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格到處都有,不同的地方做法略有不同,但壹般都是用羊或牛的心、肝、五臟六腑來做,走到路邊,聞見挺香,吃壹口齒頰留香。陽城雜格卻與眾不同,它的做法獨特,為陽城特有:先是從市場上買回豬骨頭,燉在大鍋裏,每天用湯,每天加水,每天燉,直到沒有了味道,這叫骨頭湯。店家每天早晨起來,將骨頭燙舀到壹口鍋裏,放到火上加熱,然後將買好的牛肉、豬血還有前壹天煮熟的蘿蔔片壹齊放進鍋裏,鍋內再放上壹些燉肉的調料壹起燉壹會兒,這樣,雜割已算是初步做好了,還沒吃就已經香味撲鼻了。但還沒有完全做好,還有壹樣主料,就是陽城粉條,必須是自家親自漏的那種新鮮寬粉條,吃起來感覺柔嫩柔嫩的。賣雜格壹般需要兩口鍋,壹口鍋是用來熱粉條的,客人壹來,先從鍋裏撈出半碗粉條,再叢另壹只鍋裏舀出雜格,放上壹些蒜湯和花椒水,如果愛吃壹口辣的,就放些辣椒。(辣椒是壹項可選的調料,是用羊油炸過後放涼錠好的。)吃壹口,香味四溢、心曠神怡,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陽城還有壹特色小吃叫煎餅,這種煎餅在農家是單獨吃的,但不知什麽時候,這種煎餅和雜格結合了起來,也就是賣雜格的必須賣煎餅。壹碗雜格賣兩元錢,壹個煎餅五毛,兩塊五下去,壹個人壹頓飯的問題就解決了。不過這雜格和煎餅結合著吃是有講究的,壹般初吃雜格的人,不愛吃煎餅,愛吃油條,壹碗雜格配三根油條,吃的津津有味,壹上午做啥事肚子都不鬧心,這叫飽,這是第壹境界,這壹境界的人不固定,可有可無。雜格吃過幾次以後,會逐漸覺得有壹股膩味,隱隱約約,這說明妳已經開始進入了第二境界,不能再吃油條了,需要來壹個熱煎餅,就是剛做出來的,壹手拿煎餅,壹手拿筷子,壹口煎餅,壹口雜格,有滋有味,吃的搖頭晃腦,神仙也饞,步入這壹境界的人,已有了定點攤位,非它不吃,而且還到處免費替妳宣傳,這壹境界的人最多,常常使飯店老板的熱煎餅供不應求,排隊等候,如果雜格吃完了,煎餅沒吃上,壹天遺憾。吃雜格的第三個境界,是吃泡煎餅,是把前壹天做好的煎餅,泡在早上做好的雜格了,等到把雜格湯泡進煎餅裏,再撈到碗裏吃,這和前面所講的油條的香、熱煎餅的清淡就已經不是壹個概念了,這壹境界的人吃的是壹種享受,是壹種普通人所不能及的享受,那濃濃的香味,千金不換,象北京的大碗茶、象南方人的大米飯,舍不得、離不開,大有“壹碗雜鉻、人生何求”之感慨,這壹階段的人相對較少,是壹般人輕易不容易涉足的。
雜格生意壹般從早上六點半開始,到七點多點開始進入第壹個高峰,這期間多以學生和部分上班族為主。現在好多家長圖省事,給孩子三元錢,就不做早飯了,妳看那些孩子,個個稚氣十足,可吃起雜格來毫不遜色,許多人是從上幼兒班就開始的,吃齡很長,功夫都已進入第三境界,吃完雜割後,把碗往鍋上壹放,“老板,撈壹個!”,那神氣,令許多初吃者羨慕不已、嘖嘖稱贊,這些人為陽城雜格的發揚光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八點種過後,是又壹個高峰期。陽城是個小地方,領導管的不太嚴,壹般上班後,把單位衛生打掃幹凈,壹些好事者或班組長就會帶領大家出來把早飯解決壹下,這時賣雜格的地方人就開始真正的火起來了,妳看那熙熙攘攘,車水馬龍,新來的、找人的、占地方的、要煎餅的、數人數端雜格的、付錢的、吃完走人的,人聲鼎沸,生意好是紅火。食客們有坐的、站的、蹲的、馬路邊溜的,還有踱著步伸著頭等的,千姿百態,都是清壹色的“吃友”。老板也忙的不亦樂乎,人都不數,付錢全*自覺,不過基本沒人撒謊。
陽城雜格盡管做法基本壹致,但在味道上仍然有所差異,時間長了,就形成東片、南片、西片、北片,每個片都有幾家做的最好吃的,每家都有自己固定的鐵桿客戶,絕對的免費宣傳。不過這幫哥們也有難過的時候,每年春節,賣雜格的辛苦了壹年,都要休息幾天,這可苦了大夥,妳看那壹個個抓耳撓腮,神魂不定的樣子,直犯“雜格癮”。正月初七店家壹開門,食友們帶上全家老小,壹窩蜂的往那兒跑。曾經就有段時間,西片的那家因為城市拆遷,找不到了,妳看那壹個個吃友互相打聽,儼然壹幫難兄難弟,濃香的陽城雜格,確實是離家的陽城人思鄉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