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對聯佳句賞析典故

對聯佳句賞析典故

1. 春節對聯佳句典故指的是什麽,怎麽理解

這需要根據具體的對聯佳句來分析,為您奉上壹個例子,請參考:

壹、原聯: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二、賞析:

此聯是聞名的方位聯。上聯是清朝皇帝乾隆所作,下聯是 紀曉嵐即興所對。南通州,即今日江蘇省南通市,北通州,即今日北京市通州區。“南北通州通南北”,是說乘船沿著大運河就可以暢通無阻地從南到北或從北到南。“東當鋪,西當鋪”,是紀曉嵐看到街上的當鋪很多,靈機壹動對出來的,“東西當鋪當東西”,前壹個東西為方位,後壹個東西表示物體,此為借對。後來,有壹書生認為紀曉嵐所對下聯並不太好,有些俗氣 。於是他對出了壹個下聯:“春讀書,秋讀書,春秋讀書讀春秋。”果然比紀聯儒雅壹些。後壹個春秋是指孔子修訂的儒家經典之作《春秋》。另外,還有壹位澳門人對出:“東望洋,西望洋,東西望洋望東西。”這裏的“東望洋”、“西望洋”,都是澳門的地名,更顯貼切。

2. 古今極品對聯佳句欣賞

新年納余慶;

嘉節號長春。

——這是五代十國蜀國國君孟昶的壹幅桃符對聯,也是我國有歷史記載的第壹副春聯,從字面上看,“納”即“享受”;“余慶”,舊指“先代的遺澤”,《易經?坤?文言》:“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上聯的大意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下聯的大意是: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全連蘊含著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對聯的頭尾還嵌入新春兩個字,中間嵌入了“嘉節”兩個字,合起來“新春嘉節”,非常巧妙。

若不撇開終是苦;

各自捺住即成名。

橫批:撇捺人生

——這壹副對聯寫盡了人生哲理。“若”字的撇筆,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 “各”字的捺筆,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 壹撇壹捺即“人”字。“撇”與“捺”是對立統壹的辯證關系,既要放得開,又要收得住;既要學會放棄,又要懂得堅守,這樣才能做壹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只“撇”不“捺”,為人就沒有原則、分寸;只“捺”不“撇”,為人就過於計較、拘謹。“撇”“捺”互相彌補,互相支撐,相輔相成,否則就不是壹個完整“人”。對聯中奉勸人們“撇”開的是人生的欲望、誘惑、貪念等等,建議人們“捺”住的是淡泊、寂寞、堅守等等。人的壹生,就是要既能“撇”得開,又能“捺”得住,正所謂: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青山不墨千秋畫;

綠水無弦萬古琴。

——這是壹副描寫山水的名聯。青山雖然不曾著墨,但卻是壹幅留存千秋的美麗畫卷;碧水雖然沒有琴弦,但卻亙古至今,奏出悠揚動聽的琴聲。圖畫、琴聲遠不能比青山碧水之美,清淡中出奇趣,簡易裏寓深意 作者用寥寥幾筆 勾勒出 青山碧水天人合壹的優美意境。

春風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塵。

——此聯乃清朝鄧石如自題於書房的楹聯。春風有包容接納萬物的博大情懷;文辭筆墨如秋水壹般,不沾染半點世俗塵埃。何等氣度,何等清高。

孫行者;

胡適之。

——清華大學1932年入學考試國文試題,由陳寅恪教授命題,曾經出過壹個三字的上聯:“孫行者”。據說只有壹位考生對得最精彩,對句是:“胡適之”。

孫行者、胡適之,都是人名;壹古壹今、壹武壹文、壹虛壹實、壹神壹凡,又都是名人;這兩個名人,可以說,又都是赴西天的取經人。這是意對。胡、孫,都是猴子的別名,是名詞;行、適,都有走動的意思,是動詞;者、之,都是文言虛詞。這是文對。講音韻:平仄仄,仄平平,是格律對。這副三字的對聯,真是言簡意賅、妙趣橫生、對仗工整、自然天成。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此句出自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此句在《增廣賢文》中有收錄,是其治學名言,旨在鼓勵人們不怕苦多讀書,只有勤奮才能成功。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是現懸於東林書院依庸堂內的壹副著名對聯。此聯為明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所撰,後來人們用以提倡"讀書不忘救國",至今仍有積極意義。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壹體,既有詩意,又有深意。下聯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誌。風對雨,家對國,耳對心, 極其工整,特別是連用疊字,如聞書聲瑯瑯 。

這副對聯是勸勉讀書人要以經國濟世為己任,至今仍有啟迪、教育意義,也就是要求讀書人不僅要讀好書,還要關心國家,關心政治,關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體會世間百態,學以致用,而不要死讀書,讀死書。

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單戈作戰;

倭委人,襲龍衣,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合手擒拿。

——傳說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後,壹個自詡“中國通”的日本人在城墻上掛出壹支上聯,挑戰似地征對:“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單戈成戰;” 面對侵略者的挑釁,有位中國百姓不顧生命危險,挺身應對:“倭委人,襲龍衣,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合手全拿。” 這壹妙對可謂有力回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挑釁者聽罷愕然。

3. 對聯及其賞析30條

對聯鑒賞,大致也和其他文學藝術形式的鑒賞壹樣,應分為內容和形式兩項,從這兩方面去欣賞;所不同的在於對聯往往與書法藝術相結合,所以,對聯鑒賞應有對聯內容、表達手段和書法藝術(限張貼及懸掛聯)三個方面。

壹 對聯內容 對聯的內容應是對聯鑒賞的最主要部分。我想,是否從這麽幾個方面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地去看對聯的內容: 第壹,先看對聯的句子是否順暢。

我們閱讀小說、朗誦詩歌、欣賞戲劇、看電影電視,都有這個問題。句子不順暢,直接影響到表達。

前面說過,有人在創作對聯時,為了某壹個字或幾個字對得工整,有時會照顧不到整句話的連貫性,以至使對聯的句子出現或晦澀、或牽強等情況。如果是比較長的對聯,還必須先斷句;如果連斷句都解決不了,就會直接影響到對其內容的理解和領會,根本談不上什麽鑒賞了。

光是句子通順還不行,還要考慮其句子之間的層次是否清晰,上聯和下聯之間是否具有內在的必然聯系,有沒有次序顛倒、言語矛盾之處。壹旦遇到連句子都不通順,或者前言不搭後語、令人莫名其妙的對聯,我看還是不再欣賞的好。

——這應該是對聯鑒賞的第壹步。 第二,再看對聯要說的內容。

如名勝楹聯,是寫風景的,還是寫人物的?是寫歷史的,還是寫傳說的?是褒揚,是貶斥,是歌頌,還是批評?是敘述,是描寫,是議論,還是抒情?其中寄寓了作者的感慨,還是表達了作者的某種情感?如果欣賞歷史名人紀念地(如武侯祠、關帝廟、嶽飛廟、韓愈祠等)的楹聯,就要對這位歷史人物有所了解,如他的出身、經歷、主要業績、功勛、歷史上和現在人們對他的評價等等;如果是欣賞佛寺的楹聯,還要懂得壹些佛教常識、佛學術語,以及這個寺院不同於其他寺院之處(如登封的少林寺,因北魏時達摩在此面壁修行。被認為是禪宗祖庭;洛陽的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所建的第壹所寺院)等等;如果是欣賞道觀的楹聯,還要有壹些道教的常識,懂得壹點道教術語,以及這所道觀的獨特之處(如鹿邑太清宮,是老子家鄉為紀念他而建的道教建築)等等;如果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則要對該名勝有個大概的了解,如名勝所處的位置、開發的年代、名稱的緣起、有何著名景點、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到過、現在還有哪些遺跡(如輝縣百泉,因泉眼眾多而得名,泉水註入衛水,故有“衛源”之稱。

隋代始建衛源廟,以後陸續建殿閣亭臺、水榭石橋,成為湖光山色並美的旅遊勝地。歷代有皇帝、高官、文人、學士來此遊覽、隱居、講學。

現存有紀念晉代隱士孫登的嘯臺、紀念北宋哲學家邵雍的邵夫子祠、紀念明清之際學者孫奇峰的孫奇峰祠、民國間為紀念馮玉祥在此興修水利而建的馮泉亭等諸多景點)等等……壹句話,凡是與此名勝有關的壹切東西,都有了解的必要。不然,就會直接影響到對名勝楹聯的鑒賞。

如洛陽市北呂祖廟後殿壹聯: 東南瞻崿嶺,千層翠黛朝鳳闕 西北聽洪水,萬丈波濤出龍門 這是壹副寫當地風景、地理位置的楹聯,從中可知該廟處於黃河岸邊的山上。而與呂祖卻沒有什麽關系。

如百泉邵夫子祠擊壤亭壹聯(清末光緒間輝縣知事康曾定題): 精義入神,著皇極經世六十卷 同聲相應,有夏峰繼軌五百年 上聯“精義入神”,出自《周易·系辭下》,意思是精研微妙的義理,進入神妙的境界。用於哲學家,十分恰切。

“皇極經世”,是邵雍的主要著作之壹。下聯則是說從北宋邵雍以後,大約500年,有孫奇峰來這裏繼承其事業。

“同聲相應”,出自《周易·乾》,比喻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與前面的“精義入神”壹樣的當。

“五百年”,出自《孟子·公孫醜下》:“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聞名於世的人)。” 看來,要讀懂壹副對聯,特別是名勝聯,理解其內容,並非壹件輕而易舉的事。

怎麽辦?我建議:壹方面,平時要註意留心對相關知識的積累。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就是這個道理。

另壹方面,到某地旅遊,事先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查閱壹些相關的資料,這算是應急吧。如要去少林寺,有關的書很多,可事先了解壹下其歷史淵源(建於北魏,公元495年)、有關歷史人物(如達摩從南朝梁過江而 來,面壁十年,傳授佛教禪宗,後將衣缽法器傳給了二祖慧可)、歷史事件(如唐初十三棍僧救唐王)、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環境(嵩山少室山下,西北是洛陽,東北是鄭州)、其獨特之處(禪宗祖庭、少林武術、最大的塔林)等等。

這樣,在那裏若遇到有關的名勝楹聯,就不會束手無策。 如少林寺山門外西石坊壹聯: 心傳古洞,嚴冬雪擁神光膝 面接高峰,靜夜風聞子晉笙 上聯說達摩在寺後的山洞裏修行,神光在雪地裏求法。

“神光”,人名,俗姓姬,洛陽人,博覽群書,尤其精於玄理。壹年冬天,赴少林寺向達摩求道,在雪地裏侍立壹夜,至雪深沒膝,達摩仍不為所動。

他用短劍斬斷自己的左臂獻上,達摩見他如此誠摯,這才授以《楞迦經》並衣缽法器,賜名慧可,成為禪宗二祖。下聯說少林寺面對嵩山少室山,西北有緱氏山。

“子晉”,周靈王太子。傳說他喜歡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之間,後於緱氏山(在今偃師市境內)山頂乘鶴升仙。

此外,還。

4. 賞對聯說典故5 說出對聯裏的典故

張良字子房,秦末漢初軍事謀略家。少年張良是個血氣方剛的俠客。他的祖先是韓國人。爺爺、爸爸都是韓國的相國。可是韓國後來被強大的秦國消滅了。張良壹心想報仇,便遣散三百家童,分散資產。尋找刺客。後來在秦始皇出巡到博浪沙(今河南中牟境)的時候;他帶了刺客用120斤的大鐵椎襲擊秦始皇, 結果沒打中秦始皇,誤中隨行車輛。秦始皇大怒,嚴令緝拿刺客,機警的張良順利逃跑,後來改名換姓,藏匿在下邳(令江蘇邳州南)這個地方。就是在這裏,留下了圯橋進履的神奇故事。傳說壹個老人故意把鞋子甩到橋下,讓張良撿回來給他穿上。老人見張良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不理不睬,或者破口大罵,而是謙恭敬老,給他撿來穿上,便把《太公兵法》傳授給了張良,張良日後輔佐劉邦取得天下即得益於此書。在《西遊記》中,本來不想保唐僧的孫大聖就是在龍宮裏見到這個故事的壁畫後才回心轉意,回去保護師父去了。在漢高祖劉邦打天下的時候,張良屢出奇計,幫助劉邦度過危機,走向強大,因此深得劉邦贊賞,被譽為“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裏外”的謀略家。漢朝建立後記功行賞,他被封為留 侯。據說功成名就後。張良不問政事,隱居起來。後人仰慕他的才智和品德;修建了張良廟來紀念他。

5. 新年的對聯佳句典故

壹元復始; 萬象更新。

這是壹副傳統春聯,深得世人喜愛,所以使用非常普遍廣泛,影響較大。聯意為:新的壹年又開始了,世間壹切事物都除舊布新,得以新生和發展。

“壹元”,凡指萬事萬物的開始。漢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玉英》:“謂壹元者,大始也。”

“壹元復始”,指新的壹年又要開始。“萬象”,指宇宙間的壹切事物或景象。

南朝宋謝靈運《從遊京口北固應詔》詩“皇心美陽澤,萬象鹹光昭。”“更新”,除舊布新。

清代顧炎武《元日》詩“歲序壹更新,陽風動人寰。”聯語緊切新春佳節世人辭舊迎新的心態,簡潔明快,言約意豐,凝煉工整。

因此,人們除了單獨作春聯外,還常常以它為春聯的基本詞組,構成較長的新春聯,如“壹元復始春光好;萬象更新喜氣多。”“瑞氣盈門,壹元復始;春風拂面,萬象更新。”

等。 人登壽域; 世躋春臺。

這也是壹副傳統春聯。春為壹歲之首。

中國民俗,不論出生在哪個月份,大多以“過壹年,長壹歲”推算,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9656465而健康長壽又幾乎是所有人的願望。此聯就是表達的這個祝福。

“壽域”,指人人得盡天年的太平盛。語出《漢書·禮樂誌》:“願與大臣延及儒生,述舊禮,明王制,驅壹世之民,濟之仁壽之域,則俗何以不若成康?”“春臺”,春日登眺覽勝之處。

《老子》:“荒兮其未央(無邊無際。高亨註:猶雲茫茫元極耳),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

常作太平盛世的象征。聯語既切春節,又含祝福,言簡而意深。

6. 春聯及賞析

春聯及賞析: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

——這是五代十國蜀國國君孟昶的壹幅桃符對聯,也是我國有歷史記載的第壹副春聯,從字面上看,“納”即“享受”;“余慶”,舊指“先代的遺澤”,《易經?坤?文言》:“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上聯的大意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下聯的大意是: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

全連蘊含著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對聯的頭尾還嵌入“新春”兩個字,中間嵌入了“嘉節”兩個字,合起來“新春嘉節”,非常巧妙。

壹元復始; 萬象更新。——這是壹副傳統春聯,深得世人喜愛,所以使用非常普遍廣泛,影響較大。

聯意為:新的壹年又開始了,世間壹切事物都除舊布新,得以新生和發展。“壹元復始”,指新的壹年又要開始。

“萬象”,指宇宙間的壹切事物或景象。“更新”,除舊布新。

聯語緊切新春佳節世人辭舊迎新的心態,簡潔明快,言約意豐,凝煉工整。因此,人們除了單獨作春聯外,還常常以它為春聯的基本詞組,構成較長的新春聯,如“壹元復始春光好;萬象更新喜氣多。”

“瑞氣盈門,壹元復始;春風拂面,萬象更新。”等。

人登壽域; 世躋春臺。——這也是壹副傳統春聯。

春為壹歲之首。中國民俗,不論出生在哪個月份,大多以“過壹年,長壹歲”推算,而健康長壽又幾乎是所有人的願望。

此聯就是表達的這個祝福。“壽域”,指人人得盡天年的太平盛。

“春臺”,春日登眺覽勝之處。常作太平盛世的象征。

聯語既切春節,又含祝福,言簡而意深。爆竹壹聲除舊; 桃符萬戶更新。

——這是壹副傳統春聯。此聯出典於王安石《元日》詩:“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爆竹、桃符都是古代人們在春節時用來驅除邪鬼的道具。

現在春節燃放鞭炮,過去沒有發明火藥之時沒有鞭炮,就用火燒竹子,使其畢剝發聲,來驅除山鬼瘟神,稱之為“爆竹”。“桃符”也是古時民俗,用桃木板畫神像掛在門旁,以驅鬼避邪,每年春節都要更換。

大約從唐、五代開始在紅紙上寫表示吉祥、祝福的文字(即春聯),但春聯稱“桃符”壹直延續到清代。寫春聯以迎新春佳節,已是幾乎所有華人的習俗,長盛不衰,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內容常有更新罷了。

該聯選取春節期間傳統民俗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兩種典型物品——爆竹和桃符,遣詞組句,有聲(爆竹之響),有色(桃符之紅),形象鮮明,描繪生動,十分準確地表達了“除舊迎新”的主旨。聯句語言精練,聲、色俱備,對仗工整,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廣泛流傳而不衰。

壹元二氣三陽泰; 四序五福六合春。——這是壹副使用了數字入聯和詞語典故的傳統春聯。

上聯“壹元”,指事物的開始,這裏指壹年之始。“二氣”,指陰氣和陽氣。

“三陽泰”,即三陽開泰。《易》中,農歷十月為坤卦,純陰之象;十壹月冬至為復卦,壹陽生於下;十二月為臨卦,二陽生於下;正月為泰卦,三陽生於下。

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有吉亨之象。所以舊時以“三陽開泰”或“三陽交泰”為歲首稱頌之語。

下聯“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五福”,五種幸福。

《尚書·洪範》:“五福,壹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桓潭《新論》:“五福:壽、富、貴、安樂、子孫多。”

“六合”,指上下前後左右四方,凡指天地之間、整個天下。聯語巧用數字,用典恰切,既合節日,又表達了對天下所有人的良好祝福。

梅呈五福; 竹報三多。——五福,即壽、富、康寧、好德、老終命。

見《尚書·洪範》。三多,即多福、多壽、多男子。

見《莊子·天地》。聯寫冬物,意在以之迎春祈福。

既能援引典故,使其意緒豐富,又用詞簡練,對仗工穩,此春聯遂廣為應用。兩袖清風,造福大眾; 壹身正氣,振興中華。

——元代詩人魏初《送楊季海詩》有句“交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壹束詩”,以“兩袖清風”喻楊季海為官廉正,囊空如洗。後世沿襲,成慣用語。

此種春聯,並非隨處可用,壹如衣飾,須量體而服。此聯只宜於政府機關。

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此聯乃清朝鄧石如自題於書房的楹聯。

春風有包容接納萬物的博大情懷;文辭筆墨如秋水壹般,不沾染半點世俗塵埃。何等氣度,何等清高。

壹年四季春常在;萬紫千紅花永開。——春天代表欣欣向榮的景象,壹年四季都是春天的話,就是說萬事萬物都是欣欣向榮、興旺的樣子;萬紫千紅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斑斕,也比喻事物豐富多彩。

壹年四季如春,天天百花盛開,形容社會蒸蒸日上、生活紅紅火火,這是個美好的祝願的意思。此聯聯概括了祖國百花爭艷,萬物生輝的繁榮景象,謳歌了新時代的新面貌,盡情地抒發了春聯的創作者對祖國日新月異的美好生活的贊頌。

邁步迎春,春風撲面;擡頭見喜,喜氣盈門。——詞人李清照十分贊賞歐陽修《蝶戀花》壹詞“庭院深深深幾許”之句,蓋以為三“深”字連用,其用不同,殊為奇妙。

此聯“春”“喜”二字亦各連用,前後詞性不同,頗與其相類。兼之壹“迎”壹“見”,前者有意,後者無意;前者“有我”,後者“無我”,對舉工整且意緒豐美,此針頂聯實為佳對。

惠風遠拂,神州溢彩; 麗日高懸。

7. 好句50字賞析100字

寧府上房對聯: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賞析:

第五回寫榮寧二府女眷賞梅,並舉行家宴。寶玉席間困倦,想睡中覺,被秦可卿領到上房,見房內掛著壹幅《燃藜圖》,旁邊掛著這副對聯。寶玉看後,厭惡得不得了,趕緊走出。《燃藜圖》畫的是西漢時代學者劉向的故事。劉向夜間在天祿閣校對古書,有個穿黃衣服的老者進來,見劉向在暗中讀書,就把拐杖的壹端吹燃,有了光線劉向才同老者見面。老者教給劉向很多學問,天明才走,自稱是太乙之精(神仙)。

《燃藜圖》再配上這副聯語,是封建階級陳腐的說教。《燃藜圖》啟示人們像劉向那樣寒窗苦讀,準備求取功名的資本。這副對聯勸導子弟們去熟悉社會上的各種事態,以便做官,建功立業;同時教育子弟通曉人情世故,以便應酬好上下左右的關系,在社會上立足。寶玉這個封建階級的“逆子”,是最討厭這壹套的。他不願讀所謂“治理”之書,無誌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壹遇到這類說教或暗示,就受不了。湘雲曾勸他“會會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也好應酬事務,日後也有個朋友”;他當時就拿下臉來趕她走,並譏刺她:“我這裏仔細汙了妳知經濟學問的。”(見第三十二回)寶釵用同類話勸他,他也立即給她以難堪。賈政教訓他時,他也同樣反感,只是不敢流露而已。

8. 好對聯及賞析50字左右

為您奉上壹則例子,請妳參考:

如百泉邵夫子祠擊壤亭壹聯(清末光緒間輝縣知事康曾定題):

精義入神,著皇極經世六十卷

同聲相應,有夏峰繼軌五百年

上聯“精義入神”,出自《周易·系辭下》,意思是精研微妙的義理,進入神妙的境界。用於哲學家,十分恰切。“皇極經世”,是邵雍的主要著作之壹。下聯則是說從北宋邵雍以後,大約500年,有孫奇峰來這裏繼承其事業。“同聲相應”,出自《周易·乾》,比喻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與前面的“精義入神”壹樣的當。“五百年”,出自《孟子·公孫醜下》:“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聞名於世的人)。”

  • 上一篇:食堂大鍋菜經典菜譜
  • 下一篇: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是否迎戰泰拳挑戰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