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學的名詞解釋
女性文學是誕生於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開端,具有現代人文精神內涵,以女性為經驗主體、思維主體、審美主體和言說主體的文學。
女性文學的發展
女性文學雖然也稱為女性解放文學、女性主義文學,但根據鄭英子(韓國文學批評家)的看法,女性解放文學和女性主義文學都只是女性文學領域中的分支,女性文學壹般指具有女性性質或由女性執筆寫作的文學。
雖然西方正式開始關於女性文學的爭議具有很長的時間差,但都是指從英國作家維尼吉亞?沃爾夫(英)的《自己的房間》(1929)和西蒙?波伏娃(法)的《第二性》(1949)的出版為源頭。此後女性文學的爭議經過對瑪麗?埃爾曼(Mary Ellmann) ,朱蒂斯?菲特利(Judith Fetterley)等人的女性形象批評後,從凱特?米利特(Kate Millett) 的《性政治》(1970)開始具有理論和批評的力量,後期通過受到構造主義(特別是雅各?拉岡的理論)和解體主義(deconstruction)影響的法國理論家的?女性寫作(海倫 西蘇(Helen Cixous) )?理論獲得了更大的動力。
伊萊恩?肖沃爾特 (Elaine Showalter)綜合這樣女性文學的爭議將女性文學分為三個階段:①較長時期模仿統治傳統的流行模式,使其藝術標準及關於社會作用的觀點內在化階段(Feminine);②反對這些標準和價值,倡導少數派的權利和價值,包括自治權的要求(Feminist);③從自我發現到賦予女性經歷以特性的階段(female)。
在這壹界說之下,女性文學的視野是開放的、發展的系統,而不是封閉靜止的,應該是女作家基於性別主體意識、性別視角表現的關註女性命運、女性情感、女性生命的文學,或者是基於超性別意識(隱含性別主體意識)、超性別視角(隱含性別視角)表現的包括女性生存在內的、具有人類普遍意義的文本。女性文學仍是壹個有待探索和完善的命題。
女性文學充分表達獨特的女性魅力和奇特理念,完善人性本身精華,展現各階段女性充當的角色,挖掘出靈魂最深處的獨白。可以清晰的感受到那些吶喊、那些仿徨、那些輕浮、那些堅強,體會著女性獨有的信仰理念。
女性文學創作的基本特點
壹是鮮明的女性主體意識。這是此期創作有別於此前婦女文學活動的首要特征。實際上,只有到這壹時期,中國女性作為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在文學中發出自己的聲音才成為具有普遍性的文化現實。無論體認自我生命還是審視外部世界,總體而言,她們已擺脫傳統閨秀依附於父權力量、夫權力量的屈從人格,立足於女性主體完整的自我意識。
二是以女性生活為取材重點,著力表現女性命運和情感;尤其著重抒寫新女性的心路歷程,許多作品多少都具有自敘傳色彩。盡管這壹時期女性文學的視野相當廣闊,但是她們表現最深刻的無疑是覺醒的青春女
性踏上現代人生之旅的獨特情懷;同時,她們對下層婦女的命運有著深切的同情,悲憫傳統閨秀的人生境遇,也反思舊式女性的精神缺憾。
三是藝術表現上善於采用強烈的主觀抒情和細膩的心理刻畫等方式。這壹時期的女作家在文學觀念上都追求?真?的文學,並且把?真?理解為心靈的真實;因而冰心、廬隱、丁玲等人大都在作品中勇敢真誠地袒露自己的內心真實,淩叔華等擅長客觀描寫的女作家則細膩地刻劃了女性內心的細波微瀾。
四是藝術上以陰柔之美為主調,同時也不乏陽剛氣度。這壹時期的女性創作忠實於覺醒的青春女性的獨特情懷,大都呈現出純真、熱烈、柔美的青春特質,又時或彌漫著悲哀的時代氣息。有些女作家則能於陰柔之外展現出時代女性的豪邁。
綜上,女性文學初興期的女作家在時代啟蒙精神的感召下,懷著?不僅僅作個女人,還要作人?(廬隱《今後婦女的出路》)的理想,走向社會。她們以覺醒的人的生命自覺關註社會人生、感受母女親情、觀照童心世界、體會同性情誼、追求現代愛情。創作主體既展示出與男性平等、不屈從於外在權威的生命尊嚴,又以藝術的方式表達了女性獨特的人生感受。這種平等與差異***存的生命體驗,構建了中國女性文學最初的主體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