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效應

1 、木桶效應(短板效應)

木桶效應是指壹只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壹只木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壹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只桶的木板中有壹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只桶就無法盛滿水。壹只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任何壹個組織,可能面臨的壹個***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因此,整個社會與我們每個人都應思考壹下自己的“短板”,並盡早補足它。

新木桶原理 :壹只木桶能夠裝多少水正常情況下(指木桶的大小壹定,不斜放)取決於三方面的因素:第壹、是每壹塊木板的長度,最短的木板決定盛水量。第二、是木板與木板之間的結合是否緊密。第三、是有壹個很好的桶底。第壹個因素大家好理解;但如果木板與木板之間存在縫隙或縫隙很大,也無法裝滿水;同樣如果沒有好的桶底,盛水只能是空想。

斜木桶原理 是把木桶放置在壹個斜面上的時候,木桶裝水的多少就取決於最長的壹塊板子的長度。當然這要求長與長要正相對,並且長木塊的周圍要有相應長度的木塊作為她的輔助。也就是說當我們比別人在某壹塊短壹大節時,不但要選擇合適的斜度,更重要的是把其他木塊合理排列起來,使它們發揮應有的作用。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現有的木塊。

應用:木桶效應啟發班主任思考,壹個班集體對學生的了解最重要的是什麽?學生的短板,學生的長板以及如何排列組合現有的學生,讓他們實現在班級裏的貢獻最大化。把每壹個孩子看成是資源,挖掘他們的長處,集腋成裘,是智慧班主任的做法。幫助他們認識短板,並且盡量彌補短板,也是非常高效的。

2 、皮格馬利翁效應(羅森塔爾效應、期待效應、畢馬龍效應、比馬龍效應)

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

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塞浦路斯國王,他對壹尊少女塑像產生愛慕之情,他的熱望最終使這尊雕像變為壹個真人,兩人相愛結合

應用:美國的年度教師發言,講到她被派去教壹個最差的班級,壹進班級就跟孩子們說,妳們知道學校為什麽要派我來教妳們嗎?因為我是最棒的老師,我要教最棒的孩子。暗示,期待,會有神奇的效果。

3 、超限效應

馬克·吐溫聽牧師演講時,最初感覺牧師講得好,打算捐款;10分鐘後,牧師還沒講完,他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決定不捐了。在牧師終於結束演講開始募捐時,過於氣憤的馬克.吐溫不僅分文未捐,還從盤子裏偷了2元錢。而這種由於刺激過多或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現象,就是“超限效應”。

應用:體驗式德育,少說正確的廢話。

4 、心理飽和效應

"心理飽和"是人已經處於壹種非常厭煩的,不想再繼續某項任務的心理狀態,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

5 、登樓梯效應

當別人提出簡單的要求時,我們怕被別人認為自己是不通人情的“小氣鬼”而答應。在接受了簡單要求後,當別人對我們提出較高要求,我們為了保持認識的統壹和給他人留下前後壹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傾向於接受較高的要求。這稱之為“登樓梯效應”。

應用:布置學習任務時,輕起步,小步走,讓孩子不畏難。在安排《荒島生存記》的大部頭寫作時,我請孩子們先畫封面,選人物,選島嶼,任務很輕,孩子們不抵觸,待到十章節的文字寫作時,前面已經做了那麽多了,還有誰會想放棄呢,哦,我真是機智。

6 、暈輪效應(光環效應)

又稱“成見效應”、“光圈效應”、“日暈效應”,指在人際知覺中所形成的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

所謂暈輪效應,就是在人際交往中,人身上表現出的某壹方面的特征,掩蓋了其他特征,從而造成人際認知的障礙。名人效應是壹種典型的光環效應。和光環效應相反的是 惡魔效應 ,即對人的某壹品質,或對物品的某壹特性有壞的印象,會使人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這壹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評價偏低。

暈輪效應是壹種以偏概全的主觀心理臆測,其錯誤在於:第壹,它容易抓住事物的個別特征,習慣以個別推及壹般,就像盲人摸象壹樣,以點代面;第二,它把並無內在聯系的壹些個性或外貌特征聯系在壹起,斷言有這種特征必然會有另壹種特征;第三,它說好就全都肯定,說壞就全部否定,這是壹種受主觀偏見支配的絕對化傾向。總之,暈輪效應是人際交往中對人的心理影響很大的認知障礙,我們在交往中要盡量地避免和克服暈輪效應的副作用。

7 、首因效應(首次效應、優先效應、第壹印象效應)

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壹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系的影響,也即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

8 、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效仿,甚至變本加厲。

應用:防微杜漸,第壹個出現小毛病的同學壹定要及時給予關註和提醒,否則就會引起大患;壹年級行為習慣的建立至關重要。

9 、暗示心理效應

所謂的暗示是指人或環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個體發出信息,個體無意中接受了這種信息,從而做出相應的反應的壹種心理現象。人們發現暗示就像壹把“雙刃劍”,它可以救治壹個人,也可以毀掉壹個人,關鍵在於接受心理暗示的個體自身如何運用並把握暗示的意義。

管理中常用的是語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體場合對好的行為進行表揚,就是對其他同學起到暗示作用。也可以使用手勢、眼色、擊桌、停頓、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有經驗的班主任還常常針對學生的某壹缺點和錯誤,選擇適當的電影、電視、文學作品等同學生邊看邊議論,或給學生講壹些有針對性的故事,都能產生較好的效果。

10 、青蛙效應(溫水煮青蛙)

“青蛙效應”源自十九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青蛙試驗”。

“青蛙效應”在班級管理中有如下啟示:(1)規章制度應載負強化性;(2)班級管理必須營造“他律”轉“自律”的氛圍;(3)班級管理應加強適應能力培養,創設壹些特殊環境。(4)班級管理應重視可控性。

11 、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是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

12 、威信效應

這是指傳播者個人或群體的權威性、可信性對受眾的心理作用,以及由此產生的對傳播效果的影響。傳播學研究認為,當受眾把傳播者或信息來源確定在高權威性、高可靠性的位置上時,這種認定就會轉變為對信息內容的相信。“?

13 、存肢效應

生理上有壹種現象,人的壹段肢體被截去後,人的心理對那個空落的位置在相當長的壹段時間都會有存在感和支配欲,這種現象被稱為存肢效應。存肢效應告訴我們人生在世,不可能不經歷失去,與其抱殘守缺,執著於過去,不如果斷放棄,美夢破滅之後往往就是黎明。坦然地面對失去解脫執著,做命運的主宰不失去希望就會大有作為。

14 、自己人效應

在人際交往中,如果雙方關系良好,壹方就更容易接受另壹方的某些觀點、立場,甚至對對方提出的難為情的要求,也不太容易拒絕。這在心理學上叫做“自己人效應”。例如,同樣壹個觀點,如果是自己喜歡的人說的,接受起來就比較快和容易。如果是自己討厭的人說的,就可能本能地加以抵制。有道是:“是自己人,什麽都好說;不是自己人,壹切按規矩來。”

?應用:永遠跟學生和家長站在同壹立場上,發語詞請用“咱們”,少用“妳們”。

15 、重要他人效應

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提出,指在個體社會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過程中具有重要影響的具體人物,重要他人可能是壹個人的父母長輩、兄弟姐妹,也可能是老師、同學,甚至是萍水相逢的路人或不認識的人。重要他人可區分為: ★互動性重要他人★偶像性重要他人。

16 、林格爾曼效應

林格爾曼著名的“拉繩子”實驗分析了在拉繩過程中,單個人在群體中的表現。當他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拉繩時,林格爾曼發現盡管總體拉力增加,但每個成員施加的平均拉力減少,這與團隊合作時成員更賣力的傳統理論相悖。林格爾曼將其歸因於當時所謂的“社會惰性”,即壹個群體或團隊往往會“隱藏著”缺少個人努力的現象。

應用:既然大家壹起拉繩子都不能發揮出個人的最大能力,那老師給孩子們布置任務時,1、小組化。2、責任分清到人。

17 、3對1效應

?心理學上的“3對1規律”是指在說服別人或提出令人為難的要求時,最好的辦法是由幾個人同時給對方施加壓力。

應用:班級裏有各種各樣的細小瑣事糾紛,在班級裏設置壹個調節委員會是非常有效的做法,畢竟這些雞毛蒜皮孩子也是可以解決的,以往我只是培訓孩子如何調節,每次壹兩個同學處理壹件事情,看來以後可以分小組,壹組3人,眾口鑠金。

18 、鱷魚法則

其原意是假定壹只鱷魚咬住妳的腳,如果妳用手去試圖掙脫妳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妳的腳與手。妳愈掙紮,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萬壹鱷魚咬住妳的腳,妳唯壹的辦法就是犧牲壹只腳。

19 、鮎魚效應

以前,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成活率很低。後有人發現,若在沙丁魚中放壹條鮎魚,情況卻有所改觀,成活率會大大提高。這是何故呢? 原來鮎魚在到了壹個陌生的環境後,就會“性情急躁”,四處亂遊,這對於大量好靜的沙丁魚來說,無疑起到了攪拌作用;而沙丁魚發現多了這樣壹個“異已分子”,自然也很緊張,加速遊動。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

20 、羊群效應

頭羊往哪裏走,後面的羊就跟著往哪裏走。羊群效應最早是股票投資中的壹個術語,主要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有樣學樣”,盲目效仿別人,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

應用:班委建設重中之重。

21 、刺猬法則(心理距離效應)

兩只困倦的刺猬,由於寒冷而擁在壹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於是它們離開了壹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湊到壹起。幾經折騰,兩只刺猬終於找到壹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至於被紮。

22 、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是指壹個人有壹只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而當他同時擁有兩只時卻無法確定。兩只表並不能告訴壹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使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啟發:對同壹個人或同壹個組織不能同時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壹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

23 、二八定律(巴萊多定律)

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裏,而80%的人只擁有20%的社會財富。二八法則告訴我們,不要平均地分析、處理和看待問題,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決主要問題、抓主要項目上。

應用:抓重點!學習,把80%時間用在20%重點內容易錯內容上,輔導,把80%精力用在20%重點學生身上。?要學會發現孩子遇到的困難,在他們卡住的地方及時幫扶。

24 、馬太效應

用以描述社會生活領域中普遍存在的兩極分化現象。

25 、鳥籠邏輯

掛壹個漂亮的鳥籠在房間裏最顯眼的地方,過不了幾天,主人壹定會做出下面兩個選擇之壹:把鳥籠扔掉,或者買壹只鳥回來放在鳥籠裏。這就是鳥籠邏輯。鳥籠邏輯的原因很簡單:人們絕大部分的時候是采取慣性思維。可見,在生活和工作中培養邏輯思維是多麽重要。

26 、責任分散效應

?人們把這種眾多的旁觀者見死不救的現象稱為責任分散效應。

27 、霍桑效應

心理學上的壹種實驗者效應。這個效應告訴我們,當同學或自己受到公眾的關註或註視時,學習和交往的效率就會大大增加。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明白什麽樣的行為才是同學和老師所接受和贊賞的,我們只有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關註和贊賞,也才可能讓我們的學習不斷進步,充滿自信!

28 、習得性無助

因重復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人擺布的行為,指通過學習形成的壹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人如果產生了習得性無助,就成為了壹種深深的絕望和悲哀。

29 、證人的記憶

心理學研究證明,很多證人提供的證詞都不太準確,或者說是具有個人傾向性,帶著個人的觀點和意識。

30 、虛假同感偏差

高估與妳的行為及態度有相同特點的人數的傾向性就叫做“虛假同感偏差”。有些因素會影響妳的這種虛假同感偏差強度:

(1)當外部的歸因強於內部歸因時;

(2)當前的行為或事件對某人非常重要時;

(3)當妳對自己的觀點非常確定或堅信時;

(4)當妳的地位或正常生活和學習受到某種威脅時;

(5)當涉及到某種積極的品質或個性時;

(6)當妳將其他人看成與自己是相似時。

  • 上一篇:形象禮儀講座心得
  • 下一篇:怎麽玩陀螺?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