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廣府文化有哪些

廣府文化有哪些

廣府文化在各個領域中常被作為粵文化的代稱。如廣州話稱為“粵語”,廣州方言歌統稱為“粵謳”;廣州戲劇音樂分別稱為“粵劇”、“粵曲”、“廣東音樂”。

廣東飲食文化體系中雖有廣州菜、潮州菜、東江菜之分,但“粵菜”常用以指廣州菜;廣州工藝品的重要品類被稱為“粵繡”、“廣彩”、“廣雕”等。

1、節俗婚嫁

在節日習俗上,既有對中原傳統文化的傳承,又有其地方的特色。在廣州,有除夕花市。南漢時就已有之,到19世紀中葉,花市例定在除夕前幾天舉行,花木湧入城市,十裏長街,市民結伴“行花街”,熱鬧非凡,至今越辦越旺,發展到珠江三角洲的許多城市都有此俗。

番禺的飄色遊藝活動,珠江三角洲各地的生菜會(取發財之諧音)、波羅誕、鄭仙誕、金花誕、何仙姑誕、日娘誕、盤古王母誕、魚花誕、田了節、龍母誕等,內容多與祭祀本地神仙以及發財致富、出航平安等主題有關。

反映了廣東風俗文化的深層結構的品格。婚姻習俗上,舊時既接受了漢族的封建婚姻制度,在廣州及珠江三角洲城鄉,還存在不落夫家和自梳女的風俗,前者保留古越族遺風,女子出嫁後,除了年節、慶賀、吊唁等紅白喜事以外,壹般不回娘家,而長住夫家。

後者是壹些女子為了獨立謀生和擺脫封建婚姻的束縛而宣布自梳,終生不嫁。這種婚俗,既是古老婚俗的變異,又具有個性解放的色彩。建國後。

2、飲食風俗

廣州的飲食文化享譽海內外。粵菜是我國的四大菜系之壹,其特點是善於在模仿中創新,用料廣博,選料珍奇,配料精巧,做工考究,講究“鑊氣”,註重形象,品種繁多,五味俱全,濃淡適宜。

粵菜善於博采眾長,根據廣州的氣候、物產條件進行改造,體現了嶺南文化融通善變的韻味。粵菜中,飛禽走獸、山珍海味、野菜山花,皆可入肴。

著名的“龍虎鬥”、“菊花三蛇羹”、“上湯燜禾花雀”、“紅燒果子貍”、“瓦缽燉禾蟲”、“開煲狗肉”、“粗鹽焗乳鴿”,成為公認的美味佳肴。

雞的菜款既多又可口,更顯粵菜的制作功夫。廣式飲菜,興起於19世紀末的廣州,至20世紀二三十年代大眾化茶樓興起,漸而蔚成風習,擴展至珠江三角洲城鎮及西、北江流域沿江城鎮。

茶樓的點心精美而又豐富,常見的如蛋撻、蛋盞、蛋散、幹蒸、燒買以及各類粥品。改革開放以後,引進許多西點,使食品更為新潮、精美。

3、戲曲音樂

粵劇以粵方言演唱,是廣東流行最廣、影響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粵劇是由多種外來戲曲聲腔和本地土戲、民間說唱藝術不斷融合而形成、發展起來的。以後又在伴奏樂器上大膽采用了壹些西洋樂器,大大

增強了烘托唱腔和戲劇動作的效果。20世紀三四十年代,著名粵劇演員有被稱為“粵劇四大家”的薛覺先、馬師曾、白駒榮、廖俠懷等。紅線女所創的“紅腔”近半個世紀以來影響最大。以粵語演唱的曲藝品種,有粵曲、木魚歌、龍舟歌、南音和粵謳等。

廣東音樂是產生、流傳和發展於珠江三角洲壹帶以及粵西廣府方言區的純器樂演奏的民間音樂。

19世紀60年代起,嚴老烈等代表性人物,運用帶規律性的使用裝飾音和“加花”的旋律發展法創作改編出《旱天雷》、《倒垂簾》、《連環扣》、《餓馬搖鈴》、《雨打芭蕉》等有獨特風格和地方色彩的著名樂曲,標誌著廣東音樂作為樂種的形成。佛山是“南國紅豆”粵劇的發源地。

4、美術工藝

廣東畫壇從明清起有較大發展,人才輩出,風格獨特,技法紛呈,求新求變。其代表人物有:南海林良的寫意花鳥,東莞張穆著稱畫馬,新會高儼擅長山水,順德黎簡詩書畫皆絕,順德蘇六朋、蘇仁山尤擅人物,番禺居巢、居廉工花卉草蟲,重視取法自然,創造了“撞水”、“撞彩”技法。

20世紀初,在廣東產生了“嶺南畫派”,其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均為番禺人。他們主張以倡導藝術革命,建立現代國畫為宗旨;以折衷中西,融會古今為途徑;以形種兼備、雅俗***賞為審美標準;以兼工帶寫,彩墨並重為藝術手法。

獨樹壹幟,成為在國內外有影響的美術流派。現代,繼承和發展這壹畫派藝術的,有方人定、黎雄才、關山月、趙少昴、楊善深等。廣府民系的工藝美術,品類繁多,有的在國內外享有崇高的聲譽。如肇慶端硯;廣州的象牙雕刻、玉器、紅木家具、積金彩瓷、朱義盛首飾和廣繡等。

佛山陶瓷、木版年畫、剪紙、金銀銅錫箔、染色紙、獅頭、彩紮燈色;新會葵扇;東莞和南海煙花炮竹以及各地在建築裝飾中的木雕、泥塑、灰塑、磚雕等,其中以端硯、粵繡、雕刻、陶瓷最具特色。佛山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源地,是南獅的發源地。

擴展資料

歷史是壹塊時間琥珀。透過這塊琥珀,照見廣州2200多年的建城史,照見廣州燦若星河的歷史文化。南越王墓博物館,封存著南越國的歷史;黃埔古港,見證了廣州“海上絲綢之路”滄桑;南海神廟,書寫了壹部中外海上貿易史。

西關大屋,廣州傳統建築瑰寶,映射出昔日榮光;廣州騎樓,承載了壹個時代的情懷;廣州沙面,記錄下廣州近代史與租界史……物質文化遺產舉不勝舉、千姿百態。

食在廣州,膾不厭細,體現廣府文化融通應變;粵劇藝術,美輪美奐,堪稱嶺南文化壹朵奇葩;廣東音樂,自成壹格,兼具傳統性與開放性;嶺南畫派,求新求變,重在折衷中西、融會古今;精彩廣繡,形象傳神,追求紋理清晰、色澤富麗……非物質文化遺產絢麗多姿、美不勝收。

廣州是壹塊文化福地,廣府文化在這裏孕育、嶺南文化在這裏厚重、中外文化在這裏交融,成就廣州歷史文化之博大精深,滋養著壹代又壹代的廣州人。

百度百科-廣府文化

人民網-2200歲廣州孕育廣府文化?厚積嶺南文化?交融中外文化

  • 上一篇:平陰民俗有那些?
  • 下一篇:當“驚蟄”遇上“雷鋒日”,幼兒園的活動文案都不壹樣啦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