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是中華文化的象征之壹,濫觴於漢闕,成熟於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極,並從實用衍化為壹種紀念碑式的建築,被極廣泛地用於旌表功德標榜榮耀, 置於郊壇、孔廟,以及宮殿、廟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園林前。作為壹種獨特的紀念碑,它不僅建築結構自成壹格,別具風采,而且集雕刻、繪畫、匾聯文辭和書法等多種藝術於壹身。
在古代中國,特別是宋代以後,牌坊不是壹個簡單的紀念碑,作為壹個建築符號,它甚至比屯兵堡壘、比官府衙門、比繳糧納稅,更加確切的體現了中央對地方基層的實際控制,因為它體現的是對中央主流意識形態的心理接受及文化認同,更加能體現地方對中央的臣服。牌坊的建造意圖大致可分為四類:壹是功德牌坊,為某人記功記德;二是貞潔道德牌坊,多表彰節婦烈女;三類是標誌科舉成就的,多為家族牌坊,為光宗耀祖之用;四類為標誌坊,多立於村鎮入口與街上,作為空間段落的分隔之用。
劉敦楨老先生曾說:令人睹綽楔飛檐之美,忘市街平直呆板之弊。
牌坊如詩,吟唱歲月。
歷史上湖南牌坊眾多,例如:據史料記載,懷化市漵浦縣就有牌坊30余座。據嘉慶《郴州總誌》與同治《桂東縣誌》中載,郴州市桂東縣明清兩代大大小小牌坊40座。其中,明代18座,清代22座。但是由於種種歷史原因,湖南現存的牌樓數量大減,整個湖南省現存牌樓僅有50多座。
湖南現存牌樓多為石牌樓,類型多樣,造型豐富,雕刻精美。其余還有木牌樓、磚牌樓少量。
1.長沙開福寺山門
2.長沙麓山寺山門
3.長沙陶公廟大門
4.長沙火宮殿大門小牌樓
5.郴州汝城繡衣坊
6.漵浦羊角坪百歲坊
7.嶽麓書院德配天地坊
8.寧遠路亭村雲龍牌坊
9.寧遠東安頭翰林祠
10.寧遠久安背村翰林祠
11.嘉禾風憲牌坊
12.寧遠節孝石牌坊
13.寧遠文廟欞星門
14.長沙劉氏節孝坊
15.新化北渡節孝牌坊
16.永順不二門溫泉牌坊
17.湘陰文廟“太和元氣”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