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徽州四雕的分類介紹

徽州四雕的分類介紹

傳統“徽州四雕”之壹。磚雕是徽州盛產質地堅細的青灰磚上經過精致的雕鏤而形成的建築裝飾,廣泛用於徽派風格的門樓、門套、門楣、屋檐、屋頂、屋瓴等處,使建築物顯得典雅、莊重。它是明清以來興起的徽派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份。

磚雕有平雕、浮雕、立體雕刻,題材包括翎毛花卉、龍虎獅象、林園山水、戲劇人物等,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明代磚雕的風格過趨粗擴、推拙而樸素;明末清初,由於富商們對豪華生活的追求,因此清代磚雕的風格漸趨細膩繁復,註重情節和構圖,透雕層次加深。在見方尺余,厚不及寸的磚坯上雕出情節復雜,多層樓空的畫面,從近景到遠景,前後透視,層次分明,最多約有9個層面,令人產生精妙無比的美感。

徽州磚雕的用料與制作極為考究。壹般采用經特殊技藝燒制、擲地有聲、色澤純清的青磚為材料,先細磨成坯,在上面勾勒出畫面的部位,鑿出物象的深淺,確定畫面的遠近層次,然後再根據各個部位的輪廓進行精心刻劃,局部“出細”,使事先設計好的圖案—壹凸現出來。 磚雕在歙縣、黟縣、婺源、休寧、屯溪諸地隨處可見。古老民居、祠堂、廟宇等建築物上鑲嵌的磚雕,雖經歲月的磨礪,風雨的剝蝕,它們依然是玲玲剔透,耐人尋味。歙縣博物館藏有壹塊竈神廟磚雕,見方僅尺的磚面上,雕刻著頭戴金盔,身披甲胄、手握鋼鐧的圓雕菩薩,據考證這塊精巧絕倫的磚雕花費了1200個匠工,堪稱徽州磚雕藝術的經典作品。本世紀80年代,隨著歙縣古建公司的成立,磚雕作為壹種實用裝飾藝術重新恢復了生機。 傳統“徽州四雕”之壹。在徽州城鄉布很廣,類別亦多,主要用於寺宅的廊柱、門墻、牌坊、墓葬等處的裝飾,屬浮雕與圓雕藝術,享譽甚高。

徽州石雕題材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木雕與磚雕復雜,主要是動植物形象、博古紋樣和書法,至於人物故事與山水則較為少見。但西遞村原水口亭的主體建築凝瑞堂內的石礅礎上,卻有以佛經故事為內容的雕飾;堂前石階中央,有斜照嵌雙龍戲珠石雕,背景襯以山石波濤、瓊樓玉宇,宛若仙界天國,顯出少中見奇。徽州石雕在雕刻風格上,浮雕以淺層透雕與平面雕為主,圓雕整合趨勢明顯,刀法融精致於占樸大方,沒有清代木雕與磚雕那樣細膩繁瑣。坦西遞凝瑞堂大道旁有壹對保存完好的黟縣青大理石石雕寶瓶,其瓶身所飾山水雲霧花紋圖案,采用了浮雕與鏤空雕刻相結合的手法,令人嘆為鬼斧神工。

徽州石雕取材來源主要有二:壹是青黑色的黟縣青石,二是褐色的茶園石,色澤有別,觀感亦有差異。具有代表性的有黟縣西遞村宅居和胡文光刺史牌坊、黟縣許國石坊、休寧縣汪由敦墓地諸處的石雕。石雕精品比較常見的是宅居的門罩、院墻的漏窗和各種石牌坊。西遞村“西園”中有壹對漏窗,左為松石圖案,奇松從嶙剛怪石上斜向伸出,造型剛勁凝重;右為竹梅圖案,彎竹頂勁風,古梅枝婆娑,造型婀娜多姿,到工精美至極,堪稱石雕藝術精品。歙縣北岸吳氏宗祠天井水池後壁上方,鑲嵌著壹副石雕百鹿圖,由9塊石料雕就拼成,采用圓雕、透雕、浮雕技巧、立體感很強。有栩栩如生,大小不等的壹百只山鹿;有石壁生輝,矮而粗壯的黃山松;有重重疊疊,高高低低的奇巖怪石;有淙淙株流淌,彎彎曲曲的小溪;有路旁溪畔,疏疏密密的小草;有飛鳴啼叫,前後覓食的小鳥,宛如壹幅清新雋永的深山野趣圖,可謂徽州石雕壹絕。

歷代石雕藝人佚名者很多,僅黃鼎、朱雲亮、余香等數人留下了名字。 建國後,徽州石雕技藝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屯溪柳忠石雕廠生產的牌坊石雕精品,遠銷德國、徽州旅遊工藝廠在1992年創作了微縮仿古石雕“許國石坊”,獲得省工藝美術品博覽會“產品設計獎”。次年又推出了大型石雕壁畫《八百裏黃山圖》。畫高2米,寬5.2米,用65塊40厘米見方的優質江西玉山石料拼接而成。在工藝上既全面繼承了傳統石雕中的諸多技法,又大膽吸收了國畫皴法的某些成分。在題材上,既能具像寫實,又有意象發揮,使八百裏黃山的松石雲煙,盡收於尋丈之中。這株石雕工藝新花,使徽派石雕顯出獨特的魅力和勃勃生機。 傳統“徽州四雕”之壹。徽州建築多為磚木石結構,竹樓極少,故竹雕用於建築物的裝飾較為少見。

徽州竹雕壹般以徽州盛產的毛竹為原料,以刀代筆,因材施藝,運用線刻、淺浮雕、深浮雕等工藝,雕出各種書畫。這些作品,有名人的書法墨跡;有名勝古跡的山川風貌;有民間傳說的神話故事;有珍禽異獸的千姿百態,題材極其廣泛。竹雕主要用於擺設裝飾,如常見的工藝品,包括屏風、告屏、掛屏、插花瓶、文具盒、牙簽盒、煙灰盒、茶葉簡、帽商、筆筒、筷筒、楹聯、腕枕、餐具等。都飾以竹雕。

將竹子從中剖開,形成兩塊半弧形竹片可以用來制作包柱的雕刻楹聯,壹般將字雕成陰文,填以石綠色料,懸於廳內,古色古香。有的還在半弧形竹片上雕成畫面,用作建築物的裝飾部件,但多數是獨立成畫、雕刻較為精細。竹雕有的用漆,有的保持竹質本色;即使用漆,壹般也都用淺色,或用桐油塗於表面,既有光澤,又能透出竹質纖維的脈理,以達清新淡雅的審美效果。

徽州竹雕盛於明清。入清以後.隨著整個微雕工藝的發展,竹雕無論在內容、形式、技術各方面都日趨豐富和完善、由於拼接工藝的刨造和使用,竹雕突破了原付大小的限制,使較大面積的竹雕成為可能,使竹雕器具的制作更加萬便靈活、壹個筆名“黃山人”的人在祁西發現了壹把竹制茶壺、此壺通身竹質。自底至後,自日至 蓋,以及蓋上的紐,均為竹子做成、雖被紅選漆透十細辨仍可見分 子纖毫、尤其蓋上的紐系小水竹所制,竹節雅致可愛。壺上雕刻精細,顯身為八面柱體形,面面有雕刻,其中四面為畫,皆各類花草。 三面為字,壹曰“客到相待時’,壹曰“茶來渴者多’,壹曰“竹壺世間少’,行書流暢、壹面裝脹為壺嘴、八個面均以黑漆凸線勾勒,上下另刻連效.與畫面刻紋同壹風格、無論字畫,用刀均細膩,線條流暢,人見人愛、此壺是高11厘米,直徑88厘米口徑45厘米、並有四小杯相陪襯、杯子上大下小,高Q厘米,口徑6厘米,底足已8厘米,例腹,雖無工藝,但做工也精繃,且通身帶漆,裏紅外黑,與表包壹致、壹壺配四杯,壺帶杯,杯擁壺烘月托雲,相得益彰,渾然壹體、壺身已微露蟲眼,壺齡伯有百年,妙趣之中又添古趣。最近網絡竹雕文化漸行,亦出現了許多的新興現代文化,激光雕刻,速度快,雕刻精細準確,故而發展迅速...

  • 上一篇:詩歌的英文單詞怎麽說?
  • 下一篇:求中國傳統故事,英文版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