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音樂和文學有什麽聯系嗎

音樂和文學有什麽聯系嗎

文學是音樂植根的土壤;音樂是文學的翅膀。它們親如兄弟,行同手足。

壹、唐詩與音樂

詩歌的創作至唐代達到很高的水平,代表了當時文學藝術的頂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王之渙,壹代傑出詩人的創作,給後人留下了數萬首佳章妙句。

唐人有選詞度曲的傳統,好的詩作無不被人樂人們爭相傳唱,所以唐代的詩歌和音樂的關系十分密切,以《竹枝》《浪淘沙》《楊柳枝》等絕句為詞的歌曲家喻戶曉,李白、白居易、元稹、王之渙、王維、李益等人的詩句更是多為知音者協同作歌,在社會上廣為流傳。

二、在音樂與文學兩個領域中翺翔的人

音樂愛好者與文學愛好者兼具的大有人在:孔子是中國古代教育的鼻祖與先賢。音樂在孔子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他在音樂生活中的實踐和理論,對後世中國音樂的發展,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孔子會唱歌、彈琴、鼓瑟、擊磬、作曲,可以說是壹位音樂的通才,他為《詩經》正樂時,能夠合著伴奏唱完三百零五首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歌曲。他之所以有超乎尋常的能力,就在於他能夠不斷地學習。

孔子還是壹位作曲家。孔子離開衛國之後,本想渡過黃河,去投奔晉國的趙簡子。在黃河之濱,他聽說趙簡子殺了過去幫他從政的兩位賢大夫,便打消了去晉的念頭,並把對兩位被害者的同情,凝聚在壹首叫做《陬操》的琴曲中。

擴展資料:

孔子對中國音樂的發展的影響:

首先,孔子把音樂看得非常重要,認為禮樂對國家來說,是治國平天下的要策,對個人來說,是修身立世的根本。這種思想,貫穿在孔子開創的儒家學派的正統觀念中,因而,也就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由始至終的統治思想。

孔子說:“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我覺得,這種教化的作用,至今仍然有它的現實意義,同時也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其次,是把重樂的觀點,體現在他的教育思想中,落實在教育實踐裏。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兼顧德、智、體、美的。他所教的“六藝”——禮、樂、射、禦、書、數中,音樂居第二位。他的門生子路問他,怎樣才能成為壹位完人。

他回答說:“要有臧武仲的智慧,公綽的廉潔,卞莊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藝,在這些之上,再加上禮和樂的修養,也就可以稱為完人了。”他甚至認為人不學民間歌曲,就象面壁而立的癡人壹樣,是毫無前途可言的。

他對自己的兒子伯魚就說過“汝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他曾經教門徒鼓瑟,從他對子路鼓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的評價來看,他對教學質量的要求,是相當高的。

他對音樂的推崇,還可以從他的這句名言中體現出來,他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認為壹個人的修養,是開始於“詩”、建立於“禮”,而最終完成於“樂”的。也就是認為音樂是人的最高修養。他對《詩經》音樂的整理工作,是應當給以充分肯定的。

作為壹個音樂鑒賞家和評論家,孔子也是空前偉大的。他提出的壹系列美學標準和美學命題,不但在當時有劃時代的意義,而且在今天還有著深遠的影響。能夠準確把握音樂的實質,並用最準確的話把它概括出來。

他用“洋洋乎,盈耳哉”來描述太師摯演奏音樂的開始部分和《關雎》這首曲子的結束部分。對難得的音樂來講,他是壹個難得的知音。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的著名傳說,充分、鮮明地刻畫出這位藝術癡人,如何融化在音樂之中,達到壹種物我兩忘、超凡脫俗,甚至因為聽覺器官的高度興奮、高度專註而使其他感官的職能相對退化的地步。

百度百科-音樂文學

  • 上一篇:面粉怎麽炒熟啊
  • 下一篇:飛機何時應用於戰爭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