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服是從古代演變到現代的韓民族的傳統服裝,優雅且有品位,是韓國的傳統服裝,也是韓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壹。近代被洋服替代。只有在節日和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裏穿。壹般來說韓服的線條兼具曲線與直線之美,尤其是女式韓服的短上衣和長裙上薄下厚,端莊閑雅。男性以褲子, 短上衣, 背心, 馬甲顯出獨特的品位。 白色為基本色, 根據季節, 身份, 材料和色彩都不同。在結婚等特別的儀式中, 壹般平民也穿戴華麗的衣裳和首飾。 另外, 增加實用性的生活韓服很受歡迎。朝鮮時代隨著儒教地位的鞏固, 衣著上也開始重視形式與禮節。朝鮮時代大禮服是祭禮服。大禮服也稱冕服, 戴冕冠。穿冕服。冕服是宗廟, 社稷等祭禮或正初,冬至等大節日裏穿的衣服。
韓服的美可以從外觀的線條, 布料的色彩及裝飾的變化中看出。強調女性頸部柔和線條的短衣, 內外邊V字型領或自然柔和的袖口曲線, 突出溫和感。 從短衣到裙子, 垂直下垂的線條都體現端莊, 賢淑。 裙子從上到下漸漸擴散細紋增加優雅之美。 線條的美在男性的服裝中也壹樣。
韓服的特征是色彩, 紋路, 裝飾等很隨意。 使用兩種以上顏色, 超越單純色彩的範圍, 受陰陽五行思想影響。 花紋, 衣邊裝飾也增添了韓服的美。韓服可根據身份,功能,性別 ,年齡,用途,材料分類。現代觀點中,用途上的區分最有代表性。根據生活風俗用途,韓服分為婚禮服, 花甲服,節日服,周歲服等。婚禮服傳統婚禮上的韓服比平常韓服華麗。婚禮上,新郎的穿戴是褲子,短衣背心,帶結上穿外套,戴紗帽冠帶,穿木靴。新娘是紅裙黃短衣上穿圓衫,戴發簪,龍簪上垂著前綴和飄帶。 花甲宴服是子女們為花甲的父母舉辦的儀式,祝父母身體健康,長壽,這時擺上宴席祝壽。花甲宴的男性穿戴金冠草服;女性穿小禮服——唐裝。 在韓國,節日服也是必需的,春節早上必須給父母拜年,父母穿平常韓服,孩子們穿色童(七色彩緞)短衣和韓服拜年。 周歲服在韓國,孩子壹周歲的時候要舉行祈求孩子,無病長壽的儀式。這時,孩子要穿周歲服。男孩子轉淺色衣服,壹般是籃色邊粉紅色短衣淺紫色褲子,上面穿藍色背心,草綠色衣帶。女孩子用深綠色或黃色做短衣,周歲或特殊的日子裏穿色童短衣,最近也給周歲的女孩子穿唐裝。
傳統韓服因穿戴復雜繁瑣,只有在特殊的日子裏穿。因此,最近出現追求簡單便利的生活韓服。生活韓服種類繁多,根據材料的多樣性和設計的差異生產各種各樣的樣式。但是作為韓國優秀傳統文化之壹的服飾文化是經久不衰的。
韓服本來應該叫作朝鮮服. 只是現在朝鮮半島分成了朝鮮與韓國兩個國家,而韓國影響又較大. 才改叫韓服. 韓服是從古代演變到現代的韓民族的傳統服裝。韓服的線條兼具曲線與直線之美,尤其是女士韓服的短上衣和長裙上薄下厚,端莊閑雅。壹襲韓服透露著東方倫理和超世俗之美的完美結合。
韓服還可掩飾體形上的不足,使體形較矮的人看上去較高,較瘦的人看上去則較豐滿,增添女性之美。如今,大部分國民是已習慣穿著洋裝西服,但是在春節(農歷正月初壹)、秋夕(中秋節)等節慶日,或行婚禮時,仍有許多人喜愛穿傳統的民族服裝。女性的韓服是短上衣搭配優雅的長裙;男性則是短褂搭配長褲,而以細帶縛住寬大的褲腳。上衣、長裙的顏色五彩繽紛,有的甚至加刺明艷華麗的錦繡。韓國傳統服裝-韓服女裝由短上衣和寬松裙子組成,顯得十分優雅,男裝由上衣和褲子組成.作為白衣民族,韓服基本色為白色。根據不同季節,不同身份其著裝的穿法、布料、色彩不同。
韓服是能按服裝的顏色和衣料演出各種感覺的衣服。壹般來說,上衣用亮色、下衣用暗色最為古典。
女子韓服的情況是:傳統的色彩安排是紅色裙子淡淡的淺綠色或白色、藍色短上衣,藍色裙子則配紅色或白色、黃色短上衣。此外,紫色裙子配淺紫色短上衣,深紫色裙子配粉紅色或玉色短上衣.
男紗帽
外套
外套是短衣和褲子上面所穿的衣服, 可在外出時穿。
褲子
褲子指男性所穿的下衣。 根據體形寬松制作,以適合坐式生活為特點。
繡花鞋
絲綢上有花刺繡的繡花鞋, 對襯托韓服有重要作用, 可修飾裙邊線條。
短衣相當於上衣, 男女裝有差異/ 男式以線條粗,平坦為特點; 女式以裝飾華麗曲線短而美麗為特點。
領沿
領沿指領子部位白色的線。 筆直但圍繞頸部和整體曲線很協調。
長衣帶
為扣好短上衣, 在兩個前衣襟上各縫有長帶.女性短上衣的長帶垂落在長裙前面,也有裝飾的作用。
袖口
袖口是指短衣的袖子下方, 其特征為傳統韓屋飛檐的曲線似的自然柔美。
裙子
裙子為女性的下衣。 裙子做成褶皺型和背心相連而成, 分為單裙, 襯裙, 套裙等
紋樣
和優雅的線條, 色彩壹起, 更加突出韓服美的是花紋。裙子的邊, 袖領肩部等部位加上花紋, 更加突出華麗的風格。 紋有植物, 動物, 自然等。
韓服是韓國的傳統服裝, 優雅且有品位。
近代已被洋服替代。只有在節日和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裏穿。
女性的傳統服裝是短上衣和寬長的裙子, 看上去很優雅: 男性以褲子, 短上衣, 背心, 馬甲顯出獨特的品位。 白色為基本色, 根據季節, 身份, 材料和色彩都不同。 在結婚等特別的儀式中, 壹般平民也穿戴華麗的衣裳和首飾。 最近, 增加實用性的生活韓服很受歡迎。
宮中服裝
朝鮮時代隨著儒教地位的鞏固, 衣著上也開始重視形式與禮節。 朝鮮時代大禮服是祭禮服。 大禮服也稱冕服, 戴冕冠。 穿冕服。 冕服是宗廟, 社稷等祭禮或正初,冬至等大節日裏穿的衣服。
韓服的美
韓服的美可以從外觀的線條, 布料的色彩及裝飾的變化中看出。強調女性頸部柔和線條的短衣, 內外邊V字型領或自然柔和的袖口曲線, 突出溫和感。 從短衣到裙子, 垂直下垂的線條都體現端莊, 賢淑。 裙子從上到下漸漸擴散細紋增加優雅之美。 線條的美在男性的服裝中也壹樣。
韓服的特征是色彩, 紋路, 裝飾等很隨意。 使用兩種以上顏色, 超越單純色彩的範圍, 受陰陽五行思想影響。 花紋, 衣邊裝飾也增添了韓服的美。
韓服的種類
韓服可根據身份, 功能, 性別 , 年齡, 用途, 材料分類。 現代觀點中, 用途上的區分最有代表性。 根據生活風俗用途, 韓服分為婚禮服, 花甲服, 節日服, 周歲服等。
節日服
在韓國, 春節早上必須給父母拜年, 父母穿平常韓服, 孩子們穿色童(七色彩緞)短衣和韓服拜年。
花甲宴服
是子女們為花甲的父母舉辦的儀式, 祝父母身體健康, 長壽, 這時擺上宴席祝壽。花甲宴的男性穿戴金冠草服; 女性穿小禮服壹唐裝。
周歲服
在韓國, 孩子壹周歲的時候要舉行祈求孩子, 無病長壽的儀式。 這時, 孩子要穿周歲服。 男孩子轉淺色衣服, 壹般是籃色邊粉紅色短衣淺紫色褲子, 上面穿藍色背心, 草綠色衣帶。 女孩子用深綠色或黃色做短衣, 周歲或特殊的日子裏穿色童短衣, 最近也給周歲的女孩子穿唐裝。
婚禮服
傳統婚禮上的韓服比平常韓服華麗。 婚禮上, 新郎的穿戴是褲子, 短衣背心, 帶結上穿外套, 戴紗帽冠帶, 穿木靴。 新娘是紅裙黃短衣上穿圓衫, 戴發簪, 龍簪上垂著前綴和飄帶。
生活韓服
傳統韓服因穿戴復雜繁瑣, 只有在特殊的日子裏穿。 因此,最近出現追求簡單便利的生活韓服。 生活韓服種類繁多, 根據材料的多樣性和設計的差異生產各種各樣的樣式。 因其傳統美和價格低廉也受到國外遊客的歡迎。
2、節日
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即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也隨著漢文化的傳播很早就傳到了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等地。因此,像中國壹樣,韓國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慶活動也是令人目不暇接。
辭舊迎新的春節
韓國人從新羅時代就開始過春節了,在韓國,它是僅次於中秋節的第二大節日。
韓國人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很多糯米打糕,分贈鄰居和親友。從這種習俗中產生了"吃打糕過年"的說法。據說米糕含有誠心、愛心和孝心之意,象征新的壹年團圓美好。春節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祖先,以緬懷祖宗之德,承繼先人之誌。其祭祖程序嚴格,僅供桌的擺法就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棗栗梨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規制。祭祖完畢後晚輩要向長輩拜年。家有喪事或服三年喪者則不拜年。
拜年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並把有"裝福"寓意的福笊籬(過濾用的湯勺模樣的工具)送給別人或掛在家裏。春節期間,人們見面的寒暄問候是"新年多福"。而對於那些春節時不能回家過年的或者露宿街頭無家可歸者,市民團體就組織起來為他們過春節,使其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韓國人春節往往都互贈禮物,禮物的種類繁多,大多用嫩粉色等柔和絢麗的紙進行包裝。
因為韓國人大都在家裏過年,所以春節期間大部分飯店都關門。
在韓國也和中國壹樣有回家過年的風俗,壹家人穿上絢麗多彩的韓服,自駕車奔向故鄉,構成了壹幅典型的韓國節日風俗圖。韓國私家車普及率高,自駕車回鄉過年,或許還有衣錦還鄉、光宗耀祖之感吧。韓國人稱春節回家探親為"歸省"。
在韓國,過春節時,壹家人湊在壹起多玩壹種叫作"尤茨"(相當於中國的擲十二象)的遊戲。女人則玩跳跳板,據說正月裏跳了跳板,腳板壹年都不會紮刺。另外,還有壹種驅鬼的風俗,初壹黃昏時,在門口拉上禁線,撒上黃土,並燃放鞭炮。睡覺時,則把小孩的鞋藏起來,以免被鬼偷去。近些年,也有些韓國人利用春節休假外出旅遊,在滑雪場上度過熱鬧的春節。
寄托期望的元夕節
韓國人將正月十五稱為元夕節或上元節,也有人稱元宵節,但並沒有吃元宵的習慣。正月十五是新年伊始迎來的第壹個月圓日,像中國人壹樣,韓國人過節是祈求壹年的豐裕和平安。這天,吃花生、栗子、核桃等堅果,喝"耳明酒"。韓國人早餐吃用大米、江米、小豆、大豆、高粱做的五谷飯和野菜,並叫對方的名字,對方應答"妳買我的熱呀",表示新年裏的整個夏天都不會中暑。據說,這天晚上向圓月許的三個願望都會實現。大部分的韓國民俗活動集中在正月十五,這與祈求豐收的咒術形式有密切聯系。代表性的民俗活動有放風箏、拔河、車戰遊戲、踩銅橋、跳園舞等。此外,還有驅逐妖魔鬼怪和害蟲之意的"放鼠火",其中,濟州道的野火節最為有名。
美侖美奐的端午節
端午節又俗稱端陽節、端五節、天中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
東亞各國過端午的習俗略有不同。中國有吃粽子的習俗,但日本和韓國就沒有。日本人過端午是男人遊泳,女人洗頭;而韓國則是男人摔跤,女人用菖浦葉洗頭,蕩秋千?還吃用艾葉做的像車輪壹樣的車輪餅--艾糕。因此,韓國又將端午節稱為車輪節。
韓國人從不否認農耕社會時期為祈求豐收和安康的端午節發端於中國。在李朝時期,端午節算是壹個大節,至今在偏重農業的韓國壹些道郡仍將端午節看成是重要的節日,特別是"江陵端午祭"尤為有名,已成為民眾***同參與的傳統大型民俗祝祭活動。"祭"既有祭祀之意,也有慶典之意。其實,端午節在中國原本也是祭祀活動。"江陵端午祭"除了蕩秋千、摔跤、長跪比賽、舉行假面舞劇、跆拳道比賽、高校足球賽、表演農樂舞之外,還有獨特的祭祀活動,包括祭山神、祭酒神、演巫術、伐神木,等等。祭祀活動有壹套完備的程序,迎神和送神都由專門的祭官主持。韓國人認為江陵的這種有特色的端午祭祀和慶典活動,不是泛指的"端午節"。1967年,"江陵端午祭"被韓國政府批準為國家級第13號"重要無形文化遺產"予以保護,它每年吸引國內外大量遊客參與和觀光,同時也使人從中了解韓國的民俗風情。2005年11月25日,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闔家團圓的中秋節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壹年壹度的農歷八月十五"中秋"佳節留存著中國人獨特的思念親人的文化情懷,寫照了自古以來中秋節所具有的"愛國愛家"的傳統美德。
中秋節不單單是華人的節日,也是韓國、日本的傳統節日。韓國人又稱中秋節為"秋夕"或"感恩節"。"每逢佳節倍思親",韓國秉承了漢字文化圈的傳統,中秋節成為壹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全國放五天假,也有公司采用串休的辦法使員工假期更長壹些。韓國人極重孝道,中秋節子女能否回家拜見雙親長輩,是衡量子女孝順與否的重要尺度。因而在韓國,中秋這壹天不論身在何處,即使再忙也都要趕回去,與家人團聚。這種方式頗像中國的春節。所以,臨近中秋,只有四千多萬人口的韓國就有三千多萬人在路上,高速公路也變成了汽車的海洋,平時壹個小時能到的地方,這天也要花上五六個鐘頭甚至更多。"秋夕"當天壹家人團聚後,人們身著漂亮的韓服,開始舉行隆重的祭祀禮儀,把精心制作與買好的各種美食,如牛肉、魚、柿子、堅果等供品擺在祖先的牌位之前,敬獻祖先。接著去掃墓,祭奠親人,然後子孫給家中長輩磕頭,壹起***享美餐。
晚上,韓國人和華人壹樣也要出來賞月,韓國婦女們則聚集在月光下唱歌,並跳起舞蹈《羌羌水越來》。據說這種舞蹈起源於16世紀末,當時,為反抗日本侵略(中國史稱"援朝抗倭"戰爭),海軍名將李舜臣考慮到海防兵力不足,便讓婦女們在晚上圍著篝火成群跳舞,迷惑敵人,使敵人誤以為有重兵把守海岸。
中秋節是中韓兩國都有的節日,其淵源與中國也有密切關系,但在接納、消化和吸收的過程中,韓國中秋的習俗、食俗已與中國有所不同:韓國中秋節的主要活動是為感謝祖先帶來豐收而掃墓,而中國是在清明節掃墓;韓國中秋節的正餐是早餐,中國的晚餐是正餐;中秋節韓國人不像中國人那樣吃月餅,而是吃特制的松餅;中秋節在中國不是法定節日,韓國則放假五天,是壹年中放假最長的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即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也隨著漢文化的傳播很早就傳到了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等地。因此,像中國壹樣,韓國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慶活動也是令人目不暇接。
辭舊迎新的春節
韓國人從新羅時代就開始過春節了,在韓國,它是僅次於中秋節的第二大節日。
韓國人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很多糯米打糕,分贈鄰居和親友。從這種習俗中產生了"吃打糕過年"的說法。據說米糕含有誠心、愛心和孝心之意,象征新的壹年團圓美好。春節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祖先,以緬懷祖宗之德,承繼先人之誌。其祭祖程序嚴格,僅供桌的擺法就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棗栗梨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規制。祭祖完畢後晚輩要向長輩拜年。家有喪事或服三年喪者則不拜年。
拜年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並把有"裝福"寓意的福笊籬(過濾用的湯勺模樣的工具)送給別人或掛在家裏。春節期間,人們見面的寒暄問候是"新年多福"。而對於那些春節時不能回家過年的或者露宿街頭無家可歸者,市民團體就組織起來為他們過春節,使其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韓國人春節往往都互贈禮物,禮物的種類繁多,大多用嫩粉色等柔和絢麗的紙進行包裝。
因為韓國人大都在家裏過年,所以春節期間大部分飯店都關門。
在韓國也和中國壹樣有回家過年的風俗,壹家人穿上絢麗多彩的韓服,自駕車奔向故鄉,構成了壹幅典型的韓國節日風俗圖。韓國私家車普及率高,自駕車回鄉過年,或許還有衣錦還鄉、光宗耀祖之感吧。韓國人稱春節回家探親為"歸省"。
在韓國,過春節時,壹家人湊在壹起多玩壹種叫作"尤茨"(相當於中國的擲十二象)的遊戲。女人則玩跳跳板,據說正月裏跳了跳板,腳板壹年都不會紮刺。另外,還有壹種驅鬼的風俗,初壹黃昏時,在門口拉上禁線,撒上黃土,並燃放鞭炮。睡覺時,則把小孩的鞋藏起來,以免被鬼偷去。近些年,也有些韓國人利用春節休假外出旅遊,在滑雪場上度過熱鬧的春節。
寄托期望的元夕節
韓國人將正月十五稱為元夕節或上元節,也有人稱元宵節,但並沒有吃元宵的習慣。正月十五是新年伊始迎來的第壹個月圓日,像中國人壹樣,韓國人過節是祈求壹年的豐裕和平安。這天,吃花生、栗子、核桃等堅果,喝"耳明酒"。韓國人早餐吃用大米、江米、小豆、大豆、高粱做的五谷飯和野菜,並叫對方的名字,對方應答"妳買我的熱呀",表示新年裏的整個夏天都不會中暑。據說,這天晚上向圓月許的三個願望都會實現。大部分的韓國民俗活動集中在正月十五,這與祈求豐收的咒術形式有密切聯系。代表性的民俗活動有放風箏、拔河、車戰遊戲、踩銅橋、跳園舞等。此外,還有驅逐妖魔鬼怪和害蟲之意的"放鼠火",其中,濟州道的野火節最為有名。
美侖美奐的端午節
端午節又俗稱端陽節、端五節、天中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
東亞各國過端午的習俗略有不同。中國有吃粽子的習俗,但日本和韓國就沒有。日本人過端午是男人遊泳,女人洗頭;而韓國則是男人摔跤,女人用菖浦葉洗頭,蕩秋千?還吃用艾葉做的像車輪壹樣的車輪餅--艾糕。因此,韓國又將端午節稱為車輪節。
韓國人從不否認農耕社會時期為祈求豐收和安康的端午節發端於中國。在李朝時期,端午節算是壹個大節,至今在偏重農業的韓國壹些道郡仍將端午節看成是重要的節日,特別是"江陵端午祭"尤為有名,已成為民眾***同參與的傳統大型民俗祝祭活動。"祭"既有祭祀之意,也有慶典之意。其實,端午節在中國原本也是祭祀活動。"江陵端午祭"除了蕩秋千、摔跤、長跪比賽、舉行假面舞劇、跆拳道比賽、高校足球賽、表演農樂舞之外,還有獨特的祭祀活動,包括祭山神、祭酒神、演巫術、伐神木,等等。祭祀活動有壹套完備的程序,迎神和送神都由專門的祭官主持。韓國人認為江陵的這種有特色的端午祭祀和慶典活動,不是泛指的"端午節"。1967年,"江陵端午祭"被韓國政府批準為國家級第13號"重要無形文化遺產"予以保護,它每年吸引國內外大量遊客參與和觀光,同時也使人從中了解韓國的民俗風情。2005年11月25日,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闔家團圓的中秋節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壹年壹度的農歷八月十五"中秋"佳節留存著中國人獨特的思念親人的文化情懷,寫照了自古以來中秋節所具有的"愛國愛家"的傳統美德。
中秋節不單單是華人的節日,也是韓國、日本的傳統節日。韓國人又稱中秋節為"秋夕"或"感恩節"。"每逢佳節倍思親",韓國秉承了漢字文化圈的傳統,中秋節成為壹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全國放五天假,也有公司采用串休的辦法使員工假期更長壹些。韓國人極重孝道,中秋節子女能否回家拜見雙親長輩,是衡量子女孝順與否的重要尺度。因而在韓國,中秋這壹天不論身在何處,即使再忙也都要趕回去,與家人團聚。這種方式頗像中國的春節。所以,臨近中秋,只有四千多萬人口的韓國就有三千多萬人在路上,高速公路也變成了汽車的海洋,平時壹個小時能到的地方,這天也要花上五六個鐘頭甚至更多。"秋夕"當天壹家人團聚後,人們身著漂亮的韓服,開始舉行隆重的祭祀禮儀,把精心制作與買好的各種美食,如牛肉、魚、柿子、堅果等供品擺在祖先的牌位之前,敬獻祖先。接著去掃墓,祭奠親人,然後子孫給家中長輩磕頭,壹起***享美餐。
晚上,韓國人和華人壹樣也要出來賞月,韓國婦女們則聚集在月光下唱歌,並跳起舞蹈《羌羌水越來》。據說這種舞蹈起源於16世紀末,當時,為反抗日本侵略(中國史稱"援朝抗倭"戰爭),海軍名將李舜臣考慮到海防兵力不足,便讓婦女們在晚上圍著篝火成群跳舞,迷惑敵人,使敵人誤以為有重兵把守海岸。
中秋節是中韓兩國都有的節日,其淵源與中國也有密切關系,但在接納、消化和吸收的過程中,韓國中秋的習俗、食俗已與中國有所不同:韓國中秋節的主要活動是為感謝祖先帶來豐收而掃墓,而中國是在清明節掃墓;韓國中秋節的正餐是早餐,中國的晚餐是正餐;中秋節韓國人不像中國人那樣吃月餅,而是吃特制的松餅;中秋節在中國不是法定節日,韓國則放假五天,是壹年中放假最長的節日。
韓國傳統飲食
韓國有各種飲食,由於韓國過去處於農耕社會。因此從古代開始主食就以米為主。最近,韓國飲食與各種蔬菜,肉類,魚類***同組成。泡菜(發酵的辣白菜),海鮮醬(鹽漬海產品),豆醬(發酵的黃豆)等各種發酵保存食品,以營養價值和特別的味道而聞名。韓國擺餐桌的特征是所有飲食同時擺出,傳統菜數為貧民三種,王族十二種等,擺餐桌根據面條或肉類而有所不同。與中國和日本相比韓國飲食提供湯,在韓國飯匙實用使用更頻繁。
3、傳統韓國飲食的種類
1. 米飯和粥
飯是韓國飲食的知主食,大部分人吃白菜飯。為增加營養也有時添加豆類,栗子,高梁,紅豆,大麥,谷物。粥是營養價值高的飲食。種類很多,有添加米,紅豆,南瓜,鮑魚,人參,蔬菜,雞肉,蘑菇,黃豆牙等做成的。
2. 湯
湯是上飯時必提供的飲食。湯的種類根據蔬菜,肉類,貝類,海草,牛肉骨等而不同。
3. 砂鍋
砂鍋跟湯相似但比湯更濃。最有各的砂鍋最大醬砂鍋。砂鍋的味道較辣,在砂鍋裏煮好後趁熱端上來。
4. 熏和燉食品
熏和燉食品是類似蔬菜裏加入醬油調味制作的食品。熏和燉食品用微火制作。
5. 拌菜
拌菜是加入鹽,醬油,椒鹽,芝麻油,蒜,洋蔥後稍微焯壹下或炒壹下作成。
6. 腌海物 (用鹽腌好的海產品)
腌海物是特別鹹的食品,用魚,海蠣子,蝦,魚子,魚內臟等發酵制作。腌海物可以做為壹道菜。還可以在腌鹹菜時當調料使用。
7. 烤食品
烤食品是把事先放好作料的肉在炭火上烤制而成。烤食品的代表食物是烤肉和排骨,也可以用這種方法烤魚。
8. 煎餅
煎餅是把蘑菇,角瓜,幹魚,海蠣子,青椒,加鹽和胡椒粉的肉等。放入面粉和雞蛋裏攪拌後,煎制成的類似煎糕的食品。
9. 餃子
餃子是把肉,蘑菇,角瓜,綠豆芽,豬肉等絞成陷後,用面皮餃好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