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從臘月初八的“臘八節”開始,家家戶戶把種子翻曬壹遍,挑選多余的和剩下的壹些蟲蛀後的五谷雜糧在臘月初八壹股腦兒“壹鍋煮”了,叫“臘八粥”。
“臘月廿四齋竈”過“小年”,蒸饅頭是壹定要的。據說,竈家老爺這天要回天上去過年呆十二天,向老天爺匯報凡間百姓壹年十二個月的生活。家家戶戶“蒸饅頭”是讓竈家老爺向老天爺匯報時,隱瞞壹些凡間百姓的幸福生活,祈求來年更加風調雨順。“饅頭饅頭”就是“瞞瞞天上的頭頭”。而稻區農民則以“蒸糕”“做團子”替代。
送走竈神以後,家家戶戶喜氣洋洋過大年。小年夜掌燈結彩,大年夜團團圓圓搓團圓,慶賀豐收的壹年,祈福來年豐收。
春節,年初壹是老天爺的生日。壹早,戶主把開竈第壹碗香甜的糯米團圓和長壽面,認真慎重地端方在屋外最高的平臺,支上香燭、放上水果,表示對老天爺的敬重。
年初五,竈神回家了。這是老百姓的“財神”。因此,“接財神”成為民間的風俗。免不了把過年吃剩的年貨,擺上壹桌,希望把“財神”留駐。
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做元宵。這元宵比團圓大,比湯團小。晚飯後,大人小孩看花燈,完過之後回家吃元宵,到現在還有吃“宵夜”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