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個人以各種形式支持發展中醫事業。第五條 省衛生(中醫)行政部門主管全省的中醫工作。
市、縣(區)衛生行政部門應當配備中醫藥專職管理人員。
各級發展計劃、財政、人事、科學技術、教育、藥品監督等行政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支持發展中醫事業。第六條 設置中醫醫療機構,必須按照國家和本省醫療機構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申請、審批手續。
縣級以上中醫醫療機構撤銷、合並或者改變中醫醫療性質的,應當經原批準的衛生行政部門同意,並報省衛生(中醫)行政部門備案。第七條 設置中外合作的中醫醫療機構,應當經省衛生(中醫)行政部門審查同意,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申請、審批手續。第八條 省、市、縣應當設置中醫醫院。中醫醫院的業務用房、醫療設備、專門技術人員配備應當達到國家和省規定的標準。第九條 縣級以上的綜合醫院應當設置中醫科或者中西醫結合科,並按照規定的比例設置病床。
鄉鎮衛生院應當設置中醫診室,配備中醫藥技術人員,開展中醫診療活動。
村衛生站(室)的醫生應當掌握處理常見病、多發病的中醫藥技術,運用中醫藥防病治病。第十條 中醫醫療機構應當參與社區醫療、預防、保健服務等工作。第十壹條 省、市、縣(區)的中醫機構應當指導和幫助農村中醫工作,向農村推廣簡便有效的中醫藥新技術、新療法。第十二條 中醫藥技術人員在診療上應當發揮中醫的特色和優勢,並學習和運用現代醫學技術。
鼓勵西醫及相關學科人員學習、研究、運用中醫藥的理論和技術,促進中醫藥學的發展。第十三條 中醫藥高等學校應當加強中醫藥基礎理論教育,重視中醫臨床和現代醫學的教學;其他醫藥高等學校應當設置中醫藥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課程。
醫藥高等學校應當有計劃地培養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學科研究生。第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重視發展中醫藥成人高等教育,提高現有中醫藥技術人員的學歷層次和學術水平。第十五條 建立和健全中醫藥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制度。醫療機構和教育、科研單位必須保證中醫藥技術人員參加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學習,學習時間每年累計不少於十五日。學習期間的工資、福利,享受在崗人員的同等待遇。繼續教育經費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予以解決。
對鄉鎮中醫藥技術人員每3年安排不少於20日的業務培訓。第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中醫機構應當加強對中醫藥學科帶頭人、中青年技術骨幹和中西醫結合專門人才的培養。第十七條 全社會應當尊重中醫藥專家。支持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豐富臨床經驗的中醫藥高級技術人員帶徒授業。帶徒授業的管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第十八條 中醫藥科學研究應當重視基礎理論研究,以應用研究為重點,提高中醫藥學術水平和臨床療效。
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加快中藥劑型的研究和改革。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發展中醫藥高科技產業,開發、推廣、應用中醫藥技術成果,培育中醫藥技術市場。第二十條 加強中醫藥文獻、秘方、驗方和專門技術的收集、整理、研究和開發利用。
依法保護中醫藥知識產權。第二十壹條 鼓勵開展國際或者地區間的中醫藥學術交流、技術合作、科技成果轉讓、科研課題合作研究等活動。第二十二條 下列評審、鑒定工作,由中醫藥專業技術評審、鑒定委員會負責:
(壹)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技術資格評審;
(二)中醫藥科研課題立項和成果鑒定;
(三)中醫醫療機構評審;
(四)中醫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屬教學、科研單位的評審,由中醫藥專業技術評審、鑒定委員會會同有關部門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