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朗讀教學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壹個重要的方式,如何有效利用語文朗讀教學提高語文朗讀的能力,接下來我為妳整理了小學語文朗讀方法,壹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朗讀方法(壹)
1.自由朗讀?主動查閱,動筆反思
案例:《回聲》《天上的街市》
思考:什麽是自由朗讀?真正的自由朗讀,是斷斷續續的,是反反復復的,是寫寫畫畫的,是用心琢磨的,是既不影響別人讀書,也不被別人所影響的,全身心投入的朗讀。自由朗讀之所以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行為,關鍵就在於他擁有思維的自由,是在自己的思維主導下的朗讀,想自己所想,讀自己所讀,寫自己所寫。但實際上,小學生是不具備自由朗讀能力的。我們經常發現,某個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夠輕而易舉地學會有感情的朗讀好某個句子,讀地活靈活現。然而妳讓他自由的朗讀課文,他除了嘰哩瓜啦地念上壹遍,卻不知道自由朗讀該幹些啥?關鍵在於老師的指導。
怎樣的自由朗讀才是有效的?自由朗讀?不是放手讓學生?想怎樣讀就怎樣讀?,而是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步地引導。
讀書之前,字典放桌面。字典是壹位無聲的老師,只有這位老師站在學生的眼前,碰到問題的時候學生才會主動的查閱。字典既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又能引導學生形成紮實良好的學習習慣。
讀書之時,必須執筆。不動筆墨不讀書,筆是壹位無聲的朋友,只有手中握有筆的時候,他才可能記錄自己的思維,留下自己的疑惑。
讀書之後,要及時反思。課文讀完之後,要想壹想自己到底弄明白了哪些問題,又遇上了哪些新問題。這既是對剛才讀書的總結,又是為下壹步交流學習做準備。當然,這就要求老師在學生讀完課文之後,要留充足的時間給學生深入的思考,不能學生壹放下課本,就立馬提問討論交流。壹個真正展開了自由朗讀的學生,朗讀結束之後,他會有許多的事情要做,有許多的問題要思考。壹個掌握自由朗讀權的學生,如果遇上讀不明白的地方,他必須得停下來思考;如果遇上讀不通順的地方,他必須得反反復復地讀上好幾遍;如果遇上新的發現,如:精妙之筆或者疑惑之處,他必須得拿起筆來寫寫畫畫。這才是真正的自由朗讀。
這裏強調的是壹定要引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尤其是高年級。在閱讀過程中,圈圈點點,心有所感,筆墨追錄,三言兩語,生動傳神。把讀書感想、疑難問題,隨手批寫在書中的空白地方,以幫助理解,深入思考,並為匯報交流打下好基礎。
2.範讀?提供模仿,激發欲望
案例:《回聲》《天上的街市》
思考:範讀的功能有二:壹是讓學生把握了朗讀的情感基調,找準朗讀的感覺,便於學生學習模仿;二是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欲望。範讀讀得好,學生會自然的加以品味、體驗、模仿,久而久之,教師的朗讀功夫會逐漸轉化成學生的朗讀能力。當前,朗讀教學中存在現象就是讓學生自己愛怎樣讀就怎樣讀,在學生自己讀後指名讀,點了幾個學生讀都沒有能讀好,教師卻總會再請,屢次受挫,學生越讀越沒趣。此時,如果及時進行範讀,效果勢必事半功倍。老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親身示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導,特別是低年級教師範讀尤為重要。
範讀既可以是教師範讀,也可以是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來進行範讀。範讀是高水平的朗讀,必須真正起到示範的目的。需要強調的是,教師的範讀只是引路,在學生受到直觀、形象的啟示之後,教師就應該要求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按自己的理解去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3.指名朗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指名朗讀是閱讀課中最常見的。它的目的是了解個別學生把握文章的程度,再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教師、其他學生指出和朗讀者自查等途徑予以糾正,***同提高,這是指名朗讀的關鍵。所以,指名朗讀時,要註意真正通過?指名?,達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目的。
4.評讀?且讀且評,評導結合
案例:壹位老師的教學小論文
課堂上,我努力使學生成為課堂的學習主人,常鼓勵學生互相評,互相合作,常對讀不好的孩子說:別人的點評就是對妳的最大幫助,讀不好沒關系,老師和同學會幫助妳,所以,妳要勇敢的站起來。聽老師這麽壹說,原來膽怯的孩子勇敢了,有信心了。學生讀完後,我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評讀,如?妳覺得他讀得怎麽樣哪裏讀得好?妳能像他那樣讀嗎哪裏讀得還不夠,妳能讀得比他更好嗎?誰也想來展示壹下同時,我也經常參與到孩子的評讀之中,?學生第壹遍讀的不好,就給予第二遍、第三遍的機會,直到讀好為止。?壹段時間下來,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評讀效果明顯。在課堂中,經常可以看到學生競相表現自己的讀,展示自己的讀,幫助別人的讀,常聽到孩子說:老師,我覺得XX哪裏讀得很好;老師,我覺得XX讀出了秋天的美;我覺得XX還讀得不夠高興,應該是(該生讀),同時再給那位同學壹次機會;當聽到同學聲情並茂的朗讀,他們會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來?經常還可以看到學生在課堂上對老師的?範讀?,用掌聲鼓勵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會勇敢地來挑戰老師,?老師,我想和妳挑戰!?老師,我想和妳比壹比!?
思考:所謂?評讀?,就是邊閱讀邊評議。這種方式能尊重學生的差異,體現?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的基本理念。學生通過朗讀表現自己的感悟,然後進行自評,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感受,再他評表達出對他人的外部感受,達到讀、鑒賞相結合,在保持個性的基礎上獲得趨於相同的審美情趣。
評讀可以分自評和他評兩類。自我評價是促進學生對學習進行自我反思,自我調節,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徑。但小學生自我評價難免會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在朗讀過程中,要重視組織學生對其他學生的朗讀情況展開互評,引導學生從互評中反思自己的朗讀水平。
評讀要與理解課文緊密結合。雖然很多老師在課堂上也註重了讓學生評讀,但大多僅停留在評價聲音是否響亮,咬字是否清晰,音調是否有高有低、語速是否有快有慢、語氣是否有輕有重等?淺表層面?上。評讀必須常在評中領悟文本,感受語言文字,真正使學生在評中提高。評讀的目的是通過評價、指導,使朗讀的學生讀好。所以要給學生多次朗讀的時間和機會,不能為了評而評。
5.角色表演讀?體悟內心,增加體驗
案例:《回聲》
角色表演讀就是先讓學生讀文本裏描述的不同角色,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演壹演,讓他們走進文本,用繪聲繪色的朗讀,形象貼切的表演把文本描述的情景展現出來,通過表情、動作肢體語言輔助表達情感,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教材裏很多生動有趣、情節性強的課文都可以采用這種朗讀方式。這種讀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情境的體驗,還可以為課堂增添壹些情趣。但壹定要註意情感悲傷、內容悲壯的故事情節不大合適表演,而歡快、愉悅的內容適合表演讀。註意角色表演讀的核心是通過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加上動作、神態等來將文字讀得有感情有味道。表演是途徑,讀好是目的。所以關註這個過程時,不能簡單地看學生演的是否像,而更要關註學生是否將角色的話讀好。
6.賽讀?引起競爭,互相比讀
師生之間比賽、生生之間比賽、小組之間選代表比賽等等,在壹遍遍地比賽朗讀,壹次次地評價中,深化對課文的理解,讓他們更好地走進文本,從而更好地把握文本,駕馭文本,達到讀好課文的目的。賽讀後,要開展評價,好在哪裏,還有哪些欠缺,不能不了了之,要真正通過比賽打到讀好課文的目的。
7.選讀?自由選擇,主動閱讀
尊重學生的個性與意願,想讀什麽,就讀什麽,想怎麽讀,就怎麽讀。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學生自然就樂意去學,主動去學。只有自己最感興趣,才能讀出感情,悟出感受。因此,朗讀教學中也應適當留給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最喜愛的內容來朗讀、學習。這樣,既避免了教學中的模式化,又能讓學生生自覺主動地加入到閱讀活動中來。
小學語文朗讀方法(二)
8.配樂讀?走入意境,升華情感
案例:《會飛的蒲公英》《天上的街市》
思考:在朗讀中伴以音樂,使學生沈浸於音樂所營造的氛圍之中,將讀書所感所悟在朗讀中充分地表達出來。但需註意的是,首先,選取的樂曲要得體,與朗讀內容所抒之情,所表達之意相吻合;其次,音樂的聲音要調控合適,切不可喧賓奪主,只聞音樂響不聞讀書聲。
9.齊讀?合理采用,發揮優勢
案例:《會飛的蒲公英》
思考:很多教師對齊讀存在著錯誤的理解,認為 ?齊讀雖有造聲勢、烘氣氛之妙用,但也是?濫竽充數?和產生唱讀的溫床。? 因為齊讀壹讀不出語速,二讀不出語調,三讀不出感情,四讀不出個性。所以?課上齊讀當休矣?。但齊讀也有很多優勢。齊讀是提高效率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需要。對壹些後進生而言,齊讀的過程就是他們向先進生學習朗讀方法與技巧的過程。
選準適合齊讀的課文。壹些課文情感熾熱、氣勢磅礴、音響雄壯,只有氣壯山河的齊讀才能使作品的情感、氣勢和音響得到完美地再現。那些敘事性和說明性的作品以及抒發淒婉、傷感或輕松愉快的情感的作品都不大適合齊讀。另外,有些課文雖然不適合全文齊讀,但是部分段落非常適合齊讀。
齊讀的形式要豐富壹點,除了全班齊讀之外,可以男生齊讀,女生齊讀;小組齊讀;這樣不僅讓擅長朗讀的學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而且讓其余學生也能積極參與;也可以安排音色相近的學生齊讀同壹個角色。
10.連讀?不要過細,但需評價
案例:《回聲》《天上的街市》
思考:在閱讀教學的初讀階段,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是壹個不可或缺的教學環節,老師們最愛采用?開火車?的形式,壹人壹小節,這樣可以更多的較全面地反映全班整體讀書情況。連讀註意的是:不要把課文分得過細,不參與連讀的學生要認真傾聽並給與評價。
11.誦讀?熟讀成誦,水到渠成
誦讀也是朗讀,不過它跟朗讀相比,首先,誦讀更註重壹個?熟?字。不是讀壹遍兩遍,而是要讀好多遍,即所謂?熟讀成誦?。其次是要?精思?。 嘴巴讀出來,就要迅速在腦海裏浮現出生動可感的畫面來,也就是說,要迅速地把文字符號轉換成形象,想象出那個畫面。三是更註重聲調的抑揚頓挫。誦讀最適用於那些聲情並茂的課文,如詩歌(尤其是古詩)、小說、寫景或抒情的散文等。壹般安排在教學結尾處。誦讀有利於積累。
12.問讀?壹問壹讀,巧妙結合
問讀就是學生已經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提出問題。在此,不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回答,而是把課文中能夠回答問題的語句讀出來。這樣在壹問壹讀中,讓學生讀懂內容,品味情感。
以上,是我們常采用的幾種讀的方式,具體應用時要視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定。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如果閱讀是壹個集合,按?是否出聲讀?為標準,可劃分為?默讀?和?朗讀? 兩個子集。默讀,《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不出聲地讀書,是語文教學上訓練閱讀能力的壹種方法。?所以,雖然今天我們講的是關於朗讀,但這裏還是極有必要說壹說默讀等其他幾種方式。
13.默讀?不動筆墨不讀書
案例:《會飛的蒲公英》《跨越百年的美麗》
思考:默讀即無聲閱讀,是用大腦直接感受文字的意思,而無需將文字轉化為聲音,它是獲取文字信息、局面知識的主要手段。由於默讀不出聲,省去了發音的動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影響,保證環境的安靜,便於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讀物的內容,並且不易疲勞,易於持久。課程標準關於默讀特別指出:低年級?學習默讀?,中年級?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高年級?默讀有壹定,默讀壹般讀物每分鐘不少於300字。?所以教學中必須要關註默讀的訓練。
首先,我們要讓學生知道正確的默讀方法。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用?眼動?的方式進行默讀,並糾正他們的錯誤,幫助學生正確掌握、運用默讀。在學生剛開始學習默讀時,應該指導學生由詞到句,由句到行,由行到段地逐步提高默讀速度。其次,默讀時要讓學生邊讀邊劃,提筆在手,劃段落、標重點、加批註,隨讀隨畫,做到眼看、手寫、心想。稍加熟練時,可要求學生經常性地對閱讀材料提出疑問,進行反思和批判。久之,學生便會養成正確的默讀習慣,默讀能力和閱讀水平自可逐漸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