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籠包和面詳細步驟如下:
1、將買來的發酵粉(超市有賣)壹平湯匙放在半碗溫水中,攪拌均勻,至“泥湯”模樣。
2、用上面的“泥湯”和面,至手感舒服。(和面的程度是“三光政策”即:面光、手光、盆光。)
3、放置在溫暖的地方發酵。過壹段時間後可抓壹塊面團察看,如面團中已成蜂窩狀,有許多小空洞,說明已發好。
詳細視頻如下:百度經驗-正宗小籠包的發面方法
擴展資料:
發面的註意事項:
1、發面,加壹些白糖,可縮短發酵時間;若放壹點鹽水或啤酒(啤酒和水各壹半)調和,蒸出來的饅頭格外松軟。
2、發面最適宜的溫度是27~30度。面團在這個溫度下,2~3小時便可發酵成功。為了達到這個溫度,根據氣候的變化,發面用水的溫度可作適當調整。
常州小籠包
現代形式的小籠包起源於清代道光年間的常州府(參考《常州地方誌》),古時有萬華,近代有迎桂,如今的常州人都知道,吃小籠包要到 “迎桂”(迎桂小包子)。
迎桂茶社創建於1911年,由於經營得法,註重質量而使其聞名遐邇,深受市民喜愛。產品具有“皮薄透明、鹵汁豐富、蟹香撲鼻、肥而不膩、汁水濃郁、肉餡鮮嫩”的特點。
輔以香醋、嫩姜,風味更佳,堪稱常州壹絕。1985年被評為市優質產品,並編入“江蘇省小吃食譜”,1990年被常州市人民政府列為十大名點之壹。
加蟹小籠包是常州季節性的傳統風味小吃,每年中秋節前後,桂花盛開之際上市供應。加蟹小籠包,原來叫加蟹包子。包子,古稱“饅頭”,常州人亦稱其饅頭。
小籠包又分隨號、對鑲、加蟹三種。“隨號”就是不加蟹油的,“對鑲”就是壹籠包子有六只是加蟹的,另外六只是不加蟹油的,“加蟹”就是全部加蟹油的。
壹籠包子又稱壹客,所以老常州人吃小籠包常常是這樣叫的:“兩客對鑲”。或者:“十客加蟹,我要帶到上海去呔。”老吃客堂吃壹般只會點“對鑲”,老吃客認為:
吃加蟹包子只有壹只隨號、壹只加蟹夾花著吃,才能充分體會到蟹的鮮美,如果妳總是吃加蟹的,嘴中味覺就會有些遲鈍,越來越感覺不到蟹的鮮味了。所以會產生“對鑲”這種約定俗成的名稱。
百度百科:小籠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