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除寒濕的藥方

除寒濕的藥方

 寒濕,是壹種 疾病 。 中醫 認為寒濕包括外感寒濕和內生寒濕兩個方面。下面由我給大家整理了除寒濕的藥方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除寒濕的藥方

 寒濕神應藥酒

 處方肉桂2錢,枸杞子2錢,大熟地2錢,全當歸2錢,羌活2錢,益智仁2錢,川牛膝2錢,漢防己2錢,宣木瓜2錢,杜仲2錢(米泔水洗凈炒斷絲),龍骨3錢(酥炙)。

 制法上藥裝入細夏布袋內,用高汾酒5斤,同入瓷瓶內,封固,隔水煮1炷香取出,放土中退火氣3日。

 功能主治諸般風寒濕氣,半身不遂,血氣凝滯,步履艱辛,足膝疼痛。

 用法用量每早、晚飲2杯。

 摘錄《集驗良方》卷二

 寒濕煎

 處方紫蘇、川芎、花椒、雨前茶。

 功能主治因 風濕 而頭痛者。

 用法用量加蔥白5寸,水煎,熏頭壹刻,熱服,蓋暖出汗。

 摘錄《仙拈集》卷二

 寒濕相連湯

 處方黃耆1錢,白術1錢,蒼術1錢,幹姜8分,木瓜1錢,防己1錢,豬苓8分,腹皮1錢。

 功能主治寒濕相兼證。

 摘錄《脈癥正宗》卷壹

 寒濕產生原因

 濕寒多為脾虛導致。若體外空氣潮濕寒冷便會導致人體脾虛並且出現濕寒之證,人體內便會有濕寒之邪了。

 1、寒濕之邪停留在經絡,關節部位,要用祛風濕通絡的藥物。 中藥 藤類多具有此種功效;還要根據身體上下肢的不同,選用不同的中藥,如羌活壹般用於上肢,獨活多用於下肢。

 2、寒濕之邪停留於臟腑,要選用入臟腑的化濕或者燥濕藥。如藿香、陳皮、半夏、厚樸等。

 3、寒濕之邪 用藥 ,還要看引起寒濕的具體病因。寒濕分為外濕和內濕,外濕多由於外感六淫之寒濕;內濕多由於臟腑陽氣不足,尤其是脾腎陽虛導致的內濕。外濕宜祛邪,內濕要溫補臟腑之陽氣。

 若要解決濕寒之邪,便需祛濕溫中。在飲食上不要食用生冷食物,以免傷脾加重濕寒。用山藥50克、薏米250克、茯苓30克熬粥,在上午9:00服用,可健脾益氣、祛濕升陽。堅持服用可令人體內濕寒之邪消失。[2]

 寒濕癥狀:

 面色發白、發青、發暗、發黑代表體內可能有寒。顏色越是發暗,就代表寒濕越重。

 1、舌苔發白,代表體內有寒濕。

 2、反復的口腔潰瘍,代表體內有寒。

 3、口臭時舌苔發白,代表體內有寒。

 4、 咳嗽 時痰是稀白的,代表體內有寒。

 5、流清鼻涕,代表體內有寒。

 6、流出的汗是涼汗,代表體內有寒。

 7、愛打噴嚏,特別是早上起來,遇風噴嚏不斷,代表體內有寒。

 8、 感冒 發熱時渾身感覺冷,代表體內有寒。

 9、經常 腹痛 、 腹瀉 ,代表體內有寒。

 10、臉上長痘和斑,代表體內有寒。

 11、長 濕疹 、牛皮癬、 白癜風 ,代表體內有寒。

 12、手、腳長年冰冷,代表體內有寒。

 13、腳踝浮腫,代表 腎虛 、腎寒。

 14、四肢關節疼痛、頸肩酸痛、 肩周炎 、腰酸背痛等癥狀,代表體內有寒濕。疼痛部位越多,時間越長,代表體內寒濕越重。

 寒濕病癥解析

 為什麽寒重反而會引起?火?呢?前面介紹過,身體內的寒重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傷腎,引起腎陽不足、腎氣虛,造成各臟器功能下降, 血液 虧虛。腎在中醫的 五行 中 屬水 ,水是灌溉、滋潤全身的,當人體內這個水不足時,就如大地缺水壹樣,身體會幹燥。臟器也是壹樣,每個臟器都需要工作、運動,這種運動如果缺少了水的滋潤,就易摩擦生熱。最典型的是肝臟,肝臟 屬木 ,最需要水的澆灌,而壹旦缺水,肝燥、肝火就非常明顯。如果給肝臟足夠的水,讓肝臟始終保持濕潤的狀態,它就不可能幹燥,就不會有火。

 還有頭面部也是最容易 上火 的部位。因為腎主骨髓、主腦,腎陽不足、腎氣虛時髓海就空虛,遠端的頭部首先出現缺血,也就是?缺水?了, 自然 反應的就是幹燥的癥狀,如眼睛幹澀、口幹、舌燥、咽幹、咽痛等。再加上口腔、咽喉、鼻腔、耳朵又是暴露在空氣中的器官,較容易受細菌的感染,當頸部及頭面部的血液供應減少後,這裏的免疫功能就下降,會出現各種不適,這樣患 鼻炎 、 咽炎 、牙周炎、 扁桃體炎 、 中耳炎 的概率就會增加。又由於沒有充足的血液供應,各種炎癥很難治愈,就會反反復復發作,成為各種長期不愈的慢 性病 ,如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牙周炎、慢性中耳炎等。

 當現代人不分季節大量誤吃各種寒涼的瓜果蔬菜後,當人們在夏季長期使用空調後,當女士們為了顯示身材盡量少穿衣服後,大量寒濕正悄然進入體內,自然腎火就越來越不足,虛火就越來越大。而普遍都采用瀉火、清火、 降火 的寒涼藥物進行治療,這就使得寒上加寒、虛上加虛,越治火越大。

  • 上一篇:銀行貸款結構的特點和趨勢銀行貸款質量結構分析
  • 下一篇:韓國立春的風俗 白紙黑字貼春聯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