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少兒民族舞教程:安陸民間舞蹈

少兒民族舞教程:安陸民間舞蹈

安陸地處大洪山、桐柏山丘陵的交會地帶,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僅創造了賴以生存的物質財富,而且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這對安陸民族民間舞蹈的產生與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安陸是漢族的聚居之地,少數民族只回、蒙、壯、滿、彜、侗、土家、黎等族***123人。安陸的民間文化,均帶著鮮明的漢族特點。作為民間藝術之壹的安陸民間舞蹈,也具有濃郁的地方特點。

 時令節日舞蹈

 安陸民間時令節日,除少數農事節日因地域、氣候原因與外地不同外,其余節令與全國漢族地區基本相似。

 在諸多的時令節日中,表演民間舞蹈最多的節日,要烽農歷新春佳節。正月初壹至正月十五,是城官民***歡同樂的節日,《德安府誌》和《安陸縣誌》上都記載了安陸官民“慶新春”、“鬧元宵”的習俗。

 《龍舞》流傳於安陸各地。“龍”在人們傳說中是吉祥、威嚴、力量的象征,它有呼風降雨、去災除疫之神。隨著時代的發展,《龍舞》漸失支原來的意義,演變成為歡度佳節、恭賀喜慶、迎接吉祥的群眾自娛性舞蹈。龍身壹般用木作架,布或紙蒙成。龍身分節,閏年紮成單節,平年為雙節,每節內能燃臘燭壹對,故稱《龍燈》。舞蹈時,由壹人持彩珠,戲龍作舞。舞的花樣十分豐富,有“龍盤頭”、“龍洗澡”、“龍翻身”等動作。 《龍舞》尤其是在晚上表演,配合各種燈花,更是五彩繽紛,動人心弦。安陸流傳的《龍舞》,最為盛行的是《布龍》,其次為《板凳龍》、《幹龍船》。

 《獅舞》歷史悠久。在人民的心目中,獅子象征著勇敢和力量,它能驅魔避邪,是保祐人畜平安的吉祥化身。《獅舞》由二人扮演,始終是在縫合成的獅衣內,準確地模仿獅子的各種動態,隨鑼鼓點節奏舞動。從表現形式和表現內容上,又分“文獅”和“武獅”。“文獅”表情細膩,柔和而穩重,表演動作有“咬癢”、“理毛”、“打滾”、“玩繡球”等。這些動作,著重刻畫獅子溫馴可愛的性格。“武獅”重武功表演,主要表現獅子的威武雄壯、勇猛矯健和不畏艱險的性格特征。動作有跳躍、騰翻、直立、攀高等。流傳安陸的《獅舞》有《麒獅舞》、《皮獅子》、《麻獅子》、《咬獅子》等。

 《采蓮船》流傳於安陸各地。船用竹木紮架,糊以彩紙。 由2——3人表演,坐船者為女,撐船為男。有的地方還配有醜角。醜角頭戴草帽,手拿扇子,3人邊歌邊舞。《采蓮船》在很早以前,表現勞動或愛情生活,現在多半是恭賀新禧,見什麽唱什麽。《采蓮船》的動作有“扒灘”、“跑繡球”、“掛帆”、“跑五子飛”等。

 《蚌殼精》又叫《蚌舞》,由3——4人表演,壹人身背用竹和布做成的大蚌殼,為蚌精(美女),壹人手拿破魚網壹條,為漁夫,配上壹和尚或叫化子。漁夫有天外出捕魚,撒開壹網,滿以為是網了壹條大魚,誰知拉起來的是壹只大蚌殼。蚌殼立刻變成了美女,風趣地逗引漁夫,使得漁夫對蚌精產生了 愛慕之情,但漁夫很難得到蚌精。經和尚和叫化子的幫忙,終於使漁夫和蚌精成配。全劇表現漁夫和蚌精的純潔的愛情。《蚌舞》風趣活躍,深受當地人民群眾的喜愛。

 《高蹺》流傳安陸有150多年的歷史。《高蹺》表演人數不限,有的《高蹺》舞隊達到上百人。舞者手持蓮湘、扇子、手帕,腳踩不同高度的木蹺而舞。表演形式有集體的大場面和2--3人的小場面。《黑驢三犟》是《高蹺》裏面的壹種表演形式,由文蹺(女)、驢蹺(女)、武蹺(男)三人扮演。全劇通過捉驢的小故事,表現出了三種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黑驢三犟》形式古樸,表演風趣,具有濃郁的地方特點。

 《跑竹馬》流傳安陸各地,而雷公鎮羅廟村《跑竹馬》更具有特色。《跑竹馬》由5--7人表演,舞者站在中間,將竹馬拴在舞者的腰上,手持各種道具,在明快的擊樂聲中舞動。動作有“絞麻花”、“轉龍頭”、“佐馬換將”等。形式靈活,場面多變,給人壹種輕快流暢的感覺。

  • 上一篇:通道交易法和趨勢交易法有什麽不同
  • 下一篇: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