版)上海文藝出版社2008年
15.《浙江民俗史》(合著),杭州出版社2008年
16.《吳越喪葬文化》,華文出版社2008年
四、主要論文:
1.《試論民俗學的分類法》,《浙江民俗》1983.3期
2.《略論民俗與民俗心理》,《華東師大學生優秀論文集》1984.4月
3.《民俗生活論》,《民族文化》1984.5期
4.《試論民俗在〈紅樓夢〉中的地位》,《浙師大學報》1985.3期
5.《從“義婦”故事到愛情悲劇》,《浙師大學報》1987.3期
6.《論民俗、民間文學對兒童價值觀念形成的影響》,《浙師大學報兒童文學研究專輯》1987年
7.《民俗心理初探》,見《當代中國民俗學》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10月
8.《吳越民族“斷發”習俗之我見》,《民間文藝季刊》1989.3期
9.《古代冠禮的壹種變異──慶號習俗》,《東南文化》1990.1~2期
10.《壹組古老的文化符號》,《浙師大學報》1990.3期
11.《古老的文化因緣──畬族“赤 郎”習俗與洞房經比較研究》,《民間文學論壇》1990.4期
12.《“洞房經”:文化的神話──溫 黃平原洞房經習俗的思考》,《東南文化》1990.4期
13.《“洞房經”研究》,《民間文藝季刊》1990.3期
14.《傳統童話的文化貢獻》,《浙師大學報》1990.4期
15.《司馬遷的民俗觀》,《民俗研究》1991.1期
16.《變異:在於適應文化》,《浙師大學報·兒童文學專輯》1991年
17.《論陳亮的文風與詞風──兼論陳 亮詞風形成的原因》,《浙師大學報》1992.1期
18.《女性的驕傲──簡論畬族機智人物故事》,《民族文學研究》1992.1期
19.《論民俗本質──再論民俗是壹種 獨特的生活方式》,《民俗研究》1992.2期( 筆名陳力)
20.《吳越“斷發文身”研究》,見《吳越民俗》復旦大學出版社1992.月
21.《吳越“文身”習俗研究──兼論“文身”的本質》,《中國民間文化》1992.3期
22.《“洞房經”的儀式及其象征研究》,見《 浙江民俗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8月
23.《“長毛殺妖多多殺”》,廣東高教出版社1992.9月
24.《吳越文身習俗研究》,《東南文化》1992.6期
25.《生育禁忌研究》,《浙師大學報》1993.3期
26.《論高校校園文化》,《浙師大學報》1993.3期(合作)
27.《“斷發文身”──壹種古老的成人禮俗及其標誌的遺存》,《民族研究》1994.1期
28.《黃大仙傳說研究》,見《民間文學集成研究》新華出版社1993.12月
29.《拓展壹個新領域》,《中國民間文化》1994.1期
30.《黃大仙信仰歷程及對文學的影響》,《上海道教》1994.2期
31.《黃大仙考》,《上海道教》1994.3期
32.《黃大仙研究》,《中國民間文化》1994.3期
33.《走向祭壇──文身的神秘性與嚴肅性研究》,《中國民間文化》1994.4期
34.《試論兩兄弟型故事產生、傳承的動因》,《浙師大學報》1995.4期
35.《試論文身的源起文化功能》,《廣西民院學報》1996.2期
36.《簡論文身的審美動因》,《浙師大學報》1996.3期
37.《七夕的形成與變異探》,《廣東民俗》1996.1.2期
38.《威顏千古今猶在》,《廣西民院學報增刊》1996.6月
39.《試論文身圖式》,《東南文化》1996.4期
40.《將謂偷閉學拜年──中國懼內笑話研究》,《中國民間文化》1996.12月
41.《建設壹種新觀念》,《中國民間文化》1996.12月
42.《論喪葬習俗的等級制》,《北師大學報增刊》1996.12月
43.《論魏晉南北朝的風俗趨向及特征》,《浙江師大學報》1997.6期
44.《淺論中國喪俗中的墓地及其選擇》,《廣西民院學報》1998.1期
45.《在生存與再生之間》,《浙江師大學報》1998.4期
46.《上海人形成略論》,《廣西民院學報》1999.1期
47.《敘述與文化:在表層和隱義之間》,《民族文學研究》1999.1期
48.(韓文)《敘述與文化:在表層與隱義之間--畬族螺女故事概述》,《韓中日說話比較研究》 亞細亞說話學會(韓)崔仁鶴編著1999.2
49.《迷失的孝道:中國厚葬之風透視》,《民間文化》(原《民間文學論壇》)1999.2期
50.《傳統是壹種血液--論民間文學與兒童文學的關系》,《浙師大學報》1999.4期
51.《政府辦節的民俗學思考》,《民族藝術》1999年增刊(《人民日報》99/11/22、《廣西民院學報》00/1等轉摘觀點)
52.《論宋代城市民俗及對後世的影響》,《浙江師大學報》2000年5期收入《民族藝術》1999年增刊
53.《重構傳統:〈清明上河圖〉與宋代娛樂習俗的開發》,《八婺文化探微》湖南文心出版社,2000年6月
54.《論民俗文化傳播涵化的動因》,見《比較民俗論》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8月
55.《論民俗文化圈》,見《廣西民院學報》2001.6期
56.《鐘敬文與杭州中國民俗學會的活動及歷史地位》,見《廣西民院學報》2002.1期。
57.《喪葬:生存者的信仰文化》,《中國民俗學會年刊》2002年7月。
58.《傳統的回歸:“成人禮”的現代意義》,《民俗學刊》2002年4月。
59.《失落的光榮:後三套集成時代的民間文學》,《守望民間》2002年7月。
60.《文化教育:文化民族性與個性化的有效方式》,《浙江師大學報》2002年5期。
61.《論吳越喪葬文化的區域性特征》,《廣西民院學報》2003年3期。
62.《茶文化:壹種極具開發潛能的旅遊資源》,《茶·茶文化·旅遊》2003年10月。
63.《關註人類的最終歸處》,《民俗研究》2004年1期。
64.《論典籍、詩文與傳說的交錯互動》,《民間文化論壇》2004年5期。
65.《論吳越喪葬文化的改革與對策》,《民俗研究》2005年4期。
66.《形式變化與觀念守恒》,《民族文學研究》2006年第3期
67.《殯葬改革與農民利益》,《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68.論肢體語言的民俗性》,《浙江師大學報》2006年第3期。
69.《人類學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廣西民大學報》2007年第1期。
70.《民國初期的社會變革與民俗文化的改造》,《浙江社會科學》2007年第6期
71.《細節變異與地方認同:年文化的壹種存在方式》,《文化遺產》2007年第1期(創刊號)
72.《論浙江民俗的演變軌跡及其特點》,《民俗研究》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