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布達拉宮,傣族的竹樓、壯族的吊腳樓,哈尼族的蘑菇房,彜族的土掌房,納西族的麗江古城,仡佬族的石板房、彜族的土司莊園,瑤族的歇山頂茅屋,苗族的大船廊、木鼓房、銅鼓坪、蘆笙堂、妹妹棚、跳花場,侗族的鼓樓、花橋、戲樓、祖母堂,布依族的涼亭、歌臺。
:1.布達拉宮(藏文:?,藏語拼音:bo da la,威利:po ta la),坐落於於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瑪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壹體的宏偉建築,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群。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是藏式古建築的傑出代表,是第五套人民幣50元紙幣背面的風景圖案。主體建築分為白宮和紅宮兩部分。宮殿高200余米,外觀13層,內為9層。布達拉宮前辟有布達拉宮廣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廣場。百度百科“布達拉宮”
2.傣族竹樓是另壹種幹欄式住宅。雲南西雙版納是傣族聚居地區,這裏的地形高差變化較大,北部為山地,東部為高原,西部卻為平原。全區氣候差別也大,山地海拔達1700米,屬溫帶氣候;平原海拔750-900米,屬亞熱帶氣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只有500米,已經屬於熱帶氣候了。
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壩地區,常年無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達21℃,沒有四季的區分。所以在這裏,幹欄式建築是很合適的形式。
由於該地區盛產竹材,所以許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稱為竹樓。竹樓的平面呈方形,底層架空多不用墻壁,供飼養牲畜和堆放雜物,樓上有堂屋和臥室,堂屋設火塘,是燒茶做飯和家人團聚的地方;外有開敞的前廊和曬臺,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飯、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既明亮又通風。百度百科“傣族竹樓”
3.吊腳樓,也叫“吊樓”,為苗族(重慶、貴州等)、壯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傳統民居,在渝東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東南地區的吊腳樓特別多。
吊腳樓多依山靠河就勢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為最佳屋場,後來講究朝向,或坐西向東,或坐東向西。吊腳樓屬於幹欄式建築,但與壹般所指幹欄有所不同。幹欄應該全部都懸空的,所以稱吊腳樓為半幹欄式建築。吊腳樓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壹件大事。百度百科“吊腳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