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非傳統安全的發展歷史

非傳統安全的發展歷史

20世紀70年代,世界上已有學者對人類社會面臨的非軍事災難進行了預警,成為非傳統安全理念的萌芽。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非傳統安全概念開始逐步出現在各類文獻中。龐中英《廣義安全、經濟安全、合作安全——關於全球變化和安全問題的若幹新思考》(《歐洲》1997年第1期)成為關於非傳統安全問題較早的研究成果,王逸舟《論綜合安全》(《歐洲》1998年第1期)、傅夢孜《從經濟安全的角度談對“非傳統安全”的看法》(《現代國際關系》1999年第3期)是中國較早使用“非傳統安全”壹詞的研究文獻。

2001年6月15日,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六國元首在上海簽署了《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提出了全球和地區非傳統安全領域的重大問題。

2002年5月,中國政府向東盟地區論壇高官會議提交了《關於加強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的中方立場文件》,對上海合作組織倡導的“互信、互利、平等、協作”新安全觀進行了詮釋,這是較早正式使用“非傳統安全”壹詞的中國政府文件。

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國與東盟領導人會議發表了《中國與東盟關於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聯合宣言》,成為世界上繼“上海公約”之後非傳統領域地區合作的又壹成功案例。

2002年11月8日,中國***產黨第十六屆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分析了非傳統安全的新情況:“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因素相互交織,恐怖主義危害上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民族、宗教矛盾和邊界、領土爭端導致的局部沖突時起時伏”,“非傳統安全”壹詞開始出現在黨的正式報告中。

2004年9月19日中國***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中明確指出要“確保國家的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確保國防安全”,對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領域進行了新的概括。

2006年10月11日中國***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再次強調了四大安全領域,即“確保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非傳統安全威脅使世界各國都意識到必須打破地域界限並建立全球性協調壹致的雙邊與多邊合作治理模式。

2011年4月,美國政府正式發布了《網絡空間可信身份國家戰略》。此戰略闡述了美國政府意圖在現有技術和標準的基礎上,建立“身份生態體系”,實現相互信任的網絡環境,促進網絡健康發展。

2011年6月在倫敦召開的第二屆全球網絡安全峰會對此展開了深入探討,在此基礎上,美國東西方研究所、微軟公司等於2012年6月***同推出了《面向網絡安全的互聯網健康發展模式》的全球倡議報告。

2012年5月,第五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關於提升全方位合作夥伴關系的聯合宣言中,指出了三方就應對潛在的大規模地震、海嘯和火山爆發開展合作的重要性,定期會晤機制及三方在傳染性及非傳染性疾病防控、食品安全、臨床試驗、緊急情況準備與應對、與衛生有關的千年發展目標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的重要性。

2012年6月,中國與阿富汗***同簽署了關於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的聯合宣言,雙方商定加強兩國安全領域交流與合作,***同打擊恐怖主義、非法移民、非法販運武器和毒品等跨境威脅活動,加強情報交流和邊境管控,加強預防傳染病、防災減災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

2012年6月,中國與俄羅斯***同發表了關於進壹步深化平等信任的中俄全面深化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聯合聲明,其中指出,在安全領域,以平等和互信為基礎開展合作,建立公平有效機制維護***同、平等、不可分割的安全。

2012年6月,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同發布了聯合宣言,雙方將進壹步加強反恐情報交流和反恐行動協調,開展網絡、計算機和信息安全領域合作,擴大邊防和執法安全合作。

  • 上一篇:陶瓷的成分是什麽?
  • 下一篇:音樂體裁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