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以鄂東高校作為代表,對高校專任教師與輔導員之間職業差異和高校專、兼職輔導員之間職業差異調查問卷過程中發現,不同性別的輔導員對相關問題的處理方式存在壹定的思維分歧,於是再次針對輔導員的性別差異設計了調查問卷。
該問卷包括輔導員自我工作情況、對工作的認知態度及與學生的交流情況。***發放問卷486份,收回問卷475份,答卷有效率97%。
男女輔導員的表現分歧
工作方式差異 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們認為男性輔導員側重“曉之以理”,而女性輔導員則似乎更偏愛“動之以情”,而輔導員們通常處事方法也大都有此不同。
工作定位差異 在前面兩次的調查中發現很多人把輔導員工作視為進入高校工作的跳板,進入高校後,與高校中的其他崗位相比較又覺得輔導員工作是壹份“雞肋”工作。這類問題中表現更為突出的是男性輔導員,調查中只有10%的男性輔導員表示願意把輔導員當作壹種職業來進行規劃。而女性輔導員中則有60%的人表示“做輔導員也可以”。她們覺得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已經可以“得心應手”的面對輔導員這份工作。
職業構想差異 輔導員們壹致認為當前社會發展加速,知識量成倍增長,知識淘汰速度加快,往往教師與學生處於同壹知識平臺上,面對學生的提問有時會顯得“無所適從”。另壹方面來自各方面的誘惑增多,極少教師滿足於“窮酸秀才”的稱謂,知識分子的價值觀和形象都在發生變化。要應付如此眾多的挑戰,男性輔導員表現出更強的自信心,雖然有難度但是仍然認為自己還可以做好。女性輔導員更多的表現出焦慮情緒,尤其在涉及與自己家庭、理想沖突的情況下更是壹個又壹個的無奈。所以,男性輔導員迫切希望離開崗位,而女性輔導員則更希望“麻煩”少壹點。
學生傾向性差異 在很多高校,同壹院系都配有男女輔導員,分別處理作為異性輔導員“不好處理”的問題。調查發現有更多的學生傾向女性輔導員,“她們像姐姐壹樣”。尤其對於女生來說她們的問題大多數會找女性輔導員來解決,很“不好意思”去找男性輔導員,怕產生“負面言論”,所以會產生壹種刻意的“排異”心理。男生們則表示他們在涉及生活的時候會找女性輔導員,而在學習問題上會偏向男性輔導員,因為他們比較“爽快”,辦事“利落”。
建設輔導員隊伍的幾點建議
優化輔導員選聘機制 高等學校總體上要按師生比不低於l∶200的比例設置本、專科生壹線專職輔導員崗位。輔導員的配備應以專職為主、專兼結合,男女比例根據學校實際平衡。輔導員在選聘中要求德才兼備,樂於奉獻,潛心育人,熱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業;具有相關的學科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接受過系統的上崗培訓並取得合格證書。
合理分工,優勢互補 男女輔導員在性別上的差異會導致處理問題方法的不同,即使同壹件事情男女輔導員處理的結果也不壹樣,考慮到輔導員的本身的性格趨向,應進行合理的進行分工,比如讓女性輔導員主管紀律和生活,男性輔導員主管學習。
轉變思想,立足未來 首先,在加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高校學分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學生工作不再局限在院系,要延伸到公寓,以住樓輔導員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在對男女輔導員職責的定位和輔導員工作的分類方面,將心理輔導、職業輔導、學習輔導等社會化的輔導剝離出來交給壹個服務性機構來統籌,而將思想政治教育、行為規範、穩定工作等職能歸入宿舍,由住樓輔導員來進行管理。做到政治性和社會性的統壹、管理性和服務性的統壹。
還要註重運用各種載體,特別是網絡等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這只是提出壹種簡單設想。其目的是讓男女輔導員優勢互補,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