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寫作文是壹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山西的民風民俗初三作文,僅供參考,大家壹起來看看吧。
山西的民風民俗初三作文1當地人稱之為羊羔兒饃,古時的“羊”同“祥”,取吉祥的寓意。春節來臨前,農家婦女會捏制小貓、小狗、小虎、玉兔、雞、鴨、魚蛙、葡萄、石榴、茄子、佛手、等形象的`面塑制品,以象征吉祥如意、福壽榮華。在寒食節時,上墳祭祖用的面塑造型是“蛇盤盤”。據說,吃掉“蛇頭”便能“減毒頭,免災禍”。
農歷七月十五,霍縣境內面塑種類最多,有豬頭、羊頭、麥稭集、針線籮筐、頂針、剪子、針線、坐餑餑、獅、虎、狐貍等等造型。農歷七月七日“乞巧節”,傳說在這壹天婦女吃了“針線”、“頂針”之類的面塑就心靈手巧。新媳婦過門第壹年,娘家要給女兒送“羊羔兒饅頭”。嬰兒滿月,姥姥家制作直徑達尺余的“囫圇”,即在面圈上塑出十二屬相的面塑。賓客來祝賀,便把“囫圇”切壹塊送給來人享用。
絳州面塑降州即今日新絳縣。逢年過節,這裏的家家戶戶都要用面粉捏制出千姿百態的面塑歡度節日。由於這裏的面塑註重彩色點染,花色絢麗,所以當地人稱之為“花饃”。花饃造型比較誇張,尤其以“走獸花饃”最為出色。五寨面魚晉西北五寨縣的老百姓,有壹種捏面魚的習俗。捏面魚就是用面粉捏成魚的形狀。捏制的面魚經過著色加彩,然後用文火烘幹,便可當工藝品收藏了。面魚可用來贈送親友或外出時作幹糧。除了捏面魚外,還捏制瓜果類,花草類、動物類、禽獸類、人物類等多種類型的制品,也習慣稱之為面魚兒。
山西的民風民俗初三作文2太原鑼鼓,實際上是指流行於太原地區民間,經常散見於農村、工廠演奏的那種“流水”,七種鑼鼓曲牌套路的總稱。相傳,它始於公元947年,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妹妹所居住的太原南郊古寨村。據說,當年皇姑壹出動,使用鑼鼓迎送,演奏的曲調,就是傳自今日的“流水”。意取“福如東海長流水”之意。
其實,這種傳說未必經得起推敲,“流水”也未必就是“福如東海長流水”之意,但是,從這些傳說中,起碼可以得知太原鑼鼓已是代代傳承,並結出曲牌套路豐富的碩果。
依傳統習俗,太原鑼鼓的演奏樂器以堂鼓、鐃、鈸為主,鼙聲金響,交錯參差。鼓聲雄宏沈穩、淳樸厚實;鐃鈸鏗鏘有力、石破天驚。鼓聲為主,鐃、鈸輔之。鼓為其壹元,鐃、鈸分屬陽、陰。時而鼓與鐃鈸齊奏,聲勢席卷;時而鼓與鐃配合,聲勢由遠而近;時而鼓與鈸參淆,又似由近而遠。如是,齊奏、分擊,敲擊出“單壹二五”、“雙壹二五”、“狗相咬”等種種曲牌。熱潮時浪滔滾滾,壹陣猛似壹陣,平緩時小溪潺潺,又似行雲流水。至鐃、鈸的對打,則稱之為“淆”,壹俟鐃、鈸對淆,鐃的鏘鏘聲,鈸的鑔鑔聲,此起彼伏,悅耳清脆,優美動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