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表達了怎樣的思想?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表達了怎樣的思想?

顧愷之《洛神賦圖》的歷史意義及影響:

《洛神賦圖》在布局上采用了連續多幅畫面表現壹個完整情節的手法,類似於當代的連環畫,在構圖上運用了卷軸的形式,便於閱覽,完整且統壹。《洛神賦圖》開創了中國傳統繪畫長卷的先河,被譽為“中國繪畫始祖”。

此圖卷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型、環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之壹。整幅繪畫作品詩意的處理是重中之重。在繪畫中顧愷之把表現對象神韻作為藝術追求的目標,從而把繪畫境界提到壹個新水平,使得漢代繪畫重動態、重外形生動的情況發生質變,轉向重內心、重神韻。從美學的角度看,《洛神賦圖》使觀者看到了魏晉時期繪畫從漢代的古拙、雄壯的陽剛之美轉化為巧密、婉約的陰柔之美,這正是人們審美心理和審美態度轉化的結果。

這幅畫的重要意義是它開創了壹種新的藝術傳統,而不是沿襲和改良某種舊傳統,它的主題不再是歌頌女性的道德,而是通過他們的美麗容貌來抒發作者的情懷。中國古代,尤其晉唐之前,美術品主要是實用的,並非純粹的欣賞品。換句話說,絕大多數現存早期美術作品,無論是墓室壁畫、帛畫還是陵墓雕塑,在當時不是供人觀賞,而是有明確實際功用的。漢唐時代大量的歷史故事、先烈功臣像、孝子列女之類作品,目的全在“成教化,助人倫”,而非用來消閑欣賞的。那時也有作為審美功用的作品,但大都沒有留傳下來,留傳至今的《洛神賦圖》,就顯得格外珍貴。對比之下,雖然《列女仁智圖》和《女史箴圖》都有創新,但它們都未能擺脫漢代說教藝術的巢臼。只有《洛神賦圖》創作出了對女性的壹種美的表現和頌揚,在此圖中,作者企圖擺脫前人在人物故事畫方面近乎圖解性質的傾向,而要求表現人物的表情和性格,表現自然的優美和生氣。由此可見繪畫的功能已經由“圖解”向審美轉變。為後代的藝術家們開創了壹條新的道路。

  • 上一篇:閱讀《傳統不死》第(6)段和《味之素》第(21)段,說說文中提到的“傳統”和“舌頭的尊嚴”之間有
  • 下一篇:黃醬辣椒醬如何做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