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寅恪先生說過:研究學術最重要的是什麽?

寅恪先生說過:研究學術最重要的是什麽?

這句話是針對研究學術說的,研究學術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誌和獨立的精神。並且獨立精神和自由意誌是必須爭的,且須以生死力爭。

語出陳寅恪於1929年所作王國維紀念碑銘,在其中先生首先提出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今天已成為中國知識分子***同追求的學術精神與價值取向,而且壹定會成為現代化以後的全中國人民的人生理想。

陳寅恪認為對於學術研究,必須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己自由的意誌,不該被別的事情所阻礙,這也是在向後來的學術界敲響警鐘。

擴展資料:

陳寅恪之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壹、著名詩人。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夫人唐筼,是臺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因其身出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柳如是別傳》《寒柳堂記夢》等。

陳寅恪長期致力於史學研究工作,研究範圍甚廣,他對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宗教史(特別是佛教史)、西域各民族史、蒙古史、古代語言學、敦煌學、中國古典文學以及史學方法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陳寅恪治學主旨“在史中求識”。繼承了清代乾嘉學者治史中重證據、重事實的科學精神,又吸取西方的“歷史演進法”,即從事物的演化和聯系考察歷史。

探究史料,運用這種中西結合的考證比較方法,對壹些資料窮本溯源,核訂確切。並在這個基礎上,註意對史實的綜合分析,從許多事物的聯系中考證出關鍵所在,用以解決壹系列問題,求得歷史面目的真相。他這種精密考證方法,其成就超過乾隆、嘉慶時期的學者,發展了中國的歷史考據學。

陳寅恪的著作,多屬考證性文字,但他的考據方法,已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考據。他以考據為手段,在考證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還註意探求歷史發展的規律。陳寅恪在繼承乾嘉學者實事求是、精密嚴謹的考據之學時,也吸收了宋代學者追求義理的作風,註重探求歷史的規律。在西方歷史語言考證學派的影響下,他十分重視對語言工具的學習,並掌握了十幾門外語。

他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語言工具,對中外文資料進行比較研究:在西方文化史學的影響下,他在歷史研究中引入文化史學觀點,從民族與文化兩個角度來進行研究,拓展了史學研究的範圍。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陳寅恪對考據方法加以創新,形成了他獨具特色的新考據方法。其考據方法的特點即“詩史互證”與比較的方法。?

“詩史互證”是陳寅恪在研究中用得最多,最具特色的壹種考據方法。雖然首先提出這種方法的並不是陳寅恪,但他把這種方法大量付諸實踐並取得了豐碩成果。他首先註意到唐詩的史料價值。因唐詩的作者來自社會各階層,唐詩中許多作品直接反映了現實生活,可以補正正史之不足及訛誤。除唐詩外,小說也可以用於證史。

他還提出了利用小說證史應註意的壹些原則。《柳如是別傳》是陳寅恪“詩史互證”的力作,此書通過箋釋錢謙益、柳如是的詩文,系統論述了明末清初的壹系列重大歷史事件。陳寅恪“詩史互證”方法的運用,既是對史料範圍的擴展,也是對考據方法的創新。

比較的方法體現在他利用自己掌握的語言工具,進行中外文資料的比較研究,發現了許多前人未發現的問題,並闡明了自己的看法。他利用這種方法在蒙古史研究中獲得了許多成果;他還利用對音方法考證出史書中的壹些地名,以及書籍在輾轉翻譯過程中出現的壹些錯誤。與王國維壹樣,陳寅恪也註重地上實物與地下實物的比較研究,特別是利用敦煌出土資料釋證文獻記載,並有許多發現。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陳寅恪

  • 上一篇:阿迪達斯加盟模式是怎樣的,有什麽保障和服務以及優惠政策?
  • 下一篇:香皂的市場展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