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節之前,各家都要準備食品;在節日裏縱情歡聚,放歌暢飲。火把節期間,各村寨以幹松木和松明子紮成大火把豎立寨中,各家門前豎起小火把,入夜點燃,村寨壹片通明;同時人們手持小型火把成群結隊行進在村邊地頭、山嶺田埂間,將火把、松明子插於田間地角。遠處望去,火龍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動人。最後青年男女會聚廣場,將許多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人們圍成壹圈,唱歌跳舞,壹片歡騰,徹夜不息。
火把節的主要活動在夜晚,人們或點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燒起篝火,興行盛大的歌舞娛樂活動。節日期間,還有賽馬、鬥牛、射箭、摔跤、拔河、蕩秋千等娛樂活動,並開設貿易集市。
1、選俊男靚女
彜族火把節的重要節目之壹是選俊男靚女。彜族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觀,評委由民間的德高望重的老人組成,評選結果絕對公正。俊美的條件不僅要看外形還要看言行品德。如美女的條件是:頭發濃黑、眉毛濃、眼睛大、鼻梁高、脖子長、皮膚細膩紅潤,身材勻稱(不能太瘦)、言談舉止得體、人品好、勤勞等多種條件。俊男的條件又不同:勇猛善戰,儀表堂堂,體魄雄健。言行要有風度,頭梳英雄結,佩帶英雄帶和寶劍,身披黑色羊毛鬥篷,手牽駿馬。如今,這是四川涼山彜族自治州每年火把節都要進行的比賽。
2、三天三夜狂歡
火把節壹般歷時三天三夜,第壹天為"都載",意為迎火。這壹天,村村寨寨都會打牛宰羊殺豬,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婦女還要趕制蕎饃、糌粑面,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團圓飯,壹起圍著火塘喝自釀的酒,吃坨坨肉,***同分享歡樂和幸福。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選定的地點搭建祭臺,以傳統方式擊打燧石點燃聖火,由畢摩(祭司)誦經祭火。然後,家家戶戶,由家庭老人從火塘裏接點用蒿桿紮成的火把,讓兒孫們從老人手裏接過火把,先照遍屋裏的每個角落,再田邊地角、漫山遍野地走過來,用火光來驅除病魔災難。最後集聚在山坡上,遊玩火把,唱歌跳舞,做各種遊戲。
火把節第二天為"都格",意為頌火、贊火,是火把節的高潮。天剛亮,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帶上煮熟的坨坨肉、蕎饃,聚集在祭臺聖火下,參加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壹起,組織賽馬、摔跤、唱歌、選美、爬桿、射擊、鬥牛、鬥羊、鬥雞等活動。姑娘們身著美麗的衣裳,跳起"朵洛荷"。在這壹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於彜家的選美了。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說中黑體拉巴勤勞勇敢、英俊瀟灑的形象選出美男子。選出像妮璋阿芝那樣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美女。當傍晚來臨的時候,上千上萬的火把,形成壹條條的火龍,從四面八方湧向同壹的地方,最後形成無數的篝火,燒紅天空。人們圍著篝火盡情地跳啊唱啊,壹直鬧到深夜,場面盛大,喜氣濃烈,因此享有"東方狂歡節"的美譽。當篝火要熄滅的時候,壹對對有情男女青年悄然走進山坡,走進樹叢,在黃色的油傘下,撥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彜族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火把節的第三天,彜語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這是整個彜族火把節的尾聲。這天夜幕降臨時,祭過火神吃畢晚飯,各家各戶陸續點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約定的地方,聚在壹起,搭設祭火臺,舉行送火儀式,念經祈禱火神,祈求祖先和菩薩,賜給子孫安康和幸福,賜給人間豐收和歡樂。人們舞著火把念唱祝詞,"燒死瘟疫,燒死饑餓,燒死病魔,燒出安樂豐收年"以祈求家宅平安、六畜興旺。這時還要帶著第壹天宰殺的雞翅雞羽等壹起焚燒,象征邪惡的精靈和病魔瘟神也隨之焚毀了。然後找壹塊較大的石頭,把點燃的火把、雞毛等壹起壓在石頭下面,喻示壓住魔鬼,保全家人丁興旺,五谷豐登,牛羊肥壯。最後,山上山下各村各寨遊龍似的火把聚在壹起,燃成壹堆大篝火,以示眾人團結壹心,***同防禦自然災害。
3、傳統活動
火把節期間舉行傳統的摔跤、鬥牛、賽馬等活動。這些活動,來源於英雄黑體拉巴戰勝魔王(或天神)的傳說,這位英雄與魔王摔跤、角力,還教人點燃火把燒殺惡靈所化的蝗蟲,保護了村寨和莊稼。為紀念這壹事件,每年火把節,就要象征性地復演傳說中的故事,漸漸成為節日活動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