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非洲的生活情況

非洲的生活情況

]吃飯的禮儀

在非洲很多地方,吃飯不用桌椅,也不使刀叉,更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飯。

吃飯時,大家圍坐壹圈,壹個飯盒和壹個菜盒放在中間。每個人用左手按住飯盒或菜盒的邊沿,用右手的手指抓自己面前的飯和菜,送入口中。此時,妳會無所適從,甚至抓得滿手沾飯,而非洲人自己抓飯、吃飯時個個動作幹凈利落。客人吃飯時應註意的是,切勿將飯菜撒在地上,這是主人所忌諱的。飯畢,長者未離席時,晚輩要靜坐等候;子女離席時,須向父母行禮致謝;客人則應等主人吃完後壹道離開。

在非洲的不少地方,吃飯時有著嚴格的禮儀,甚至連牛羊雞鴨的每個部位歸誰吃都有規定。如在馬裏,雞大腿當年長的男人吃,雞胸脯肉歸年長婦女吃;當家的人吃雞脖、胃和肝;雞的頭、爪和翅膀由孩子們分食。又如在博茨瓦納,在公眾大型宴會上,賓客和男人吃牛肉,已婚的婦女吃雜碎,兩者分開煮,分開食,不得混淆。隨鄉入俗,須了解為宜。

植物

非洲植物的成長受降雨、氣溫、地誌和土壤種類等相互作用的直接影響;還因意外的火災、人類的種植、放牧、牲畜的吃草等而進壹步減產。全非洲的陸地總面積中,森林約占1/5;林木區、灌木叢林、草場和其他叢林等約2/5,餘下的2/5為沙漠及其延伸出去的邊沿地。

植被地帶

(1)低地雨林。西非的幾內亞海岸和剛果盆地均有低地雨林。這種熱帶型雨林的全面發育需要持續的溫暖氣候和年降雨量超過1,270?1,520公厘(50?60吋)且全年均勻分布。

熱帶雨林的特徵為由底層、中層和上層組成,底層有約1.8?3公尺(6?10呎)高的灌木叢、蕨類植物和苔蘚;中層為樹木和高達6?18公尺(20?60呎)的棕櫚樹;居高臨下的最高層有高達46公尺(150呎)無分叉的筆直樹幹的樹,底根部寬大,頂尖是舒展開來的常青樹葉華蓋。這些華蓋的大樹枝為寄生植物提供小生態龕,諸如蘭花、蕨和苔蘚。藤本植物將各樹纏連在壹起,寄生類則纏住樹幹和樹枝,無花果植物紮下氣生根。

在真正的雨林中,草類是偶生的。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能在其他植被都難於立足的地方繁茂生長,在幼嫩時能為食草牲畜提供良好的飼料,但很快就變得粗糙蔓延開來,給蟲類做了藏身之地。白茅(lmperata cylindrica)是壹種生長在荒蕪和被火燒焦的土地上的令人討厭的雜草。

(2)東非森林和灌木叢。低地森林和常青灌木地沿著印度洋形成約200公裏(125哩)的狹長地帶。在較好的地勢上,諸如港灣邊緣、桑吉巴(Zanzibar)島和奔巴(Pemba)島的向海壹側和橫跨東南雨季區的丘陵地帶,森林和闊葉林地仍是主要的。在雨影內的土地,在地理位置欠佳的地區(例如突出的珊湖礁)以及近城市和小港灣地帶,以棘刺灌木叢、仙人掌叢和瘦小草木地占優勢。然而,現在該地區保持有若幹在經濟上占據重要地位的馴化樹木,諸如椰子樹、腰果樹、芒果樹和丁香樹(尤其在桑吉巴島和奔巴島)。

(3)紅樹林沼澤地。紅樹種類繁多,呈闊葉灌木狀,多長在渾濁小河和有潮港灣旁。它們需要暖和、含鹽的水,因此它們多散布在熱帶海岸線上。它們常常形成近乎穿不透的群叢,只有從海上才能進入。樹幹和根部都是防白蟻的,因而長久以來都被當作良好的建築材料使用,並且也是制作木炭的良材。

(4)闊葉林地及草原。這壹分類構成現已確認的最廣泛的綜合類別,包括許多原先被冠以熱帶稀樹草原的地區。結構和植物區系布局隨著緯度(不論南、北)的增加,變化極大。年降雨量平均為889?1143公厘(35?45吋),有明顯的季節性,且不論是總降雨量還是雨季的開始日期,每年都有相當大的變化。西非的林地與赤道南部極為相似。在這兩個區域,輕質土上起伏的樹木茂盛的河間地與軟而濕的以黏土為基礎的峽谷草地連續交替出現。

9?15公尺(30?50呎)高的樹是典型的落葉樹,常常是耐火的,因為這種土地大部分每年都要火燒壹次。西非普通的品種有豆科樹、丹尼蘇木屬(Daniellia,白樹皮的豆科樹)和非洲櫟樹(葉呈帶形,據說可產本地區最耐用的木材)。其他形成不同硬木群體的有風車子屬(Combretum)和欖仁樹屬(Terminalia),較適宜於幹燥地區。南部相當於此的種類有短蓋屬(Brachystegia,壹種豆科硬木,其樹皮曾被用作制布)和朱倍納第亞(另壹種豆科樹)。在坦尚尼亞的許多內陸缺雨水、土壤差的地區,有壹種稀疏華蓋、持久林地稱作Miombo森林,是在相當瘦瘠的土地層上生長起來的。這是蜜蜂極好的棲息地,長久以來人們都到這裏采蜜。

由於周期性的燃燒,大片高原土地上已經長滿高高的禾草,偶爾見到少量原有的樹木雜生其間。高而粗糙的苞芽屬(Hyparrhenia)草可形成顯眼的壹片,這種草不宜於餵養牲畜,並常常隱藏散布疾病的昆蟲。放牧者最好培育菅草屬(Themeda)草地。

多少世紀來人類在清理作耕種的田地上有選擇地保留了有壹定經濟價值的樹種,其結果是造就了壹種「耕作的疏樹草原」,在此可生長有壹些為人們所喜愛的樹木。例如在迦納和象牙海岸的牛油樹脂堅果樹就很普遍,此外,在塞內加爾和尚比亞有微白金合歡(Acacia albida),真正精心培育的猴面包(Adansonia digitata)也許分布最廣。

(5)荊棘林地、草地和半沙漠植被。熱帶區邊緣的植被在逐漸轉化為沙漠型時變得又矮又稀薄。撒哈拉南部邊緣,大約在緯度15°和20°之間稱為薩赫勒(Sahel, 阿拉伯語Sahil, 即「邊緣」的意思)地區,這個字的含意亦可用於撒哈拉北部起伏的大沙漠邊緣。南部的喀拉哈裏沙漠也多為這種植被所覆蓋,喀拉哈裏雖被稱作沙漠,更確切地說應叫作乾旱地。

荊棘林地主要是壹片旱生植物,有時是肉汁植物或半肉質樹木諸如金合歡、沒藥樹或波斯夏(壹種常青硬葉樹)。成串的荊棘沙漠棗(藤壺殼)似乎總與貧瘠地為伍。有壹層相當繁茂的灌木常常形成密集灌木叢,與肉質植物結合在壹起,諸如蘆薈、虎尾蘭屬(Sansevieria,纖維狀品種)和箭毒膠屬(Adenium),或者沙漠玫瑰(壹種肉質灌木,樹皮光滑,色灰,底座大而儲水,花美,色紅或粉紅)以及較小的大戟屬(Euphorbia)植物。

再往前靠近沙漠處,幸存在沿水道狹窄地帶的樹木和多年生草將更大的稀疏年生草和分散的矮灌木叢(主要是金合歡)分隔開來。灌木叢常是耐鹽的。這些灌木可能會由於缺水而枯萎,卻很少受難得的火災影響。

(6)沙漠植被。撒哈拉沙漠的植被品種密度是世界最低之壹,只有在土丘或綠洲上才有植被,這種植被可能是樹和灌木叢。其他地方的植被是不連貫的,有兩個主要品種∶根部系統龐大氣生部分卻稀疏的多年生植物,這些植物常有蠟狀角質層、棘刺和表皮毛保護;另壹類是短生植物體系,根細、葉少,但在偶或發生的暴風雨之後能立刻盛開花朵並迅即結果累累。

那米比沙漠是世界上最幹燥的沙漠之壹。但是沿岸地區卻經常霧蒙蒙,肉質灌木,如蘆薈便設法在潮氣中生存。該沙漠中還有壹種古怪的千歲蘭(Welwitschia mirabilis),能存活100年以上。

(7)卡魯-那米比灌木地。在這乾旱的土地上,土壤很淺,甚至含鹽。生長在此處的低矮灌木可分為兩類∶木本植物,諸如金合歡屬(Acacia)和杯子菊屬(Pentzia)以及濱藜屬(Atriplex);肉質植物有蘆薈、大戟屬和日中花屬(Mesembryantheum)。Aristida屬和菅草屬是有特色的草類。每年球莖植物的鮮花色彩如曇花壹現般壹瞬即逝。許多灌木既耐旱又含有很高的礦物質,因而能為山羊、綿羊提供有用的食物。

(8)地中海植被。本地區的氣候特點是夏季非常幹燥、冬季溫和多雨,其植被亦主要取決於這種氣候特徵,但長期以來,人類的居住已使植被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大片地區淪為灌木叢林、石灰質荒地或者幹燥的半沙漠(乾草原)植被。灌木叢林中生長有旱生植物和硬葉植物灌木和小樹,它們常常是耐火的。石灰質荒地只出現在石灰土上,有較多的樹木生長,包括常綠樹和栓皮櫧(Quercus suber)。阿特拉斯山高坡曾有大片的松樹和雪松,但已大大減少。從海岸到沙漠之間,典型的草類有藤蔓和針茅屬(Stipa)。

(9)海岬灌木、灌木叢和植叢。這壹區域是地中海區在南方的對應部分,但是(阿特拉斯山脈除外)其植被潛力較大。這裏曾有為數可觀而真正的常青灌木,自成壹格,如今又成了灌叢帶。硬葉樹和普羅梯亞木很多。雖然山上有長滿青草的地塊,但在低處卻很少見。在開普山地(Cape Ranges)外,高山硬葉灌木群落逐漸變化為幹燥臺地濕季草原。

(10)馬達加斯加。從自然和生物學的角度來說馬達加斯加久已形成壹個獨立的群體。其雨林中的樹木較矮短,氣候比起其赤道對應部分略幹燥壹些,並有其自己的矮棕櫚樹和竹子。西部落葉樹林生長在雨影中,其中有些樹類似地中海櫟屬樹。南部植叢有重要的大戟屬植物和Didiereaceae科的品種。島上沿著東海岸和北海岸有退化得很厲害的次生林(當地人稱作savoka)。

(11)大塊浮水植被。除了上面所描述的主要植被外,有壹種特別的植被叫作大塊浮水植被(sudd,文字上意義為「障礙物」)可見於非洲內陸高原的大尼羅河、尼日河和尚比西河等水系。在蘇丹和烏幹達的白尼羅河沿岸的這種浮水植被十分具有特色。莎草(尤其是紙莎草)、蘆葦和其他水生植物(包括漂浮的尼羅河甘藍〔Pistia Stratiotes〕)形成大片浸透水的植物,不僅無用,而且對捕魚和航行都造成障礙。大漂屬(Pistia)則變成卡裏巴湖不受歡迎的闖入者,這片湖水是1959年將尚比西河水圍在卡裏巴山峽中形成的。

人類的影響

非洲自然植物的減少大部分發生在過去2,000年中(對熱帶植物而言可能始於19世紀後期),這2,000年是人類最多和最活躍的時期。畜牧、農業、人類和牲畜數量的激增,城、鎮的擴展,以及外部對原始資源的需求等,都對這塊土地提出從未有過的生活資料的需求和改善經濟的奢望。

在熱帶森林和林地範圍之內,火毫無問題是人類用以清除林地和使林地退化的工具,比砍伐、環割樹皮或連根拔除有效得多,至少在引進現代化種植農藝和采運作業之前是如此。獵人、牧人和耕種者幾個世紀來都在焚燒這塊土地,並在此采集野生食物、用於建築和燃燒的木材。

動物

非洲以野生動物品種及數量繁多而聞名,大型有蹄類哺乳動物(約90多種)和淡水魚(2,000種)比其他各洲都多。

哺乳動物

主要的草食性動物群是非洲羚,屬於牛科(Bovidae)下的4種亞科。第壹種亞科是似牛的Bovinae(牛),此亞科再分為非洲水牛和彎角羚,包括大角斑羚(所有羚中最大者)、撚角羚、白斑羚和南非羚羊。第二種亞科是小羚羊,壹種住在灌木叢、矮樹叢和森林中的原始的小牛科動物。第三種亞科叫「馬羚」,進壹步分類為馬劍角紫貂羚、馬羚和大羚羊;「鹿羚」、東非狷羚、麋羚、轉角牛羚、角馬和南非白面大羚羊,都是居住在廣闊平原為主的動物,以及「沼澤羚」、非洲水羚、短鼻水羚、水羚、 彎齒水羚和小葦羚。第四種亞科是正統羚羊,又分為兩個宗族,第壹宗族包括侏儒島羚、犬羚、巖羚、侏羚、小巖羚和黑耳石羚;第二宗族有羚羊、黑斑羚、跳羚和長頸羚、其他眾所周知的非洲大草食動物有斑馬、長頸鹿、河馬、犀和非洲象。

可能沒有其他動物群能比得上食肉動物目更能與非洲認同了,它們約有60餘種。除了著名的大貓(吼貓)類諸如獅、豹、獵豹外,還有野狗、鬣狗、藪貓(壹種長腿貓)、野貓、胡狼、狐、鼬、靈貓類和獴。這些食肉動物和食腐動物對維持它們所居住地區的生態平衡是至關重要的。

靈長類動物約包括45種舊大陸猴和兩種世界大類人猿∶黑猩猩和世界最大的類人猿大猩猩。前類人猿的靈長類動物諸如樹熊猴(非洲狐猴)和嬰猴(灌木叢的幼畜或棲樹小狐猴)以及懶猴(懶猴科〔Lorisidae〕,在樹上慢慢地、柔和地爬行)體型大都是較小且夜間出沒的,但是在馬達加斯加沒有真正的猴,卻集中有世界上最為多樣的或大或小,或晝行或夜行的前類人猿狐猴。

海生哺乳動物有壹種地中海海豹和壹種南非海豹(開普海狗)和兩種海牛目哺乳動物(水生草食性動物目)——儒艮和海牛。此外,鯨、鼠海豚和海豚常光臨非洲海濱水域中。

非洲當地特有的大量哺乳動物種類僅次於南美。這些哺乳動物有長頸鹿和河馬。靈貓的小親戚有和鬣狗,主要都是非洲種。跳躍野兔的嚙齒科動物是當地特有的,夜間活動的穴居大土豚(管齒目〔Tubulidentata〕)有壹個品種是非洲獨有的。馬達加斯加還有壹個異常的食蟲科叫馬島猬(具有長尖嘴的動物,有些是有刺和無尾的)。

鳥類

撒哈拉南部的鳥類有近1,500種留鳥,另有275種或為西北非的留鳥或為古北區(Palaearctic)冬季候鳥;候鳥曾達20億之數,但是由於嚴重的乾旱和人類使用土地以及捕食行為使其數量銳減。鳥類主要屬舊大陸科,但是屬於那些地方性的種類,最有價值者可算鴕鳥、鯨頭鸛、錘頭鸛(壹種棕色似鷺的鳥)、鷺鷹(壹種大的長腿肉食性鳥)以及蕉鵑(羽色體麗,有些有如盔般的肉冠)。其他科諸如鴇、沙雞、向蜜鴷和百靈在非洲甚為普遍。有許多捕食陸地哺乳動物的鳥類,包括雕、鷹和鴞;有食魚類的如鸛、涉水禽和少數幾種翠鳥;還有更多食蟲者,這壹類通常對人類很有益處。食腐動物有禿鷲和大禿鸛。

爬蟲類和兩生動物

爬蟲類幾乎沒有當地特有的品種,主要的品種都和舊大陸有關。最常見的有飛蜥科的蜥蜴、石龍子(其特點是重疊的鱗片)、鱷和陸龜。當地爬蟲類有繞尾繩甲片蜥蜴。在非洲範圍之內只有馬達加斯加才有飛蜥科的蜥蜴和絞死獵物的蟒蛇。有各種各類的蝰蛇並且為數甚多∶某些種類有極毒的毒液,但是很少見。眾多的遊蛇科的蛇(上腭後部末端有尖牙)和眼鏡蛇(上腭前面有固定的毒牙)還包括高度分泌毒液的眼鏡蛇品種如曼巴。

兩生動物也主要屬於舊大陸類。蠑螈類和雨蛙科(Hylidae, 即樹蟾科;上腭有牙)局限在古北區的西北部。大量的較普通的青蛙和蟾蜍包括古怪的喀麥隆毛蛙,其毛是輔助呼吸器官。青蛙亞科(Phrynomerinae)樹姬蛙為非洲專有。

節肢動物

非洲擁有大量且品種繁多的節肢動物(包括昆蟲和其他分類的無脊椎動物)。它們之間有軸輪藻屬(Charaxes)的蛺蝶和鳳蝶屬(papilio)的鳳蝶、竹節蟲和螳螂、蝗蟲、食根蟻或矛蟻、蟻(熱帶蟻在廣闊茂密叢林中遊動)、白蟻和蜣螂。全洲蜘蛛極多。某些地區也會有很多蠍和飛蝗。大群飛蝗定期地橫掃廣闊地區,植被受到極大的破壞。其他嚴重的害蟲有蚊子,是傳播疾病的媒介,諸如瘧疾,還有舌蠅傳播造成非洲錐蟲病的寄生蟲,人類和家畜都會被傳染上此種病。

水生動物

淡水魚既有明顯的原生形又有迅即進化的現代例證。屬古代類型的有肺魚(肺魚屬〔Protopterus〕)、多鰭魚(多鰭魚屬〔Polypterus〕)以及蘆鰻(Calamoichthys屬),所有這些魚都能呼吸空氣,某些鮎(胡鮎科〔Clariidae〕)也有此特性,能在潮濕天氣時橫越陸地。新近進化的魚約有200種出現在尼亞沙湖,其中4/5只在這裏生長。

壹種古代海魚腔棘魚,曾被認為已滅種6,000萬餘年,但是1938年卻在南非東海岸外發現仍有這種魚,後來又在其他地方有所發現。在東、西海岸有豐富多樣的無脊椎動物包括海洋微生物,是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典型生物。珊瑚礁和附著的微生物主要在非洲東海岸的暖流中發現,受寒冷的本吉拉和加那利洋流沖刷的西南和西海岸濱盛產魚類。

自然資源保護

許多國家現在另辟大片土地作國家公園、禁獵區或森林保護區。這些公園中,只有少數大得可稱作不受外界影響的生態系,大多數則用來供大哺乳動物生息。在東非還有鳥類和海洋微生物禁獵區。植被保護區主要設在森林保護區及國家公園中。此外,若幹國家試圖以拒簽某些動物皮的出口證以保護野生動物,尤其是豹皮、獵豹皮和斑馬皮。

最古老和最著名的國家公園是南非的克魯格(Kruger)國家公園,大多數無樹草原的品種都保留在這裏。南非與波劄那***有的喀拉哈裏大羚羊(Kalahari Gemsbok)國家公園保留壹片幹燥地供養有關的羚羊品種諸如跳羚和東非大羚羊;較小的保護區和公園保留特別的品種。只有壹類大哺乳動物大羚羊已滅種,有幾個亞種也接近絕滅;如斑馬的壹個亞種白氏斑馬業已絕滅。東非和中非國家均有大型國家公園,由於從旅遊業上獲利,現在規模上和數量上均有所擴充。在肯亞,察沃(Tsavo)國家公園是最大之壹,占地面積計20,700平方公裏(8,000平方哩);養有紅鸛的納庫魯湖國家公園;幾個山地森林公園和壹個海洋公園。烏幹達有三個國家大公園。坦尚尼亞有壹個著名的塞倫蓋蒂(Serengeti)國家公園,其無與匹敵的動物就是平原的有蹄哺乳動物;還有恩戈羅恩戈羅(Ngorongoro)、馬尼亞拉(Manyara)湖、阿魯沙(Arusha)及其他諸公園。其他有著名國家公園和禁獵區的國家是波劄那、馬拉威、那米比亞、尚比亞和辛巴威。在這些國家的所有公園中都保護有典型的林地、荊棘灌木叢、草地和沙漠自然生境和物種。

其他地方的情況欠滿意。剛果(金夏沙)在其獨立之後,國家公園嚴重地減少。該國現有7座主要國家公園,包括維龍加(Virunga)國家公園,占地8,000平方公裏(3,100平方哩)。雖然蘇丹是有大量餘下的有蹄哺乳動物的許多國家中之壹,但情況鮮為人知,並且這個國家未有充足的公園網。衣索比亞有9座公園,1970年代期間極大地發展了,而索馬利卻只有壹個未發展完全的公園體系,其中多數為禁獵區,有壹處(盧克巴登納〔Luc Badana〕)名為國家公園卻未能達到聯合國是項公園的標準。"W"公園為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原為上伏塔)、尼日和貝寧所***有,但是多數西非國家即使有國家公園,卻很小。

不在公園內受保護的動物是因為沒有這種需要。在森林裏或者禁獵區或者有控制的獵區仍有許多大動物種類。管理得很好的森林保護區特別為許多較小的非受保護的動物提供安全的生活環境。

自然資源

非洲礦物資源豐富,目前已知的石油、銅、金、金剛石、鋁土礦、磷酸鹽、鈮和鈷的儲量在世界上均占有很大比重。石油主要分布在北非和大西洋沿岸各國,估計占世界總儲量1 2 %左右,銅三要分布在贊比亞與紮伊爾的沙巴區,金主要分布在南非、加納、津巴布韋和紮伊爾,金剛石主要分布在紮伊爾、南非、博茨瓦納、加納、納來比亞等地。此外還有錳、銻、鉻、釩、鈾、鉑、鯉、鐵、錫、石棉等。森林面積約占全洲面積的2 1 %。

經濟概況

非洲各國的經濟曾長期遭受帝國主義的控制。許多國家獨立後,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采取了有利於本國經濟利益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壹定的成績。在發展民族經濟的道路上,正在改變過去殖民統治所造成的“單壹經濟”狀態。全洲農業人口約占全洲總人口的2 /3 ,許多經濟作物的產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咖啡、花生各占世界總產量2 5 %左右,可可、丁香、棕櫚油、棕櫚仁的產量分別占5 0 -8 0 %,還有棉花、劍麻等。工業大部分為農畜產品加工。重工業較發達的有南非、埃及、阿爾及利亞等。非洲主要礦物開采量在世界上都占重要地位,原油約占世界總產量1 0 %,銅礦石約占2 0 %,金剛石、金均占7 0 %左右,錳、銻、鈷、鉻、磷酸鹽、石棉、鈾、鉑、鋰、鉭、鈹、鈮的產量常居各洲第壹、二位。

地理區域

在地理上習慣分為北非、東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個地區。

北非:通常包括埃及、蘇丹、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亞速爾群島和馬德拉群島。其中埃及、蘇丹和利比亞有時稱為東北非。其余國家和地區稱為西北非。北非的面積8 2 0 多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 2 0 0 0 萬,阿拉伯人占7 0 %左右。西北部為阿特拉斯山地,東南部為蘇丹草原的壹部分,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有狹窄的平原,其余地區大多為撒哈拉沙漠。本區不少農礦產品占世界重要地位,原油占世界總產量5 %,磷酸鹽占2 2 %,棉花約占5 %,阿拉伯樹膠占8 0 %以上,其它還有栓皮、油橄欖、柑橘、葡萄、椰棗、無花果等。

東非:通常包括埃塞俄比亞、厄立特裏亞、索馬裏、吉布提、肯尼亞、坦桑尼亞、烏幹達、盧旺達、布隆迪和塞舌爾。有時也把蘇丹作為東非的壹部分。東非面積約3 7 0 萬平方千米,人口1 3 0 0 0 萬,主要是班圖語系黑人,分布在南部;其次是阿姆哈拉族,蓋拉族和索馬裏人,分布在北部。北部是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亞高原,南部是東非高原,印度洋沿岸有狹窄的原,東非大裂谷縱貫東非高原中部和西部,本區所產咖啡約占世界總產量1 4 %,劍麻約占2 5 %以上,丁香供應量占世界丁香供應量的8 0 %以上。茶葉、甘蔗、棉花也在非洲占重要地位。

西非:包括毛裏塔尼亞、西撒哈拉、塞內加爾、岡比亞、馬裏、布基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紹、佛得角、塞拉昂、利比裏亞、科特迪瓦、加納,多哥、貝寧、尼日爾、尼日利亞和加那利群島。面積約6 5 6 萬多平方千米。人口1 5 0 0 0 多萬,其中黑人約占總人口的8 5 %,其余多為阿拉伯人。本區北部屬撒哈拉沙漠,中部屬蘇丹草原,南部為上幾內亞高原,沿海有狹窄的平原。本區所產金剛石約占世界總產量1 2 %,鋁土礦約占非洲總產量9 0 %以上,可可和棕櫚仁均占世界總產量5 0 %以上,棕櫚油約占3 8 %,花生約占1 1 %,咖啡、天然橡膠在世界上也占有壹定地位。

中非:通常包括乍得、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蓬、剛栗、紮伊爾、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有時也把贊比亞、津巴布韋和馬拉維作為中非的壹部分。面積5 3 6 萬多平方千米,人口約5 6 0 0 多萬,其中班圖系黑人約占8 0 %,分布在南部。其余為蘇丹語系黑人,分布在北部。本區北部屬撒哈拉沙漠,中部屬蘇丹草原,南部屬剛果盆地,西南部屬下幾內亞高原。剛果盆地面積約3 3 7 萬平方千米,中心部分最低處海拔僅2 0 0 米,四周的高原、山地壹般高達海拔1 0 0 0 米以上。所產金剛石占世界總產量3 0 %左右,錳礦石占1 2 %,銅、鈷、鈾、錫、鐳、鈮、鉭等礦物產量都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棕櫚油、棕櫚仁、天然橡膠、可可也很重要。

南非:通常包括贊比亞、安哥拉、津巴布韋、馬拉維、莫桑比克、博茨瓦納、納米比亞、南非,斯威士蘭、萊索托、馬達加斯加、科摩羅、毛裏求斯、留尼汪島、聖赫勒拿島和阿森松島等。面積6 6 1 萬多平方千米,人口約為壹億,其中班圖語系黑人占8 5 %,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的馬達加斯加人占9 %,歐洲白種人占5 %以上:南非高原為本區地形的主體,高原中部地勢低窪為卡拉哈迪盆地,四周隆起為高原和山地,本區所產金約占世界總產量71.83%,金剛石、鉻礦石約占28.17 %,銅、釩、鋰、鈹、鈹、鈷,石棉的產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編輯本段]非洲地區缺水情況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非洲的水資源危機每年致使6000人死亡,約有3億非洲人口因為缺水而過著貧苦的生活。在未來的20年裏,非洲至少有5億人口將由於缺水而生活在困境中。這將進壹步導致他們由於缺少用於灌溉農作物的水,使得農業產量會繼續減少。專家認為,未來23年,由於缺乏足夠的水,非洲糧食產量將減少23%.而有的專家則認為,非洲的天然水資源並不缺少,但貧窮的非洲沒有管理好這些寶貴的水資源,從而使水資源危機的形勢日趨嚴峻。非洲目前三分之壹人口缺乏飲用水,而有近半數的非洲人因飲用不潔凈水而染玻分析人士認為,如果目前缺乏飲用水的狀況得不到改善,那麽到2010年至少有17個非洲國家將嚴重缺水,而水資源問題也很可能會成為壹些非洲國家之間發生紛爭或沖突的導火索。

據統計,為了解決非洲人口的水資源短缺問題,每年需要投資200億美元。而目前,壹些非洲國家的供水投資只占財政預算的1%。專家指出,水資源短缺將是導致社會矛盾和政治沖突的潛在因素,供水困難將會對非洲人民的經濟發展和生活健康帶來巨大危機。

  • 上一篇:針灸視頻教程
  • 下一篇:雞蛋的各種做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