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苗族有哪些風俗文化

苗族有哪些風俗文化

苗族的民族文化以及風俗有:開年節、踩花山節、四月八、龍船節、姊妹節。

1、開年節

開年節是苗族人民的“春節”,也稱作“客家年”。過年時,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按照風俗,苗族人民用對歌的方式表達他們對新年的祝福和希望。

壹大早,黔湘渝(貴州、湖南、重慶)邊區五鄉四鎮的各族同胞就從四面八方趕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腳,用歌聲表達迎新的喜悅。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2、踩花山節

踩花山是苗族傳統節日。雲、貴、川等省苗族群眾在農歷正、二月間或四、五月間盛行踩山、跳場,源於青年男女的求愛活動。節日期間,青年男女對歌、跳蘆笙舞、尋求配偶;老農們則來到花場地交流生產經驗,傳授生產技術,祝願五谷豐登。

3、四月八

四月八是苗族傳統節日,傳說這個節日起於明代。每逢農歷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著盛裝群集於貴陽市噴水池邊,吹笙奏笛,對歌談心,以紀念、憑吊傳說中的古代英雄亞努。

此外,四月八還是布依族的節日,有稱它為“牛王節”的,也有叫“牧童節”或“開秧節”的。每逢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飯,並休息壹日,表示對耕牛的慰勞。

4、龍舟節

龍船節是流行於湘西和黔東南施洞、松桃壹帶的苗族節日。大都在農歷五月初五進行。這天除了角逐龍舟外,還有跑馬、鬥牛、踩鼓等活動。

5、姊妹節

姊妹節在貴州省東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農歷三月十五至十八日為苗家“姊妹節”。節日裏,苗家按傳統風俗都要吃“姐妹飯”。這種飯是用姑娘們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葉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後蒸成的。節日裏還有熱鬧鬥牛場面和“遊方”活動。

苗族民族發展

苗族是最早的稻作民族,在上古時期就種植水稻。苗族在原始社會,以樹葉為衣,以巖洞或樹巢為家,以女性為首領的情況,在苗族古歌中有大量的反映。從壹些地區的親屬稱謂制度中,還能看出從母權制過渡到父權制,從血緣婚到對偶婚的演變痕跡。秦漢以後,封建王朝在大多數苗族地區建立郡縣,實行“附則受而不逆,叛則棄而不追”的羈縻政策。

五溪地區的苗族先民已開始從事農業生產,掌握了用木皮織績和以草實染色的紡染技術,出現了產品交換。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武陵地區由於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苗族的原社會開始逐漸解體,原來由血緣關系組成的氏族公社,已逐漸發展成為地緣關系的農村公社。唐宋年間,苗族逐步進入到了階級社會,農村公社的首領已有了土地支配權。

漢族的封建經濟,通過漢、苗等民族間頻繁接觸,促進了苗族封建社會領主經濟的形成和發展。有些“蠻酋”“蠻帥”成為世襲的“土官”,領有大量的土地。在這些“土官”境內的苗民淪為農奴(稱為“田丁”),耕種著領主的土地,交納租賦和服無償勞役,並須參加領主間的械鬥,為其賣命。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苗族

  • 上一篇:自制風幹牛肉幹的做法步驟圖,怎麽做好吃
  • 下一篇:菏澤莊寨有什麽好吃的好玩的地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