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項目有:
1、蠶桑絲織是中華民族認同的文化標識,五千年來,它對中國歷史作出了重大貢獻,並通過絲綢之路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2009年9月30日,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中國篆刻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來制作印章的藝術,是以石材為主要材料,以刻刀為工具,以漢字為表象的並由中國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藝發展而來的壹門獨特的鐫刻藝術。2009年,中國篆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3、木偶戲是用木偶來表演故事的戲劇。漢族傳統藝術之壹,在中國古代又稱“傀儡戲”。2006年5月20日,木偶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二十四節氣,是我國歷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5、京劇,又稱平劇、京戲等,中國國粹之壹,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各地。2006年5月,京劇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