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中國法定四大節日中唯壹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傳統節日。劃龍船、掛青蒲、吃粽子,走親訪友等習俗壹直綿延至今。據古文獻記載:我國的“龍舟競渡始於武陵”,而漵浦為西漢武陵郡治所在地。因此,漵浦是我國龍舟競渡的發祥地,這裏的龍舟競渡還保留著很多原始古老的民間習俗,規模之大,競爭性之烈,曾讓世人矚目。漵浦是屈原流放地,歷代漵浦人們都非常重視這壹熱鬧非凡的節日。自東漢初馬援平武陵蠻後,漵浦形成以初五為小端午,十五為大端午的習俗,龍舟初五下水,十五上岸,平日操練,十四、十五競賽,整整十壹天。
每年農歷四月下旬,漵浦人就開始為漵浦雙端午節做準備。古老的習俗中,“偷料”是五溪地區龍舟賽壹個古老的習俗。其源由打造龍舟時,買的木料笨,偷的木料靈,龍船要靈不要笨。因此,每逢小端午之前,人們便半夜去偷料。倫理料時,如果木料的主人發現,便會追,便會罵,但那是偷料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因為偷料人跑在前,木料的主人在後追,那就意味著龍船在比賽時也會被別人追著跑,自然會羸。所以,流傳著這樣壹句俗話:“龍船料要偷,十賽羸九頭”。 漵浦稱劃龍船為“扒龍船”。漵浦的扒龍船從五月初五壹直要劃到五月十五才告結束。 漵浦龍舟自農歷五月初五下水後,壹般是在河中單獨訓練,也有時和單個的龍舟進行壹對壹的比賽,正式比賽是五月十五這壹天舉行。因此,通過“清橈”來重新調整力量。凡是上了龍船的人,每時每刻都不敢怠慢。如果壹旦被“清橈”出來,不僅自己臉見不得人,同時還要受到親朋好友的嘲笑,做父母的也會感到臉上無關,姑娘們更會瞧不起他。
漵浦大江口鎮龍舟沿襲千百年傳統民俗,依舊保留其彪悍、精美,包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湖南男人的狂野與剽悍!!----說明壹下全國所有的龍舟要和湖南漵浦比起來 真是小巫見大巫 漵浦的龍船是船 不是壹葉舟 小筏子漵浦大江口龍船激烈程度全國獨特!不求名利 !不舉行專門比賽賽速度 自由發揮的同時 !講究號子鑼鼓嗩吶旋律整齊奮進氣勢如虹!!!做風頭的2-3位猛男 要將對方做風頭的扯下水 激烈程度想象可知! 以前都是全船人員鬥 拉妳下水 。不求名利 !完全的全民端午節日休閑!漵浦大江口龍船鑼鼓打擊旋律激情澎湃 !水手們齊聲號子排山倒海!嗩吶鐵沖催人奮進!
畫面:所有的龍舟排成壹排,從洑水灣慢慢地劃過來,嗩吶吹著悠閑地調子,整齊的槳壹上壹下地劃,不時吆喝壹聲“爬——得——爬”。)
(畫外音:這就是漵浦的龍舟,全長63.8米,有艙32間,劃手48人,舵手2人,舀水的3人,坐頭的2人,舞頭旗的2人,舞腰旗的2人,打鼓的2人,打鑼的2人,吹嗩吶的1人,放鐵炮的1人,放鞭炮的1人,***66人。沒有龍頭,坐頭的就是龍頭。燕尾,高3.8米。舵是活的,長5.8米,兩塊。)
(畫面:龍舟劃至漵水入沅處,吆喝聲、鐵炮聲、鞭炮聲、嗩吶聲壹齊響起來,劃手全部起立,全力劃起來,所有龍舟象壹塊五彩的飛毯壹樣整齊前進。龍舟慢下來,在犁頭咀緩緩靠岸。坐頭的依次上岸,入屈原廟祭祀屈原。)(畫外音:漵浦龍舟本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劃的。後來五月十五聽到屈大夫在汨羅江以身殉國後,大家又把龍舟擡下河,重新劃起來,為了魚兒不吃屈原大夫,大家又包好粽子投入江水之中。後來
月十三,劃到五月十五。)(畫面:祭祀屈原。香煙裊裊,旌幡飄飄。道士仙風道骨,手持屈原靈幡,上香,燃紙。)
(誦祭文。字幕:維壬辰端陽吉日,臨沅江之濱,漵水之陰,謹以龍舟競渡,鑼鼓爭鳴,發萬眾之哀情,吊屈子之英靈。當七國之紛擾,恰強楚之昏淫。忠諫不納,卻信南(後)靳(尚)。持戟百萬,毀於紀郢。鬻熊大業,從此雕零。上下求索,思黔中之殷;憂
憤憂思,得漵水之靈。涉江之恨恨,橘頌之離離,天問之冥冥,離騷之辛辛。徘徊於漵浦,惆悵於蒼穹。開萬代之詩祖,啟千古之賦吟。懷瑾握玉,字字珠璣。寰宇偉士,人間精英。屈而不平,含憤扼膺。今逢盛世,歌舞升平。蘭櫂競發,桂棹爭新。恭誠憑吊,中華復興。永傳後世,俎豆芳馥。尚饗。)
(禮畢,道士執靈幡,至碼頭正中,插靈幡於河岸,焚香燃紙,口中念念有詞。振衣,捋袖,接過雄雞,高舉,拍得雄雞振翅昂首,接過刀來,剁下雞頭,分別在龍舟船頭淋上雞血。同時,鐵炮、鞭炮、鑼鼓、嗩吶齊鳴。龍舟緩緩離岸,進入比賽區。)
(畫外音:漵浦龍舟競賽,以村以家族為單位,兩兩競技,各人各自的船上拚全力劃槳,不得讓步,向來有“扒過龍舟認親家”的說法。既比速度,還比力度。比速度,兩船相競,快船要繞過慢船船頭,才算勝利;比力度,就是當值坐頭的,能在快速行進中,將對方坐頭的扭下水,哪個先下水,哪個就輸了。)
(畫面:比賽開始。)(畫外音:現在比賽,我們是統壹起點,統壹終點。誰先到終點的就算勝利了。) 道州(湖南)龍船分為三類:1、金龍、黃龍、赤龍、白龍、青龍、烏龍。2、金虎、黃虎、紅虎、白虎、黑虎。3、鳳頭稱金鳳頭龍船。其中金龍最多,金鳳最少。
道州龍舟的船頭既具藝術特點,又具符號意味。外地龍舟只有清壹色的“龍頭”,而道州龍舟頭除了龍頭形,另有虎形、鳳形和少量的貓形和鷹形。龍、虎|鳳又分開口、咪口(閉口)兩種形制,並且,龍又從顏色上細分為金龍、黃龍、赤龍、白龍、青龍、烏龍,虎也分為金虎、黃虎、紅虎、白虎、黑虎,鳳則有紅鳳(又稱金鳳)。不同形制、不同顏色的龍、虎、鳳頭的制作,雕刻精細生動,造型優美,極具工藝美術價值。
道州龍舟壹直都有龍船下仔仔的傳說,據說大龍船會下小龍船仔仔,小孩跟在後面去撿龍船仔仔,其實龍船仔仔都是大人買給孩子的端午節禮物,逗孩子開心,在過去,是壹個光洋壹只。解放前,有2位老師傅專門制作的。後來老人過世,這門手藝就快失傳了。
2002年,道縣被省人民政府授予“龍舟之鄉”稱號。
2006年,“道州龍船賽”被列入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8年道縣龍舟賽***有105艘龍舟和超過3000名的參賽運動員參加,分別來自道江鎮、壽雁鎮以及城郊五鄉,其中傳統龍舟102艘、標準龍舟3艘。
如今,道縣龍舟賽依然保留著古老的傳統,每艘龍舟都有固定的名稱,船頭雕刻也有龍、虎、鳳、鷹、貓等不同標誌。道州龍舟賽這項民間活動已被道縣納為打造道縣龍舟文化產業的重要活動之壹。
制作工藝
以下介紹的是福建省龍海市海澄鎮豆巷村“閩南龍舟”建造的簡要過程。
杉木和樟木是造龍舟的上好木料。造大龍舟,最困難的是尋找木材。要尋找25米長以上的整木,將其切分成5片接成船底,這樣造出的龍舟才會堅固結實。這樣的木材只能在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樹頭的直徑必須在20厘米才能符合條件。
在閩南地區,龍舟通常是某個自然村的公***財產。水上人家有句俗語“壹日造船,千日過波”,意即造出的船必須堅固美觀,才能經受風浪,故造船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岸上人家建房,“禮路”絲毫馬虎不得。釘船板猶如建房的“奠基”,還要舉行“奠基典禮”,擺上供品祭拜。特別是在“點睛”這壹重要環節,還必須舉行隆重的儀式。
閩南龍舟的龍頭是寫意的、象征性的。龍舟的“龍須”是將金箔紙折成約1平方厘米的小方塊,綁在壹根對折的紅布條上,象征“龍須”;將壹塊紅布折成三角形,釘在船頭,象征“龍舌”;將6條龍須等距離分布釘在“龍舌”上,這就成了“龍頭”。
制船者在兩側船舷的船眼睛各貼上三根紅布條加小方塊金箔的組合,再釘上三根“目周釘”。從左至右,分別代表千裏眼、順風耳、媽祖婆。媽祖婆殿後佑護,千裏眼、順風耳在前觀測,順序不能改變。不僅是龍舟,再大的帆船也是這樣釘的,有些帆船還會在船艉供奉媽祖婆神位。
這些程序完成後,該的村的老人在龍頭前擺上“三牲”,持香對著龍頭祭拜。然後,壹村民手持香爐,繞著龍舟轉了壹圈。這意味著,將龍舟上的不潔之物驅走,龍舟變得聖潔而有靈氣。隨後,燃放鞭炮、燒金紙,儀式就結束了。
經過幾名壯漢六七天的勞作,新龍舟完工了。之後,請村裏地位高的老人身穿長衫戴氈帽,帶領全村70多名壯勞力,到船廠“請船”。大家人手壹槳,浩浩蕩蕩地將龍舟劃回村裏。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龍舟的豐姿就會出現在附近的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