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市山歌中有羅崗山歌、石馬山歌、水口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石馬山歌《新繡荷包兩面紅》,風趣幽默,腔板羽調式,唱調特色明顯。興寧市客家山歌群眾喜聞樂見,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形式。它包含中原音樂的韻致,又顯露出嶺南土著音樂的特色,大多比較高亢,節奏較自由,具有濃郁的山歌風味,頗富情趣。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繼承了《詩經》中的傳統風格,受到唐詩律絕和竹枝詞的重大影響,同時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優秀成分,千百年來,廣泛流傳,久唱不衰。
興寧之所以會產生並流行客家山歌,大約有如下幾種原因:
第壹,興寧位於興寧盆地,日常生活與山發生關系,而且客家風俗是婦女與男子同樣擔任著山間的各種操作,在長期的山間工作中,男女互相傾訴衷曲是預料中事,而山歌是有音韻的言詞,比壹般語言更能表達情意。 如:“入山看見藤纏樹,出山看見樹纏藤;樹死藤生纏到死,藤死樹生死也纏。”以山上藤樹相纏,死不分離的具體形象,比喻壹對戀人對愛情忠貞不渝、生死相戀的高尚情懷和堅強意誌。歌中不僅描繪了壹幅栩栩如生的形象畫面,而且寓情於景、借景傳情,形成了情景交融、清新優美的意境。
第二,興寧客家人因居住在山區地帶,工作較為辛勞,壹旦走到山上或原野山谷中,不免感到心花怒放,而欲唱幾首歌來發泄自己的感情。如:“見妹挑擔百二三,阿哥心頭著壹驚;心想同妳分多少,又見人多唔敢聲。”歌中敘述了客家妹子勤勞能幹,長途挑擔壹百二、三十斤,使男的為之吃驚心疼的同時,細致刻劃了男青年對情人既關心又怕羞的復雜心情。
第三,舊時興寧,因沒有其他較為完備而普遍的民眾娛樂,平時抑制的感情不能獲得適當的宣泄,而唱山歌正是壹種大眾化的娛樂,所以壹般男女對它都有***同的喜愛。
第四,在客家社會裏,舊禮教束縛很嚴,平常在家庭中或鄉村裏,男女之間保持嚴格的界限,除了夫婦關系,男女間的社交活動是非常稀少的。即使是夫婦之間,也很少有輕松的生活節目。由於在家裏拘束過嚴,所以到了山間就好像精神得到了解放,所以會自然地唱 起山歌來。如:“新做大屋四四方,做了上堂做下堂;做了三間又三套,問妹愛廊唔愛廊(郎)。”
山歌借客家人的住房的結構試探戀人的意思,寓意含蓄、貼切生動。聽者仿佛看到壹個憨厚的小夥子急於知道姑娘心意,便以物喻情,借“廊”與“郎”偕音雙關的手法,巧妙委婉地試探他心愛的姑娘。
興寧客家山歌具體從幾時開始在興寧產生,我就不得而知了,現在在興寧是非常流行,上至100歲老太太,下至3歲小朋友,無不在聽客家山歌的,就連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忘經常哼幾句,逐漸成為了興寧人們不可缺少的娛樂方式了,特別是在興寧的文化廣場山歌亭,不管嚴寒酷暑,每天都會有壹些群眾自行組織上臺表演山歌,文化廣場每天都是人山人海,那精彩表演、生動的表情、嘹亮的歌聲,成為了興寧壹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