彜族傳統盛放食物的容器是彜族漆器。漆器是用紅、黃、黑這三種彜族最喜歡的色彩作為漆色繪出圖案的。
具體繪制過程是:先用乳白色的新鮮漆樹液經過特殊的處理,制成黑色的底漆。木胎先以黑色打底,底色要上三層,每上壹層都要等上壹層顏色徹底風幹。再用原色的漆調入黃色、紅色礦石顏料後用於繪圖。調漆的配方是祖傳的。傳統漆器繪好後,放到地窖裏三年陰幹。
漆繪工具有黑漆筆、黃漆筆、紅漆筆、打點筆和顏料瓶。漆繪筆都是藝人自制的,壹般以山羊的胡須毛制作筆毛,以竹或木為筆桿,用細麻繩拴捆粘連,制作成齊刃或斜刃排筆狀工具,而打點筆的筆毛卻只有幾根山羊胡須,主要用於“點”式漆繪。漆繪時各種筆各有所用,不能交互使用;各種顏料也只能間隔使用而不能相互調配。
彜族漆器的制作進入漆繪流程的第壹道工序就是打底色,底色顏料用豬血、黃豆面和鍋煙精心配制而成,在木胎上通體打壹遍底色,然後置於陰涼處自然陰幹。
3天後用壹專用橢圓扁形鵝卵石進行幹磨,磨光後才開始髹第壹道黑漆,等陰幹後又打磨,打磨後又髹上黑漆,第二道黑漆之後又陰幹,陰幹後又髹第三道黑漆……這樣的次數越多越好,多可達十余次,至少也在三次以上。
等髹完最後壹道黑漆陰幹後,方可進入彩繪階段。彩繪時先繪黃色,後上紅色,但每種顏色分別靠三支不同的筆完成。彩繪時壹般左手握木胎,右手拿畫筆,右手運筆時左手不停地移動木胎,雙手相互配合著進行漆繪,在胎體上自如地繪上日月星辰、花鳥蟲魚及其它圖案。
在漆繪某個物象的圖案時,往往抓住該物的某個部位特點象征性地漆繪,比如想要體現牛圖騰的話,不能將整頭牛的樣子完全畫在木胎上,而是象征性地畫出牛的眼睛就行了。
因此,彜族漆器的主要花紋有牛目紋、雞冠紋、羊角紋、魚刺紋、蟲紋、蕨芨紋、月牙紋、網紋、鏈條紋、窗格紋等。在彜族漆器的漆繪工藝中,所有的線條都不曾借助於尺子、圓規等工具,全憑手上功夫完成。
擴展資料:
關於彜族漆器的傳說:
彜族人創造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漆器藝術。
在彜族史書中記載,並在民間廣泛傳頌的《萬事萬物的開端》歌謠中,就有關於狄壹火甫創造漆器器皿的古老的故事:1700多年前,有壹位聰明的彜族老者,姓狄,名為狄壹火甫,是壹位遠近聞名的木器制作工匠,其制作的鳥形酒具最為傳神。
有壹天,他夢見自己做的鳥形酒壺展翅飛進壹片大森林,他立即騎馬追去,只見這些木鳥飛過漆樹後全身都變黑了,飛過杜鵑林後,身上又染成紅色、黃色的花紋。受此啟發,狄壹火甫從森林的漆樹中回漆,然後把天然的漆繪制在單壹的木質器皿上,使其色澤不但變得沈著與和諧,而且有了光澤與亮度。
自此之後,彜族漆器便很快在涼山各山寨乃至每個家庭流行開來,並壹輩又壹輩地傳承至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