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要使學生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數學史是數學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以數學教材的體系為主線,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適時的介紹壹些數學史知識,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蘊含的數學史料並將這些內容與數學課堂教學緊密聯系起來,不但能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還能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達到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如在學習《圓的周長》時,學生通過實驗發現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壹些,這時教師適時引出圓周率,然後向學生介紹,很早以前,人們就開始研究圓周率到底是多少。然後向學生出示“妳知道嗎?”:約2000前,中國的古代數學著作裏《周髀算經》中就有“周三徑壹”的說法,意思是說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約1500年前,中國有壹位偉大的數學家和人文學家祖沖之。他計算出圓周率應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第壹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7位小數的人。他的這項偉大成就比國外數學家得出這樣精確數值的時間,至少要早壹千年!通過這段話的學習激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達到了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從而讓學生從小樹立起為國家富強、為民族振興而發奮讀書、頑強拼搏、積極奉獻的責任感。
中國是壹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泱泱大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是我們引以自豪和驕傲的.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感悟傳統文化是幫助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弘揚傳統文化,繼承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內在文化底蘊和諧豐實,讓學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創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