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臺灣知名樂評人翁嘉銘)2002年朋友給壹張《文武雙全》專輯,“胡彥斌”?我之前沒聽過,但從詞曲創作、唱腔、詮釋到編曲,都讓我覺得創作純度、編曲、制作專業度很夠。壹看文字數據才曉得是上海人,以往我聆聽的焦點較集中在北京搖滾,沒想到上海有這樣出色的音樂創作人才,那時他才18歲未滿,真是新浪潮,後生可敬!
接著又有了他的《Music混合體》,配器編曲比較多的電吉他,更濃的搖滾味,也有電音、R&B、hip-hop、pop等等,似乎想跟聽眾證明創作的豐富性,到最近聽他的連串中國風,更展現他全方位的創作趨向。其實在《紅顏》壹曲,就可聽出電音編曲的中國味流行歌,或說“胡彥斌式”的中國風。然後就了解為何是“混合體”,也有種聽電玩音樂的感覺,劇情躍然於音符間。
不可諱言地,在華人流行音樂市場,部分藝人出版歌曲集,是著眼於知名度想造成銷售,仰賴後制、包裝和宣傳,企圖可以有所收益,而不是以音樂的專業能力、歌唱魅力來達成。這也不是罪過,畢竟這也是流行音樂產業的壹部分。不過,創作仍是音樂生產過程中的起點,胡彥斌能從這個根本向上成長,就相對地顯得珍貴。尤其當華人流行音樂市場,創作、編曲、制作大都由臺灣音樂人執牛耳,後起的胡彥斌異軍突起,且受到廣大的回響,是十分難得的。
當然不是埋頭於創作的音樂人,就可以成功,他並沒有走進偏僻樂風、孤芳自賞的路,還是希望讓更多人聽到他的歌,可以從小房間走到大舞臺,和他壹塊唱、壹塊跳。因而,他另壹個優點是,對流行曲風的敏感度夠好,跟得上潮流,又不會太超前,滿足各類歌迷的口味,卻又不抹煞個人的風格。
以這張《音樂斌潮》精選版的歌為例,《男人KTV》甜美鋼琴與弦樂響起,便讓大眾入耳。而“KTV”與“張學友”都是流行符號,但他運用得好並不做作,且因真情流露,才動人;《巴黎鐵塔》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和尚》與《妳這麽晚了還沒睡》是R&B的曲風,《情不自禁》是搖滾,以及沒收錄在《音樂斌潮》的《I Wanna Be》偏hip-hop,《皇帝》十分house,都能發現,他想和年輕的脈動在壹起。同時也因為上海是國際大都市,音樂信息取得便利,影響他的樂風走向全球化,與年輕歌迷求新求變的渴望是相契合的。更因為他是計算機世代的小孩,以合成器和計算機編曲 (Sequencer)是很正常的,所以Loop運用也多,才使得他壹人可勝任歌手、編曲及制作等多種角色。
《音樂斌潮》裏有不少中國風的歌,比如《月光》、《紅顏》、《瀟湘雨》等,很多人或許會拿他和周傑倫的《菊花臺》、《娘子》、《七裏香》等歌模擬,但我認為周傑倫曲式較偏西方感。同樣小調處理,五聲音階的運用,加上中樂器應用得很到位,讓胡彥斌的中國味濃得化不開,這讓我們對他的音樂觀有新的領會,在全球化的沖擊下,他依然不忘中國文化的驕傲。
中國風的歌裏,看到他傳統中文使用的挺好,我個人很喜歡《瀟湘雨》,簡直是向詩人鄭愁予的名詩《情婦》致敬的歌詞:“青石板上,遠去的馬蹄;他日約定在青春中慢慢燃盡;妳多情,很無心的壹筆;把我葬在等待裏。”也有很多創意、跳脫、幽默又真誠的詞,像《和尚》根本不是年輕人寫得出來的早熟;《老爸妳別裝酷》讓人想笑又感動,因為他把父子和家庭關系寫得透,也把孩子看待嚴肅父親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連舞曲《皇帝》也是少有的傑作。
當然,他唱腔的魅力更是帶領風潮的主因,有時我會聽到壹些周華健或伍思凱的風格,唱腔豐富到進了聲音的花園,每朵花都美麗。他好像身上有很多武器或寶物,想要對付音樂江湖裏無數的難關,隨時可以拋出來解圍或化腐朽為神奇。使《音樂斌潮》像個繁花似錦的八音盒,也是“Music Code”,各種曲風的交錯糅合,滿足聽覺的饑渴;也可以不忙著解碼,直覺地感動或隨之熱舞,收獲自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