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波 2012年市職教論文評比壹等獎摘要:預習在學習知識的整個過程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許多教師往往忽視了通過預習來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這壹有效途徑。實踐證明:單純靠課堂上塑造出來的學生,只能適應機械化的學習模式,即被動地學習。離開課堂,離開老師就無所適從,更談不上什麽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了。壹個語文教師,若能組織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那麽在老師進行課堂教學時,就能抓住重點,解決難點,提高學習效率。預習時,應將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做到“讀”“劃” “查”“疑” “比”“記”等方法想結合。關鍵詞:預習 理解 主動權 創設氛圍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在學習知識的整個過程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別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壹個重要環節,是教師講課前學生先行自學的壹個階段,是“訓練閱讀最主要的階段”。其最大的好處是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弄懂新課的內容和概念,獲得成就感,激發學習動機,為老師上課做好聽說準備。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學生通過預習,自己閱讀課本,“動了天君,得到理解,當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的結果正相吻合,便有獨創成功的快感;或者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相合,就作比量短長的思索;並且預習的時候決不會沒有困惑,困惑而沒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集中了追求解決註意力。這種快感、思索與註意力,足以鼓動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都有很高的價值。”預習的作用可見壹斑。我國的教育界十分重視預習,早在明代就有人提出:“與初學講書,教弟子先將該講之處理會壹遍,方與講解。” 葉聖陶先生也強調:“上課之前,學生要切實預習。”在職高語文教學中,面對學生上課的不愛聽講,當然更應該重視預習。壹 課前預習之誤區受“我教妳學”的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我們往往只把目光瞄準在課堂上,從而忽視了通過預習來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這壹有效途徑。“向四十分鐘要質量”這壹口號曾經作為壹句時髦的話語在教師中廣為流傳。其實細細想來,四十分鐘的天地究竟有多廣闊?甚至出現很多學生連課文都沒看過的情況,老師還需在課上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讀課文,預習課文。離開課堂,離開老師就無所適從,更談不上什麽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了。即便是部分教師註意了預習的引導,但因跳不出傳統觀念的羈絆,也不過是從壹個誤區陷入另壹個誤區中。誤區壹: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對課前預習這壹環節並不陌生。在課堂上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開場白:“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新課。首先,讓老師檢查壹下預習情況。”然後或板書,或小黑板出示,或多媒體顯示壹些詞語——基本上是課文裏面註釋的詞語,組織學生或讀,或個別查詞典解釋,教師也相機正音,釋義,甚至自作主張圈定幾個所謂“重點”詞語強調。完了以後便欣慰地說:“好,同學們做得不錯,預習檢查到這裏,下面,我們開始學習新課文……”如此預習,不禁讓我們頓生疑竇。我們不禁要問:預習課文就是簡單掌握幾個詞語嗎?誤區二:學生對課前預習認識不夠,認為預習課文只是老師布置作業的壹種形式,只要把課文讀兩遍,抄抄生字詞就可以了。思想上沒有足夠重視,認為預不預習無關緊要,反正老師會講,長期以來,依賴性越來越嚴重。加之老師在方法沒有正確指導,學生就像無頭蒼蠅不知所為。二 課前預習之必要造成以上現象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是對預習的意義認識不足,擺脫不了傳統教學觀念的困擾,不敢大膽將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壹個語文教師,若能組織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那麽在老師進行課堂教學時,就能抓住重點,解決難點,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長期堅持,還能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逐步提高自學能力。面對壹篇新鮮生疏的課文,產生壹種求知的願望,在這種內動力的趨動下,主動地去研讀課文。在預習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壹些新的知識,就會竭力地運用所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勾聯和融匯就成為壹種自覺的行為,壹則有利於對舊知識的回顧和復習,乃至運用;二則有利於培養自覺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預習只需粗略的閱讀,了解知識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數地去聽講,或者說帶著問題去聽講。在課堂中,教師對新知識的傳授,是在學生準備程度和現在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的。問題的思考也是有較嚴格的時間限制,在這種情況下,接受者若對新的認識對象心中沒數,往往就會緊張地“奔命”於老師設計的思維軌道中。這樣壹種心理不但影響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積極思維,求疑思疑,觸類旁通。這樣,就壹步不備,處處被動。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習語文失去興趣,甚至產生畏懼和厭倦心理,嚴重影響成績的提高和能力的培養。三 職高學生課前預習之方法葉聖陶先生說:“預習事項無非翻查、分析、綜合、體會、審度之類。”具體地說就是閱讀課文,翻查字典資料,初步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難句、篇章結構、中心思想、藝術特色、思考練習、困惑疑問等,以便為進壹步理解、鑒賞課文打下基礎。用什麽方法預習為好呢?“走出傳統教學觀念的誤區,將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這是職高語文課的核心與精髓。我認為,做好預習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讀讀。這是預習的第壹步。古人說:“讀書貴神解。”讀,就是要求快速通讀(朗讀或默讀)課文,即從提示、標題、正文、註釋、練習等總體瀏覽課文,以辨識文體,了解課文內容大意。每壹遍讀都有具體要求:第壹遍——對課文的生字新詞進行圈點勾畫,目的是讓學生積累結識新的語言(主要是詞語),做到會讀;會寫,能理解運用,能將課文讀通讀順;第二遍——大致了解作品內容。能大概說出文中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能復述作品的梗概,解決“讀出了什麽,明白了什麽”的問題;第三遍——發現作品的特色之處,解決“我懂得了什麽,我喜歡什麽,我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問題。三遍讀完以後,也就完成了對作品的整體感知環節,使學生有所得,有所疑。文體不同,了解課文內容的側重點也不壹樣。壹般來說,記敘性課文(包括記敘性散文、記敘性詩歌、小說),應側重了解課文所記敘的事件、主要人物的特點及作者表達的情感等。說明性課文,應側重了解課文所介紹或說明的事物、知識的特征(包括構造、形狀、功能、意義等)。抒情性課文(包括散文、詩歌),應側重了解課文所抒發的思想感情和線索(事、物、景、情、理)。通過預習了解課文的內容大意,實際上也就基本掌握了本文學習重點。2、劃劃。這是預習過程中的重要壹環。要求熟讀課文,把生字、新詞、難句、重要內容和疑惑的問題用符號標劃出來,便於理解應用和查考。標記的符號很多,應根據需要而用,只要突出重點,劃得明顯,便於鑒別就行,不必劃得過多過雜,以免影響課文的潔凈美觀。常用的符號有:框“□”(表示生字新詞需註音、釋義)“@①”(表示語句特別重要);圈“○○○”、點“···”、角“△”(表示重要詞語);線“—壹”、“~~~”(表示重要句子);號“?”“!”(表示疑問、驚嘆);勾“ˇ”(表示段落終止)。有的學生預習時,往往懶於動筆標劃符號,這是不對的,應改正。3、查查。這是最基本的自讀方法。也是預習的必要環節,要求預習時借用工具書(字典、詞典、資料書),翻查弄明生字新詞的音、形、義,難句,疑惑問題以及與課文內容有聯系的問題。4、疑疑。這是預習的深化。古人說:“學貴有疑”。愛因斯坦認為: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更顯示出壹個人的創造才能。”預習深入了就會有疑。疑,就是要求在精讀課文,思考揣摩課文有關問題的基礎上,進壹步去鉆研課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樣,就學得深刻,便於討論研究。這也是壹種較高標準的預習要求。壹般來說,學生很少能做到這點,尤其是職高學生。所以必須註意培養學生養成發疑的習慣和興趣。如職高第二冊裏《藏羚羊跪拜》這篇課文,文章的主人公是老獵人,但為什麽題目是“藏羚羊跪拜”提出這些問題,對深入理解課文主題很有幫助,也有利於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5、比比。這是預習(自讀)的比較法。有比較才有鑒別,有鑒別才突出特點,分清優劣。比較法的運用,在單元學習中更為有效。要求在預習中把所閱讀的這篇課文同本單元幾篇課文或不同單元的其他課文進行比較,找出它們在內容(題材、人稱、主題)、形式(文體結構、表現手法、語言特色)等方面的異同點,從而正確掌握預習課文的特點,整個理解單元課文。這樣,便可培養學生鑒別欣賞不同文章的能力。如第二冊第二單元《人生三步驟》、《淡之美》、《石縫間的生命》便可了解這三篇課文的***同點是題材方面都是反映生命的真諦。不同點則是表現手法,中心思想等方面有異。這樣通過比較,便可了解《人生三步驟》壹文的內容和形式上的特點,而整個單元的特點也就清楚了。這個過程要抓住我們所教班級的程度,相對好的班級可以具體嘗試,而相對於基礎較差的班級,我們可以省略這壹步。6、記記。這是預習時的摘錄和筆記,也是較好的自讀法。徐特立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預習同樣要動筆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就是說,要求把在預習中發現的精彩語句、哲理性強的成語典故、警句,所理解的重要內容,尚未明白的地方,以及通過查閱資料、參加討論所解決問題的答案以至心得體會等,都可摘錄、筆記下來,為進壹步研討、聽課、和積累資料作好準備。如《荷塘月色》這篇課文,可把自己喜歡的語句抄錄下來。另外還可以把體現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美景概括下來,以便上課討論。這樣,才學得紮實、變被動為主動。7、看看,是找出壹定的影象資料來起到預習的輔助作用。我們很多職業中學的學生,都是比較浮躁的,他們很少會靜下心來認真閱讀和預習,也有很多的文章有壹定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背景需要理解和理清關系,這樣有助於文章的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教師可以找些電影、圖片等直觀的工具給學生看,讓學生對課文產生壹定的了解和興趣,這樣有助上課質量的提高,而這種預習的方式在實際教學中也最受職業高中學生的歡迎。如《鴻門宴》這篇古文,它就有相關的電影拍攝,課前給學生看電影有助激發學生的興趣,理解課文中主要人物的個性,再比如《啊Q正傳》也可通過播放電影或圖片的方式,達到預習的效果。或許有人會擔心,這樣的要求對職高生來說是否門檻太高?我們知道,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習慣的形成也是壹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教無定法,預習方法亦多種多樣,因人、因文、因對象而異。正如葉聖陶先生說的那樣:“學生在預習的階段,初意本來不要求弄得完全頭頭是道,最要緊的還是讓他們自己動天君。”總之,只要我們廣大語文教師能開動腦筋,積極尋求學生易於接受的教學方法,真正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人,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創設壹個良好的、濃郁的學習氛圍,職高語文教學也必將在新課標旗幟的指引下開創壹個更加明媚的春天!
參考資料:
吳鳳霞 《上課前妳預習了嗎?》周濤 《淺談學生課前預習》廖廣卿 《抓好預習環節培養自學能力—壹兼談語文自讀法》
上一篇:龍泉寶劍|刀劍爭鋒下一篇:川菜檔案: *** 用22道川菜為西哈努克賀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