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幼兒園小班教案《弟子規》

幼兒園小班教案《弟子規》

 作為壹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要怎麽寫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弟子規》,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弟子規》1

  壹、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理解總序含義。

 2.學習誦讀弟子規。

 3.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二、活動準備:

 本段大範例,《弟子規》教材,《弟子規》視頻。

  三、活動過程:

 1.教師給幼兒講述“百善孝為先”的故事,引出《弟子規》總序內容。

 2.教師出示本段內容的大範例,逐字講解《弟子規》總序內容,讓幼兒初步理解總序含義。

 3.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平時是怎樣做的,鼓勵幼兒大膽發言。教育幼兒懂得“首先在家裏,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壹切日常生活中說話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朋友相處時要有愛心,並且要親近品德好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其他有益的知識本領了。”的道理。

 4.幼兒在古典音樂的伴奏下誦讀《弟子規》P1-10,感受經典美文的韻律感。

 5.結束活動:“今天我們學了弟子規的總序,知道了首先在家要孝順父母,回家以後,每壹位小朋友都為父母做壹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嗎?”

 小百科:《弟子規》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韻文。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壹句、兩句壹韻編撰而成。

幼兒園小班教案《弟子規》2

  壹、教材分析: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弟子規》是壹本教我們做人的壹些基礎規範,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於《三字經》。全書***360句(1080字)。

  二、教學目的:

 1、教育學生孝敬父母、體諒父母。

 2、培養學生的愛心,愛長輩,愛老師,愛同學,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3、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4、教育學生誠實、守信。

 5、指導學生的生活習慣,行為規範。

  三、教學內容:

 《弟子規》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流利背誦。

 難點:理解含義,並能在生活實踐中應用。

  五、學習時間:

 1、每周安排壹節誦讀時間,平均每節課學習16句。

 2、利用中午課前預備時間復習鞏固。

  六、方法措施:

 1、借用生動的故事來打動學生的心。

 2、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討論中真正理解含義。

 3、舉例子,讓學生深入理解含義。

 4、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實踐。

  七、學習內容具體安排:

 第壹周:學習《弟子規》“總敘”

 第二至六周學習“入則孝”

 第七至九周學習“出則弟”

 第十至十四周學習“謹”

 第十五至十八周學習“信”

  第1課 《弟子規》總敘

  學習目標

 1、從總體上了解《弟子規》。

 2、會背《弟子規》總敘。

 3、大體了解這幾句話的意思。

  重點

 會背《弟子規》總敘。

  難點

 大體了解這幾句話的意思。

  教具

 準備《弟子規》音頻

  教學過程

  壹、介紹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弟子規》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於《三字經》。《弟子規》中的“規”,當然就是指規矩、規則。

 妳們知道“弟子”指的是誰嗎?明確:實際上這個“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針對每個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規》中談到的規矩禮節是同學們甚至是老師都應該遵守的。現在就讓我們壹同走進這篇古訓——《弟子規》。

 《弟子規》***360句(1080字),今天我們學習總序。

  二、學習《弟子規》總敘

 1、聽泛讀《弟子規》總敘: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2、教師領讀。

 3、學生試讀。

 4、指名讀。

 5、齊讀。分行讀。

 6、同桌練習背誦。

 7、小組競賽背誦。

  三、理解“總敘”的意思。

 “總敘”概括了《弟子規》的主要內容:

 首先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言語行為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做學問了。

 有余力則學文——當妳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備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時間,再去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

  四、講故事:《大舜的故事》

 ——孝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壹,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鬥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五、禮儀

 1、回答問題要舉手,回答問題要起立。

 2、學習鞠躬。

  六、作業

 1、背誦《弟子規》總序。

 2、回家給父母捶捶背。

  第2課 “入則孝”之“父母呼”

  學習目標

 1、復習《弟子規》總序。

 2、學習“入則孝”之“父母呼”。

 3、理解意思,教育學生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不但孝,關鍵是順。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

  重點

 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難點

 理解意義,能在生活中做到。

  教具準備

 音頻

  教學過程

  壹、檢查作業

 1、齊聲背誦。

 2、是否為父母捶背。

  二、學習“入則孝”之“父母呼”

 1、聽泛讀“入則孝”之“父母呼”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2、教師領讀。

 3、學生試讀。

 4、指名讀。

 5、齊讀。分行讀。

 6、同桌練習背誦。

 7、小組競賽背誦。

  三、了解意思。

 1、“父母呼”,“呼”就是叫喚的意思。“應勿緩”,“應”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緩”就是遲緩。也就是聽到父母他在呼喚、叫喚我們的時候,應該要立即的回答。

 想壹想,平時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是怎樣做的?

 怎樣做才能更體現“孝”呢?

 延伸:

 父母呼應勿緩;老師呼應勿緩;長輩呼應勿緩;同學呼應勿緩。

 2、“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在教我們的時候,父母教我們做任何事情,“行勿懶”就是要馬上動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

 3、“父母教,須敬聽”:父母在教育妳的時候,要恭恭敬敬地聆聽。

 4、“父母責,須順承”:如果妳做錯了事情,父母責備妳的時候,妳應該接受教訓,真心悔改。

 希望大家都能夠成為孝敬父母、懂禮貌的孩子。

  四、講故事:《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壹天,家裏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妳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

  五、禮儀

 1、見到長輩、老師要主動問好。

 2、父母、老師、長輩,要求做的事情,要盡量做好。

  六、作業

 

幼兒園小班教案《弟子規》3

 壹、 學習內容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二、 教材分析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無心而做了不好的事,是壹種過錯;如果明知故犯,就是壹種惡劣的行為了,就會受到眼裏的懲罰。生活中,我們要做到知錯就改。

 三、 教學目標

 1、 理解本段弟子規的含義與內容

 2、 養成嚴於律己知錯就改的良好品質

 四、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由《曹操割發》的故事導入

 三國時,有壹次曹操率領軍隊去打仗。出發前,他警告將士,不要毀壞麥田,如果有人違反規定,壹定殺無赦。隊伍正在田間的路上行走,忽然壹群小鳥從麥田中飛出來,曹操的戰馬受驚,沖向麥田,踏壞了壹大片麥子。

 曹操對軍法官說:“我違反了軍令,應按軍法治罪。”說著,他拔出了寶劍,說:“我是主帥,不能自殺,就把頭發割下來代替砍頭吧!”說完,用劍割下了自己的頭發。

 曹操嚴於律己,有錯必糾的品質,表現出了他作為政治家的胸懷。

 2、 指名讀出學習目標。

 3、 齊讀學習內容,用五分鐘讀背這壹內容。

 4、 檢查背誦情況。

 5、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理解本段弟子規的含義與內容。

 6、 指名小組發言,說壹說對這壹段文字的理解。其他小組補充矯正。

 7、 教師重點點撥突破難點。

 8、 小組討論:如何做壹個嚴於律己有錯必糾的中學生?

 每組推選壹名同學進行交流

 9、 集體交流

 10、 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無心)非————錯

 (有心)非————惡

 非既是錯

 嚴於律己 有錯必糾

 《弟子規》教案

 任萬海

 壹、 教學內容

 弟子規關於誠信的有關內容“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二、 教材分析

 誠信是金,《弟子規》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壹支奇葩,聞過則喜是其中心內容,漂亮話、奉承話往往害人害己。要做壹個謙虛的人。主席有壹句名言:謙虛使人進步,只有這樣,才能進步,正直的人才願意與妳結交。

 三、 教學目標

 1、 了解這段文字的含義

 2、 學做聞過則欣的人

 四、 教學過程

 (壹)、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我先給大家講壹個《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鄒忌是齊國的美男子,他知道自己不如城北的壹個姓徐的男子美,有壹天他故意問他的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他的妻子回答:“當然是妳美了”。他又去問他的小妾,“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他的小妾說:“當然是妳美了”。他又去問他的朋友,“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他的朋友回答說:“當然是妳美了”。於是他進宮拜見齊王。並把妻子、小妾和朋友的話說了壹遍。鄒忌說:“我的妻子說我美,是因為他愛我,我的小妾說我美,是因為她怕我,我的朋友說我美,是因為他有求於我。由此可見,大王您的毛病很多啊。

 齊王聽取了鄒忌的建議,並下令:有當面指出齊王錯誤的受上賞,有在大庭廣眾之下議論齊王錯誤的受中賞,有在背後議論齊王錯誤的受下賞。命令傳下去以後,來給齊王提意見的絡繹不絕,門庭若市。幾天後,提意見的越來越少,壹個月後,偶爾有壹兩個來提意見的。幾個月後,再也聽不到怨言了。

 鄰國聽說了這件事,也紛紛來朝拜齊王,表示願意與齊國友好,願意臣服齊國。從此,齊國進入了鼎盛時期。

 (二)、出示學習目標和內容

 (三)、指名讀學習內容,用五分鐘背誦,

 (四)、教師講解

 如果聽到別人誇獎妳,就心中不安,聽到別人指出妳的過錯就高興不已,那麽正直的朋友就會願意與妳結交,親近。

 (五)、講故事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講述有關的故事,每組推薦壹個。

 教師推薦故事:《佛印禪師評詩》、《拒絕奉承》

 板書設計:

 恐——欣——親

  • 上一篇:顏色調色配方大全是什麽
  • 下一篇: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