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精選9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征文吧,征文的主要目的是宣傳與教育,內容選擇主要是頌揚和體會。妳寫征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弘揚工匠精神征文,僅供參考,大家壹起來看看吧。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1

 傳統工匠講究師徒之間口授心傳,隨著老壹輩工匠離去,後輩壹旦跟不上,這門手藝就有失傳的危險。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嶺南磚雕作為嶺南建築文化的壹朵奇葩,不僅面臨著制作材料的枯竭,還有人才斷層之虞,能夠掌握在磚上進行雕刻技藝的人已經很少了。如再不重視,和許多老手藝壹樣,磚雕這種嶺南所獨有的民間藝術面臨著消亡的危險。為了讓傳統工藝薪火相傳,不讓磚雕後繼無人,何世良成立磚雕工作組。由於磚雕市場日益萎縮,願意學藝傳承者並不多,很少人能堅持下去。

 不但磚雕,包括嶺南風格特色建築,也因受到現代建築沖擊,人才不足而日漸式微。何世良舉了壹個例子,某單位需要設計壹個傳統嶺南戲臺,但許多設計院都無法勝任此項任務,這個側面足以窺見嶺南風格特色建築的尷尬現狀。

 讓“工匠精神”滲透進各個行業中,培養出更多的大國工匠,不可能壹蹴而就,需要壹代人觀念的更新,更需要國家戰略、國家意誌,如提升職業教育地位、重視技能型人才培養、提高工匠福利待遇、重點扶持某些行業,使工匠安心在自己的領域裏追求極致、精益求精,並將技術與精神壹代代傳承下去。

 工匠精神有多重要?舉個例子說明。坐過廣州地鐵的人都聽過“車門即將關閉,謹防夾傷”這句提醒,可誰又知道,廣州地鐵二號線首次引進國外屏蔽門時,單維修壹扇屏蔽門就得花8萬元。9年後,經過廣州工匠努力,維修價格已降至不足1萬元。20xx年起,廣州地鐵工程師成功促使屏蔽門國產化。

 壹個優秀工匠可以帶動壹群人,壹群工匠可以帶動壹個明星企業,壹群明星企業可以提升壹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工匠精神重要性可見壹斑。“十三五”期間,廣州將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將由的54。2%提升到20xx年的70%。從這個戰略高度,廣州不僅需要討論工匠精神,對工匠精神的再度詮釋,還要進行工匠精神培育的全新實踐,為廣州打造先進制造業源源不斷註入新動能。

 不久前,廣州市委、市政府正式發布《關於加快集聚產業領軍人才的意見》及相關配套文件,突出“高精尖缺”導向,計劃5年投入約35億元,在重點產業領域內支持500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含團隊成員),每年支持1000名產業高端人才、20xx名產業急需緊缺人才。政策先行、資金到位,廣州將成為人才窪地。大量工匠註入,亦將為廣州經濟騰飛奠定堅實基礎。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2

 品牌是“工匠精神”的目的。企業提升產品質量,開展技術創新,營造企業文化最終的目的就是打造好企業品牌。

 就現代商業世界來說,企業的品牌,可以作為企業最重要的形象,品牌代表著企業的商品或服務。壹個強大的品牌形象,是壹個功能強大的資產,壹個公認的、值得信賴的品牌身份。20xx年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球各大企業中,蘋果品牌價值最高,達到了1459億美元,谷歌以942億美元排在第二位,三星以832億美元位居第三。

 xx曾獲得國家產品質量金獎、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等殊榮,被評為“中國名牌”。企業在國內驅動領域,歷來是技術的先導者、市場的開拓者、產業的引領者,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但我們也不能否認,xx和西門子、三菱、日立等世界知名企業的品牌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這些差距,體現在我們的產品質量,售後服務、員工職業化程度、企業文化等等多個方面。

 集團“十三五規劃”描繪的願景是“xx”。公司未來將繼續堅持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提升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和商貿營銷能力,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加快企業轉型升級,以提升服務質量增加產品附加值,優化供應鏈設計,改善資本結構,提升抗風險能力,樹立“xx”全球性品牌,在國際競爭中體現中國制造的高端品質!而完成這些目標我們還有更多地困難要去克服,我們要解決產銷之間的矛盾,要建立起可控的優秀供應商體系,要有引領市場的新產品,要有更加強大的幹部員工隊伍,要建立更加合理可控的內部體系這都需要公司上下以“工匠精神”為引領,齊心協力***拼搏,眾誌成城謀發展。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3

 “工匠精神”,這個帶著古早味的詞語,被寫入了政府的工作報告。

 中國歷史上,工匠延綿不絕。技藝精湛的魯班,“遊刃有余”的庖丁,壹直都是工匠的代表。往近了說,央視紀錄片《大國工匠》裏,也介紹了不少擁有頂尖技藝的壹線技術工人。最近的熱門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那些從事珍貴古漆器、鑲嵌、織繡、木器、青銅、瓷器、書畫修復的技術人員,也都有手藝人的特質——耐心,緩慢,堅持,少量。

 中國有悠久的手工業傳統,工匠不曾消失,但工匠精神卻成為當今中國社會最稀缺和最呼喚的東西。

 中國人對工匠精神的追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麽強烈過。中國遊客去日本爆買,目光早已從電飯鍋馬桶蓋等流水線產品,轉向了手藝人壹刀壹錘壹絲壹線打造出的手工業品。有次的廚刀,南部鐵器的急須(茶壺),甚至壹把剪刀,壹個便當盒也要從日本帶回來。

 為什麽日本沒有丟失工匠精神?日本民藝學家柳宗悅說:“我認為工藝之美,最終還是秩序之美。如果沒有正常的社會環境,也就不會有工藝之美的存在。美的興衰與社會之興衰在歷史上是同步的,對工藝的救助就是對社會的救助……醜陋的工藝是醜陋社會的反映。”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4

 “工匠精神”,百度百科中解釋: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工匠們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於世。說白了,“工匠精神”其實就是壹種壹絲不茍的責任,壹種愛崗敬業的態度,壹種精益求精的執著,“工匠精神”也是壹種“傻子”精神,壹種“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堅韌。

 當下,“中國制造”正在向“中國智造”強力邁進,我們要補上“工匠精神”這壹課,讓它為中國騰飛,做出積極擔當。

 從容獨立、踏實務實。“欲速則不達”、“蘿蔔快了不洗泥”告訴我們,無論是企業發展、人的發展,太強調“快”和“立竿見影”,註定會留下粗糙、浮躁的印記。無法讓人永久記住。因此,需要在踏踏實實方面下功夫:不貪多求快,不好高騖遠,不眼花繚亂,不惜力,不怕費事。甚至費盡周折沒有收獲也無怨無悔,不輕言放棄,用壹步壹個腳印的精神,艱苦磨練,產品和技能才能不斷攀越,走向精致。比如“大國工匠”胡雙錢,在自己的行業幹了35年,“在車間裏,他從不挑活,什麽活都幹,通過完成各種各樣的急件、難件,他的技術能力也在慢慢積累和提高”。

 摒棄浮躁、寧靜致遠。也就是所謂的職業心境的從容淡泊:外邊的世界很熱鬧,自己卻不輕易盲從;燈紅酒綠中的誘惑很多,自己卻堅守“初心”,壹切“走心”,像田野壹樣安靜,像詩歌壹樣平和。“靜能生慧”,“靜能生樂”,所以,工匠們才能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枯燥的專業發展中,擁有不知疲倦的技術性快樂。讓技術發展,離淺入深,不斷飛躍。比如“大國工匠”毛臘生,是給導彈鑄造衣服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卻“很無趣,甚至連個愛好都沒有,有時甚至連表達都成問題”。“39年,他只做了壹件事——讀懂砂子,鑄好導彈”。他將“木訥”當做淡定,將“無趣”當做安靜,浮躁少了,當然就能造就技術的輝煌。

 “工匠精神”本來只是壹個行業、壹家企業、壹種職業應該樹立的標桿、應該遵循的準則,可如今,壹個國家全民呼籲“工匠精神”,可見,這種精神已經匱乏到了何種程度!當今壹些企業與個人心浮氣躁,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而忽略產品的品質靈魂。事實上,不僅企業發揚了“工匠精神”才能成為行業的領頭軍,全社會都需要“工匠精神”。願我們人人都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讓這種熱愛勝過對金錢的喜愛,把自己所做的事做好做細做精,讓“工匠精神”撐起“中國制造”的脊梁。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5

 “技工院校學生就業和發展不可缺失工匠精神!”

 “在平凡普通的工作中幹出彩,幹到極致,無可挑剔,這就是工匠精神!”

 “塑造工匠精神,貴在能堅持;塑造工匠精神,貴在能吃苦。塑造工匠精神,要有團隊意識。”

 ……

 9月1日上午10:30,鏗鏘有力、慷慨激昂的聲音在學術報告廳回蕩,600多名16級新生和200多名教職員工津津有味、聚精會神地聽著。這是湖北三峽技師學院2016年秋季學期開學第壹課,主講人是學院院長、黨委書記侯江。

 根據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辦公室《關於在全省技工院校開展新學期開學第壹課活動的通知》(鄂人社辦函[2016]109號)要求,通過在全省技工院校開展開學第壹課活動,弘揚工匠精神,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感悟工匠精神,培養學生踐行工匠精神的積極情感和自覺意識,引導學生了解身邊的能工巧匠,立誌成為對國家、社會有所貢獻的當代工匠。侯江院長為全院師生上了新學期的第壹課,主題是“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

 侯院長用詳實的數據、真實的事例和樸實的語言告訴同學們,什麽是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從哪裏做起?最後,他對同學和老師提出了幾點希望和要求,他希望同學們相信自己的選擇,樹立學習信心,給自己壹個新的奮鬥平臺,用執著磨練心智、提升技能,用匠心構築精彩的人生夢想。要求老師們履職盡責,德技雙修,不斷地充實自己、提升自己,把對事業、對學生的愛心與責任落實到每壹件事、每壹句話、每壹個行動中,讓廣大學生在我們的愛心與關註下健康成長,把每壹名學生都培養成為優秀技工。

 “壹出戲,要演好序幕;壹部樂章,要湊好序曲。”侯院長新學期第壹課中所傳遞的價值觀和理念,將對師生未來的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6

 動畫是藝術,但首先是壹門手藝,當下的動畫專業高等教育以培養藝術家的態度教育學生,卻忽視了培養學生老老實實打鐵的能力與耐心,輕視了專業人才的“工匠精神”

 從某種角度講,近年來動畫專業高等教育對動畫產業的貢獻並不如想象中大。動畫專業的大學畢業生眼高手低,缺乏團隊合作精神,很難融入業界,已成為普遍存在的問題。造成這壹現象的原因很復雜,人才專業性的不足是關鍵。而這裏的“專業”二字,包括兩層含義——專業的手藝與專業的心態。

 國內的動畫專業學生如果畢業兩年後還在加中間畫(動畫中壹個動作是由很多畫組成的,這些畫中的第壹張和最後壹張被稱為“原畫”,其余中間的部分稱為“中間畫”)就會被人看不起,因為他們的“人生規劃”是畢業壹年後就做原畫師,兩年後當導演,三年後做制片人,四年後就開公司,並且公司規模要超過迪斯尼。而在“動畫強國”日本,壹名優秀的中間畫師的待遇絲毫不比導演差,60歲還在加中間畫的大有人在,這樣的人才在中國卻會被視為“不思進取”。

 這壹畸形現象背後有深刻的社會原因——我們的文化傳統中對“工匠精神”重視不夠。孩子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做科學家、藝術家,而很少有家長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木匠。同理,在動畫公司,導演的地位與收入遠遠高於中間畫師,這也難怪學生們削尖腦袋都要做導演。動畫是藝術,但首先是壹門手藝。我們的大學是以培養藝術家的態度教育學生,卻忽視了培養學生老老實實打鐵的能力與耐心, 老師們往往在第壹堂課就灌輸給學生“偉大的觀念”,而手藝卻得靠學生自己摸索,於是就出現了畢業生眼高手低,什麽都學了卻沒有壹門精通,不能滿足行業需求的尷尬現狀。

 缺失了專業手藝的動畫專業畢業生們以為,只要有創意就所向無敵,寄望於“四兩撥千斤”的成功。對此,動畫導演於勝軍說,“四兩撥千斤”對中國工業有致命的打擊,我們老想著“四兩撥千斤”,殊不知世界上所有優秀的工業、好的項目都是壹點壹點地做出來的。不管是制造業還是文化創意產業,我們老覺得趕快學個殼兒,做個漂亮東西就可以了,實際上紮實的東西卻沒做到。以動畫為例,如果沒有畫10年二維動畫的功力,就想去做動畫表演,這是不可能的。但誰又願意拿10年時間去踏踏實實地畫原畫呢?正因為願意並且能夠“站碎方磚,靠倒玉柱”的動畫人才寥寥無幾,現在連在國內找壹家有專業實力的動畫中期加工公司都非常難。

 很多高校特別是名校都以“培養將軍而不是士兵”的說辭標榜自己。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下,本來就涉世不深的藝術類大學生更是容易眼高手低,不能踏實找準方向。不止壹位動畫公司負責人跟我說過,很多名校的畢業生不像是來應聘的,像是來談融資的,他們常常是抱著拯救的心態進入公司。公司願意尊重學生們的才華,但學生們並不尊重甚至並不了解這壹行業的基本規矩,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姑且不論高校能否培養出將軍與大師,就算培養得出來,難道上戰場打仗都只靠將軍嗎?

 有後輩曾問快板書大師高鳳山,為何現在的快板書藝人沒有過去說得好了?老先生答曰:“因為他們沒要過飯。”話糙理不糙。沒有壹種對職業的敬畏,沒有踏踏實實的服務精神,幻想壹夜成名,任何藝術都將只是空中樓閣。提醒中國的動畫人,還是先做好工匠再談藝術吧。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7

 王金山是20xx高級數控春季班的學生,剛讀完14中級電子商務的他決定挑戰自己,選擇了數控車床加工這壹專業。“國家正需要這種技能型人才,學好壹門技術有益於自身發展,也有利於將來找到滿意的工作,解決就業問題。”王金山說道,目前他正在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下半學期將會進入實操階段。對於王金山而言,“刻苦鉆研、專心致誌、人心合壹”便是他所理解的'“工匠精神”。談及日後的目標,他希望自己能將“工匠精神”貫穿於往後的學習與實踐中,成為壹名崇德尚技的現代“工匠”。

 數控銑床、加工中心、電火花線切割、汽車電氣維修、家電維修在梅州市高技能公***實訓基地中,各專業工種的實訓室內熱鬧非凡。在數控銑床實訓室,37名高級班學生有的雙眼緊緊盯著計算機屏幕,有的在操作臺上忙碌著,操作起來頗為從容,壹件件復雜的零件在他們手中誕生。“實操課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必要壹環,按這些學生的水平來說,把他們帶到工廠就可直接上手。”市技師學院數控專業的老師陳彩英說,與普通院校相比,職業院校學生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實用”。

 “在人們的印象中,光鮮靚麗的工作是為大學生們準備的,職校畢業生就是上流水線、幹服務活的工人,其實不然。”市技師學院院長黃柳梅表示,“工匠精神”的崛起讓“部分中職生月薪超本科生”已成為平常事。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是全國重點技工學校,為您提供:軌道交通運輸專業(機車車輛)(鐵道運營類)(軌道保障類),汽車維修專業,汽車美容專業,計算機應用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烹飪與酒店管理專業,數控專業,機電壹體化專業,裝載機、挖掘機專業。

 回首當年自己從學校的“優秀學生”向社會“合格技工”的蛻變史,陳瀟菁坦言這壹路並不容易。畢業後的他雖然順利找到了專業對口的技術工作,但起初因擔心自己無法按工廠的要求做出符合質量標準的產品,常常會自亂陣腳。“憑著在校時打下的紮實理論知識和收獲的實操經驗,我很快就適應了這份工作並上手,後來還被工廠評為‘生產標兵’。”陳瀟菁自豪地說道。

 陳瀟菁只是我市壹大批“優秀技工”中的壹員。作為我市技能人才培訓的主陣地,市技師學院又是如何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呢?院長黃柳梅介紹,學校不僅設計出了壹套中職生職業素養提升行動架構,還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學生的就業成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校歷年來的就業率保持在99%以上,在歷屆市級技能競賽中各專業基本囊括前三名。”黃柳梅說,多年來,學校把組織、參加技能競賽作為提升教學質量的有力手段和“工匠精神”的分享舞臺,不僅將校內技能競賽活動常規化,還將競賽工作所取得的先進理念、訓練方法等轉化到教學工作中。為進壹步弘揚“工匠精神”,學校今年還以《工匠精神讀本》《古今中外工匠精神故事匯》等教材和教輔讀物為載體,將《工匠精神》課程納入到德育課程中,強化“技能+品德”教育。

 20xx年畢業於市技師學院的陳瀟菁今年29歲,還未到而立之年的他就已在深圳壹家汽車電子公司擔任市場銷售總監、公司副總經理。在市技師學院就讀時,陳瀟菁選擇了數控專業,“勤奮好學”是老師和同學們對他的壹貫印象。除了課堂上認真聽取老師指導,課後他還加倍努力鉆研所學專業,不斷提高自身專業實操能力。在三年的學習生

 涯中,他不僅榮獲了學校獎學金和“三好學生”稱號,還成為學校優秀畢業生代表,載譽而歸。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8

 工匠精神與企業發展很多人認為工匠精神意味著機械重復的工作模式,其實工匠精神有著更深遠的意思。它代表著壹個企業的氣質,耐心、專註、堅持、嚴謹、壹絲不茍、精益求精等壹系列優異的品質。工匠不壹定都能成為企業家。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有這種工匠精神。

 看過壹則報道,說的是:截止20xx年,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為什麽這些長壽的企業紮堆出現在這些國家,是壹種偶然嗎?他們長壽的秘訣是什麽呢?研究者發現他們都在傳承著壹種精神——工匠精神!宏觀來說所謂“工匠精神”其核心就是:企業自上而下、由裏及外的對產品和服務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 “工匠精神”只有在企業領導人與員工之間形成了壹種文化與思想上的***同價值觀,才能培育出企業的內生動力,從而長久發展。微觀來看,“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當妳做某件事的時候,妳要跟它建立起壹種難割難舍的情結,不要拒絕它,把它看成是壹個有生命、有靈氣的生命體,要用心跟它進行交流,鍥而不舍、精益求精的追求品質上的完美。在這個“商人精神”橫行的年代。個人和企業都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企業盈利固然是所有企業家應該考慮的事情,但持之以恒卻是盈利之後重中之重的問題,然而“工匠精神”卻是貫穿壹個企業長壽發展始終的。

 工匠之行,在行動中體悟修行的樂趣,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於每壹個人身上,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於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我們的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企業發展之途充滿刑荊。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更讓基業常青成為鳳毛麟角,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後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我們都知道企業的核心因素是人,所以我們就需要把我們的員工培養成壹個個“工匠”。工匠工作獲得金錢,但工匠不為錢工作。壹個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態度的表現,壹生的職業就是他誌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工匠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他們在享受產品在手裏升華的過程。看著自己的產品在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以壹種符合自己嚴格要求的形式存在。這也正迎合了我們企業開展的“全員改善”“持續改進”等壹系列的活動,然而在開展這壹系列的活動中,壹定要秉承“工匠精神”,不能流於形式,不然辛苦之水便又付之東流了。在我們的生活中,工作將占據相當大的壹部分時間,從事妳認為具有非凡意義的工作,方能給妳帶來真正的滿足感。而從事壹份偉大工作的唯壹方法,就是去熱愛這份工作”。不可否認,“工匠精神”是壹種奉獻精神。它可能默默無聞,無私地貢獻著自己的光和熱,從而確保了企業的正常運轉。試想,若沒有這種精神,企業將會怎樣?作為公司中的壹分子,我們都應認識到“今天我以公司為榮,明天公司以我為榮”,“我是公司中的壹員,我應該對公司負責”。如果不

 作奉獻的話,整個公司最終將會失去贏利的機會,受損失的不僅是公司,還有公司的成員,當然也包括自己。所以,為了公司的利益,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壹定要摒棄那種“馬馬虎虎就可以”的想法。壹份職業,壹個工作崗位,是壹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障。同時,壹個工作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我曾經聽了這樣的壹個故事,東漢時有壹少年名叫陳蕃,自命不凡,壹心只想幹大事業。壹天,其友薛勤來訪,見他獨居的院內齷齪不堪,便對他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他答道:“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壹屋?”薛勤當即反問道:“壹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無言以對。這個故事生動的表明,只有踏踏實實做好小事,才有做大事的能力,只有兢兢業業圓滿完成自己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家庭的興旺、公司的的繁榮才有可能實現啊!

 總之,態度決定壹切,壹個企業的精神文化折射著它的管理態度,只有將“工匠精神”融入企業文化,企業才會長壽發展,基業長青才得以實現;壹個人的工作狀態折射著他的人生態度,只有秉承企業文化、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得出色,為企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弘揚工匠精神征文9

 工匠,壹種信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什麽是工匠精神?核心是壹種精神、壹種信念或者說壹種情懷,是把壹件工作、壹項事情、壹門手藝當作壹種信仰,壹絲不茍把它做到極致,做到別人無可替代。30年間,何世良從壹位初中畢業生成長為省級非遺傳承人、嶺南民間雕刻工藝大師,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繼承,奉獻了不少大型作品,體現的不正是我們當下念茲在茲的工匠精神麽?

 走進沙灣何世良工作室,記者目光立馬被壹幅磚雕作品所吸引。作品呈現了香蕉、荔枝、龍眼、洋桃等嶺南佳果,構圖疏密有致,密處葉果層疊,疏處大量留白,頗富中國畫意蘊。最誘人處當屬細節,香蕉的飽滿、荔枝的粗糙、小鳥的顧盼,甚至蕉葉上的蟲眼都栩栩如生,在青磚上表現如此精妙細節需要何等功力。感嘆之余,不禁好奇,是什麽讓他對磚雕藝術如此癡迷。

 何世良說,生於斯長於斯,自己從小就“流竄”在村中大大小小的祠堂中,放眼所見皆是在少年眼中充滿神秘感的磚雕、木雕、灰雕,長期浸淫在嶺南建築藝術中,讓他從小涵養了壹種古典情懷、雕刻情結。從16歲初中畢業到今天,從木雕到磚雕,從家具到大型磚雕作品,從個人到團隊協作,從默默無聞到行業翹楚,他壹直在堅持,未離開過半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之”“樂之”,方能不改初衷,壹以貫之。那些傑出工匠壹輩子,甚至壹個家族幾代人都做壹件事——如清代負責宮殿、皇陵修繕的“樣式雷”家族,在200多年的時間裏,傳承8代,為大清帝國營造了數不清的經典建築——正是有這著這樣壹種信仰,壹種耕耘不輟的愚公精神。

 創新,壹種品格“不敢越雷池壹步並不是工匠精神”,何世良說,“如果師傅教會我雕荷花,我壹輩子只會雕荷花,雕壹朵牡丹都不行,那有什麽用呢?壹輩子都不能超越師傅,機械式傳承意義不大。師傅教妳的是技法,妳用技法去創新,這才是徒弟的使命。”

 何世良這種觀念深深融進他的磚雕創新實踐中,譬如磚雕工具改良創新,采用電動工具雕刻,速度提高壹倍,提升了效率;譬如技法創新,在長50米、高9米的大型磚雕作品《百福暉春壁》中,因此壁雕幅面積甚大,為增強立體感和克服平板之弊,他把雕刻深度大大增加,千方百計讓雕刻物“凸”出來,成為磚雕技術上的壹大突破。由於青磚質地松脆,容易崩折,故壹般磚雕鏤空較淺,此壁鏤空度極大,深厚而面廣,景物內部結構通空如蟻穴,把鏤空技術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舊、因陋就簡,不是不能超越前輩,否則技藝就不會進步。當傳統工藝遇上新工藝、新技術,傳承與創新有機融合便成為壹種必然,這或許可以稱為新工匠精神吧?在“中國制造20xx”中,創新是勾勒藍圖的壹條主線。其戰略任務和重點,第壹項就要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這表明,創新是提升中國制造的基礎,沒有創新帶來的活力和動力,中國制造只能原地踏步。

;

  • 上一篇:對外貿易總額怎麽計算
  • 下一篇:手工立體賀卡制作方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