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層面來看,雖然滴滴稱自己是"全球領先的出行 科技 平臺,為亞太地區、拉丁美洲和非洲以及中亞和俄羅斯提供廣泛的基於應用程序的服務",盡可能地把自己向國際化公司靠攏,但經營數據來看公司就是壹家主要靠本土化業務支撐的"國際化"公司,因為國際業務不僅弱小,還處於持續虧損中。
2017年滴滴登上了《人民日報》。當年9月《人民日報》報道,過去兩年時間滴滴先後投資了全球七大移動出行平臺:巴西的九九約車、印度的歐拉(Ola)、南非的達亦飛(Taxify)、中東的格令和美國的Uber等。當時公司創始人程維還提到,滴滴國際化的思路不是以競爭而是以合作為導向,"希望把中國過去幾年在解決交通問題上的創新模式、技術以及資本輸出出去,更快更好***謀發展。"
從滴滴招股書披露的信息來看,公司確實是全球最大的移動出行平臺,其業務遍布15個國家的近4000個城市,為人們提供網約車、出租車、順風車、***享單車、***享電單車和代駕、金融等服務。截止3月末的最近12個月中,公司在全球擁有活躍用戶4.93億,全球活躍司機1500萬,全球平均日交易量4100萬單,全平臺總交易額達到3410億人民幣,平臺司機總收入6000億人民幣:
從經營數據來看,2018-2020年滴滴總營收分別為1352.88億元、1547.86億元、1417.36億元,其中來自中國出行的營收分別為1332.07億元、1479.40億元和1336.45億元,營收占比超過94%,國際業務營收占比2020年僅為1.65%。
業務類型上,滴滴在中國大陸提供出租車、網約車等出行服務,而在國際市場除了巴西99,其主要提供順風車和外賣業務,出租車、網約車等業務由其入股的達亦飛(Taxify)、Uber等提供:
從經營業績上來看,目前除了中國大陸出行業務盈利,國際業務和其他業務均處於虧損狀態,並拖累滴滴整體業績處於虧損。2018-2020年公司累計虧損達到353億元,對任何壹家公司來說這麽大的虧損也是難以承擔的:
公司短期盈利無望,而各路資本又要尋求退出,因此赴美上市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作為壹家"國際化"公司,滴滴在巴西、墨西哥和其他國家擁有超千人的雇員,其中巴西428人,墨西哥333人,但國際雇員僅占到公司總員工的7.9%。另外通過招股書我們可以發現,滴滴的主要員工是運維支持人員和研發人員,人員占比77.8%,數量龐大的滴滴司機的身份與外賣小哥類似,與公司沒有勞動合同關系:
滴滴是壹家靠資本堆起來的公司,從2012年7月拿到王剛的天使投資開始,公司不是在融資,就是在融資的路上。2014年公司實施了1億美元的C輪融資,這其中不乏騰訊、華興等知名資本。2015年公司連續實施多輪大手筆融資,僅F輪和G輪兩輪融資就達到75億美元。當時滴滴大筆融資的目的是為了應對與快的和Uber的競爭,通過燒錢補貼來搶占市場。2015年滴滴和快的換股合並,結束競爭。2016年8月滴滴將Uber中國收購麾下,滴滴和Uber互相持股,成為雙方的少數持股股東,這樣滴滴與同行的燒錢大戰終於告壹段落,以滴滴勝出宣告結束。
與快的和Uber的競爭結束後,雖然後來陸續有美團入局,上汽和廣汽等車企自建網約車業務,但無法撼動滴滴的龍頭地位,滴滴也不斷擴大其業務範圍,開始涉足***享單車、自動駕駛等,不斷擴大業務邊界。不過在2019年7月獲得日本豐田6億美元的戰略投資後,滴滴在近壹年時間裏壹毛錢沒有融到,而這期間公司經營持續虧損,資金壓力依舊相當大。2018年滴滴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92.28億元,對外投資184.49億元,當年雖然融資232.77億元,仍無法覆蓋資金缺口。2019-2020年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14.45億元和11.38億元,但對外投資累計高達80.96億元,公司還是依賴對外融資。業務上雖然公司營收過千億,但營業成本也同樣居高不下,再加上運維支持和研發等上的費用支出,連續三年虧損:
2021年4月滴滴完成15億美元的債券融資,投資方是高盛中國、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巴克萊投資銀行等華爾街大投行以及臭名昭著的匯豐銀行。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不知道滴滴與這五大金主之間達成何種協議。
在股權結構上,因為從成立到登陸美國資本市場,滴滴壹直在融資,創始人的股權被大幅稀釋。招股書看到,創始人程維持股比例僅為7%,但擁有15.4%的投票表決權;柳青和高管團隊持股比例為12.2%,整個管理團隊持股比例為19.2%,但擁有44.5%的投票表決權:
滴滴學習了阿裏巴巴的合夥人制度,其合夥制度分為合夥人和合夥人委員會兩級機構,其中合夥人制度下,由合夥人任命和解聘執行董事;由合夥人提名某些高管;滴滴合夥人有3位創始合夥人,包括程維、柳青、蘇景士,並包括不少於兩個有限合夥人。新合夥人的選舉需要所有合夥人至少75%的票數通過。
滴滴的第壹大股東是軟銀,持股比例21.5%,擁有21.5%的投票表決權;第二大股東是Uber,持股比例與投票表決權均為12.8%;騰訊持股6.8%,擁有6.8%的投票表決權,滴滴團隊仍擁有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