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高中學科概要

高中學科概要

語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高中語文學科新的課程理念,其核心即是以人為本,充分發揮課程的工具和人文教化作用,在實施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教學中,不斷更新教和學兩個方面的過程和方法,註重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審美和探究能力,促使他們均衡而有個性的發展,全面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幫助他們形成高尚的精神品格、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

高中語文課程必須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和學生的實際,努力開發和科學使用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遵循***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壹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課程,它包括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部分。其中必修課程由“語文1”至“語文5”五個模塊組成,每個模塊都綜合體現了“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的目標和內容,壹般安排在高壹至高二兩個學期半的時間裏循序漸進地完成,完成後可取得10個學分,達到高中階段的最低要求。

選修課程設計為“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和“文化論著研讀”***五個系列,每個系列設計若幹模塊。學校可以按造各個系列的課程目標、本校的課程資源和學生的需求,有選擇地設計模塊,開設選修課,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生可任意選修4個模塊,獲得8個學分,加上必修課的10學分,***計可獲18學分;也可以鼓勵對語文學習興趣濃厚並希望進壹步深造的學生再選修3個模塊,這樣壹***可獲得24學分。選修課壹般安排在必修課完成後的高二至高三的三個學期半的時間內完成,也可根據需要靈活安排。

在學習中,學習者要樹立主體意識,積極參與語文實踐活動,去探究、體驗;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學習活動,善於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外語: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

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使新世紀的每壹位高中畢業生都具有基本的英語語言素養,也就是具備***同的語言能力基礎,使他們不論是升學還是就業,都具有終身學習所必備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壹定的自主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這壹***同的語言能力基礎應該成為普通高中教育為每個學生未來發展所創設的平臺和機會。同時,高中課程還應在為每個學生打好***同語言能力的基礎上,使他們能夠按照個人的能力、潛力、特長與誌趣,以及未來的職業傾向和長遠發展的目標來學習適合自己的課程,學會規劃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選擇,從而使高中階段的英語課程成為具有體現基礎性學習、擴展性學習、提高性學習、個性化學習和自主性學習特點的課程。

在學習中,學習者要改變傳統的被動記憶、機械訓練的學習方式,采用積極主動的、參與式和合作式的英語學習方式,通過接觸與社會、科技和比較真實和自然的語言材料,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數學:人文視野下,重視形成數學思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標準》對數學的認識是“新”的,但並沒有拋棄數學最本質的東西去趕時髦,而是在繼承中創新,站在多元的角度,從教育立場出發,從育人思想出發,結合時代特征提出的新的數學觀。繼承傳統能保證課程保持基礎紮實、學風嚴謹的特點,而註入新觀念是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全社會的發展,為全中國的未來。數學課程體現數學學科發展的趨勢,突出數學的人文價值,重視並增加了數學建模、數學探究、數學文化等內容,將數學置於壹個更廣闊的背景中,拓展學生的視野,這是壹個很大的突破。新高中課標下的高中數學應該重視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重視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既學習數學知識,又學習數學思想,學習用數學知識和思想表達與解決現實世界壹般問題的方法和技能。

在學習中,學習者既要重視掌握基礎知識,還要重視形成數學思想和方法,註意理解不同知識模塊之間的關聯性,以形成較完整的數學思想和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思想政治: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

思想政治課程立足於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於學生的發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於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課程模塊;在開設必修課程的同時,提供具有拓展性和應用性的選修課程,以滿足學生發展的不同需要。

必修課程圍繞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題設置三個模塊,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常識為主要內容,設置生活與哲學模塊。這四個課程模塊的建構,貫徹了整體規劃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德育課程體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題為基礎的系統聯系,又體現內容目標的遞進層次。對應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常識,將成為本課程的重要內容。

選修課程是基於必修課程教學的延伸和擴展,是體現課程選擇性的主要環節。課程模塊的設置,把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既著眼於學生升學的需要,又考慮到學生畢業後的就業需求;既體現本課程作為德育課程的特有性質,又反映本課程在人文與社會學習領域中的特有價值。

在學習中,學習者要恰當運用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等學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觀點、原理融入生活題材之中;要積極參與多種形式的社區服務、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以全面提高自己的社會參與能力,培養求真務實的態度和創新精神。

歷史:讓學生用全球化的視角去認識歷史

歷史課程標準富有新思路、新內容、新視角。采用了貫通古今、中外關聯的歷史知識專題編寫體例,這樣的編排,有利於從新世紀全球化的視角了解和認識歷史;有利於立足中華,放眼世界;有利於進壹步拓寬歷史知識的內容。

依據時代性和基礎性原則,歷史課程在內容上作如下調整:1、增強了與社會進步聯系的課程內容,如“國企改革”。2、增加了適應時代需要的課程內容,如增加了世界古代史。3、增強了與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聯系。4、及時反映歷史學科研究的新趨勢和新成果。如超越了傳統的馬克思經典著作中的“勞動創造人”的觀點。

在學習中,學習者要善於從不同角度認識歷史發展全局與局部的關系,辯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政聯系,系統地培養自己從不同層面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地理:培養負責任的地球公民,關註人類、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地理課程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理論,體現了時代特色和要求,重視現代地理技術與方法的學習和應用,並與區域發展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培養青少年關心人類發展的重大問題,了解環境與發展的關系,樹立正確的環境倫理觀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是地理教育責無旁貸的任務,也是提高我國國民素質、實現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瞄準當今世界的重大問題、常見問題以及國民利益和民眾興趣所在;瞄準當今不斷湧現的新技術和新方法,結合學生的興趣和終生發展需要,在保留經典地理知識、理論和方法的同時,大量引入了現代地理學的最新知識、觀點和理論。

課程標準體現了以下的教育理念:1. 全面發展的課程價值取向,強調了學生全面發展的理論思想,以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同發展。2. 回歸生活的課程生態觀,突現地理學科的實用價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增強生活能力。引導學生學習“生活的地理”、“文化的地理”、“科學的地理”,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現代公民的地理素養,滿足學生的地理學習需要。3. 科學與人文整合的課程文化觀,突出科學素養與人文精神相統壹的地理學科特點,既重視學科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培養,又註重人文精神的熏陶。4. 民主化的課程政策觀和締造取向的課程實施觀,大幅度增加了課程的選擇性,既滿足學生多元發展的需要,又給地方、學校、教師留下了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余地。

學習中應特別重視案例的學習,課標要求教材通過典型的案例來說明基本的概念、規律、原理等,所以透過案例呈現的具體內容,並將從案例中獲得的知識運用到新的情境中去,這是學習地理的重點。

物理:經典和現代的結合,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物理課程改革力度大,既強調物理科學的基礎性,又照顧到不同學生多樣化的需求,為學生的發展拓展了空間。物理課程標準科學、合理、明確,內容開放、多樣,既註重對經典概念和規律的掌握,又註重物理科學的最新發展,註重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重視物理與技術的結合,註意引導學生從人文和社會的發展來審視、理解科學、認識科學與人類的關系,積極探索高中物理教育與提高科學素養的關系,為學生終身學習、適應社會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課程結構設計合理,按照模塊組織教學,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空間。

有專家建議,高中生要把經典物理學好,應當看到經典物理與現代科學的密切聯系,處理好學科基礎與學科前沿的關系,學習者既要打好紮實的基礎,又要具有廣闊的視野。

化學:以興趣為導向,培養學生探究化學問題的能力

課程標準改變了以物質結構為基礎,以元素周期律為主線的高中化學學科體系;改變了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方式過於統壹的狀況,構建了必修+選修的課程模式。6個選修模塊的主題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為學生提供了自主選擇的空間,改變了不同誌趣和不同需要的學生必須學習相同內容,達到同壹要求的傳統模式。這種多元化的課程模塊,適應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需要,提供了較大的選擇空間,這將有利於高素質的創新人才的培養。倡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註意培養學生對化學的興趣,更加重視化學實驗的教學,提出了許多有趣的並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實驗和科技活動內容,力求培養學生具有學習和探究化學問題的能力。標準中選入了較多的實驗,只有將學校的實驗室按標準配備好,才能有效地進行化學教學的難點突破。

學源於疑,疑源於思,思源於趣。學習新的高中化學時候,學習者欣賞化學,熱愛化學,是學好化學的前提和保障。

生物:重視實驗能力的培養,提高生物科學素養

將提高生物科學素養作為課程的核心任務,較好地把基礎的生物學內容穿插安排為“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3個相關的模塊,全面涵蓋了高中學生應掌握的內容,在微觀與宏觀方面體現了生命科學的發展趨勢。非常強調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生物實驗作為最重要的課堂教學形式,貫穿於整個過程,這樣的設計,體現了自然科學的特點,對學生的認知發展、實踐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標準設計了觀察、調查、資料的收集和分析、討論、實驗、探究等活動,如培養液中酵母種群數量動態變化,讓學生嘗試建立數學模型,用數學的方法研究生物學,這是壹種全新的教學活動。尤其是安排了“生物技術實踐”模塊,讓學生制作“果酒和果醋”、“提取植物芳香油”,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了解並掌握食品加工的簡單方法和技能,體驗生物技術在實踐中的廣泛應用。

學習中,學習者要努力將壹個模塊的內容進行整體把握;弄清楚核心概念及概念間的相互聯系;在進行實驗和探究等學習活動的時候積極參與;追求自身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提高,使自己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技術:技術為人類生活服務,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

技術課程擺脫了原有的“單純勞動”或“勞動技能”的模式,著重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創造力的開發”,加強技術與社會、技術與科學之間的聯系,以全新的概念確立了技術課程的地位,回歸了技術教育的本質。

技術教育不是學習簡單的修理,而是要使公民具有技術意識、技術概念,了解最基本的技術常識。通用技術課程的設計,著力培養學生的技術思維方式,將學生的動手與動腦相結合,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良好的載體,符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思想。

信息技術課程由計算機課程發展而來,但發生了質的飛躍,已經由單純的技能訓練上升為全面的信息素養的培養。課程標準將信息素養的培養作為課程目標,為這門課程註入了應有的教育內涵。信息素養包括技術能力、交流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遵守道德與法律規則,形成社會責任感等。這些素養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任何壹個社會成員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

在學習中,學習者應註意運用信息技術課程所學到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能來學習其他課程。努力從教師布置的任務和自己發現的問題出發,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親歷處理信息、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的過程,在這壹過程中追求自身獨特的觀點和掌握方法,培養對信息技術發展的適應能力。

音樂:豐富音樂教育的內涵

根據普通高中教育的培養目標及音樂課程的性質,為體現普通高中新課程體系對課程內容應具有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總要求,全面實現高中音樂的課程目標,滿足學生對音樂的不同興趣愛好和特長需求,高中音樂課程的內容結構由六個模塊組成,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習。這六個模塊是:音樂鑒賞、歌唱、演奏、創作、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戲劇表演。

多年來,包括音樂學科在內的高中藝術教育相對薄弱。此次高中課程改革,使高中音樂教育的內涵得到了豐富。音樂課程標準結構框架富有新意,凝聚著研制者的智慧和辛勞。從學科定位到8個教學模塊的設置,都加強了系統性和操作性,體現了音樂學科最本質的教學內容,體現了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使我們看到了音樂教育的美好前景,對高中音樂教育的明天充滿信心。音樂是壹門綜合性強、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藝術學科,不是單純的技術性課程,“音樂與舞蹈”和“音樂戲劇與表演”兩個模塊的設置,體現了學科交叉的特點,“音樂鑒賞”內容的設置非常必要。

音樂是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尤其是其表現領域更體現了壹種技能性特點,歌唱、演奏、創作、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戲劇表演,哪壹項也離不開實踐活動,離不開具體的操作。因此在學習中,學習者不能僅僅靠聽課去學習音樂,而要多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在實踐中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和學習音樂知識、技能;在實踐中學會用音樂的形式表達情感,交流思想。

美術:符合學生審美心理特征

由於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的不同,高中學生需要發展不同的美術能力。為了滿足學生多方面發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設置了以下五個學習模塊,供學生自主選擇:美術鑒賞、繪畫與雕塑、設計與工藝、書法與篆刻、現代媒體藝術。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提出了壹條新的思路,豐富的教學內容體現了全新的教學理念,突出了時代性,符合新世紀人才培養的目標,符合學生審美心理的發展特征。尤其是“現代媒體藝術”模塊的設計,對高中美術課程順應世界藝術教育潮流和現代科學與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將開創我國高中美術課程教學的新局面,對實施美育、陶冶情操,提高我國高中生的美術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在學習中,學習者在獲得有關的美術知識,理解美術作品的文化含義和風格特征的同時,要善於運用這些知識去表現、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美化生活,學會用美術的方式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

體育與健康:健康第壹,培養生活情趣

課程標準落實了“健康第壹”的指導思想,體現了現代教育理念,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體現了“三維”健康觀。擺脫了傳統的“競技體育”、“技能教學”的體系,融合身體教育、保健教育等內容,把“增進學生健康”貫徹到課程全過程之中,充分挖掘了這門課程的多種功能和教育價值。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特點:1.把“健康第壹”的理念落實於課程行為之中,使育人目標明確指向學生的健康意識和健康體魄的培養。2.要求實施者精選受學生喜愛、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作為學習內容。並提倡實施者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條件和愛好在學校確定的範圍內選擇學習項目。在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和發展需要的基礎上,體現課程的選擇性特征。3.為了滿足學生選項學習的需要,鼓勵有體育興趣和愛好的學生主動發展,將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設置了兩級學習水平(水平五、水平六)和七個模塊。學生修滿11個必修學分即達到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畢業要求。

學習中,學習者要努力從保護自身健康的角度,註意在全面發展體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礎上,通過對運動項目的選擇性學習,培養運動愛好和專長,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提高體育實踐能力,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生活情趣。

綜合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

在2003年出臺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中明確指出,高中課程設置了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和綜合實踐活動八個學習領域,由此可見,綜合實踐活動已經成為高中新課程的八大學習領域之壹,同時也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結構性突破。

綜合實踐活動是普通高中課程計劃中規定的壹門必修的課程領域,它雖然是壹個與 其他分科課程並列的、相對獨立的綜合課程,但它又具有壹定的獨特性:(1)它是國家課程計劃中規定的必修課程,具有嚴肅性和正統性;(2)它是沒有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課程,所以充分體現生成性和適應性。總之,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地方指導與校本開發的必修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它由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社區服務三個方面組成。

古羅馬教育家普魯塔克曾這樣呼喚:兒童的心靈“不是壹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壹顆需要點燃的火種。”教育需要創設適合學生在自由的精神中成長的環境,給學生提供使他們趨向於成長為壹個完整的、全面發展的人的機會。綜合實踐活動的價值指向就在於知識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歸,它把教育視作壹個開放的系統,創造性地將社會生活作為廣闊的課程資源載體與服務對象納入到教育的視野中來。

校本課程開發:課程決策權力的再分配,培養富有個性全面發展的人

校本課程開發成為21世紀初期我國課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熱點問題。20世紀70年代在英美等發達國家中開始受到廣泛重視的壹種與國家課程開發相對應的課程開發策略。

校本課程是相對於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它以充分考慮到教師的積極參與、學生的認知背景與需要、學校的主客觀條件及其所處社區的經濟與文化水平、凸現學校自身特色等為主要特征。學校和教師是課程開發和決策的主體。開發校本課程,其意義不僅在於改變自上而下的長周期課程開發模式,使課程迅速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建立壹種以學校教育的直接實施者(教師)和受教育者(學生)為本位、為主體的課程開發決策機制,使課程具有多層次滿足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的能力。簡言之,從我國三級課程管理的立場來看,校本課程開發應該承擔的基本任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滿足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培養和提高校長和教師的課程意識以及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

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壹項持續性的專業活動,它需要有壹種理性、民主、科學決策的過程。這壹過程包括:情境分析、確定方案(目標與計劃)、組織和實施和評價與改善。

校本課程開發意味著壹種權力,即學校有權自主決定部分課程,教師、學生、家長和社區人士合作、***享與探究,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的現場課程資源。校本課程開發意味著壹種責任,即學校負有學生發展的責任,學校必須抵制壹切不利於學生發展的課程,必須提供有利於學生發展的課程。校本課程開發意味著壹種機會,即學校特別是教師都有機會得到發展,教師在參與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和反思中,將逐步加強對學校的認同意識,提高歸屬感,形成課程意識,掌握課程技術,加快專業發展的進程。

校本課程開發在我國還是壹個新生事物,它對於完善學校的課程體系,培養新世紀的創新人才,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其思想不斷融入基礎教育實踐的過程必定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過程!

學習中,學習者要註意到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既是學校為我們“度身打造”課程的過程,也是我們親歷,親為,獲得經驗,追求自身發展的過程。從紙筆測試的角度看,或許,這門課程不會成為高考的組成部分,但,他對我們的影響是很大的,甚至是壹生的

  • 上一篇:風箏的起源與它最初的用途?
  • 下一篇:奇瑞混改周年考:屢生風波上市無期 尹同躍感嘆被時代拋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