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流量有戲拍,腰部流量混綜藝,尾部流量慘失業‘’的藝人生態。
大批藝人聚首綜藝的背後原因,是無戲可拍。11月中旬,在第25屆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上,《中國電視劇風向標報告》出爐。該報告指出,今年從1月至8月出臺的具有行標性的政策通知,在內容管理方面,對宮鬥劇、抗戰劇、諜戰劇、老劇翻拍在公示審核和內容審查方面提出了嚴格要求。
報告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9月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備案的電視劇部數和集數跟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240部和10612集,同比分別下降27.1%和30.1%。
題材方面,與2018年相比,古代劇減少過半,在前三季度備案的古代題材中,宮廷題材首次消失。此外,2019年上半年劇集播出量減少61部,跌幅為27%,去年是227部。
擴展資料
事實上,寒冬也讓影視行業重回理性。在今年的First電影節主題沙龍上,麥特文化總裁陳礪誌直言,“妳很認真、妳很專註、妳很專業,就不會有寒冬,因為市場這麽大,哪兒來的寒冬?它淘汰的是誰?凍死的是誰?是不專業,是不茁壯,是沒有生命力的。留下來給我們的是更好的空間。”
前述北京圈內人士亦對《金證券》記者表示,這壹年多,大家面臨的困局就是影視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此前影視行業重量不重質,導致大量影視作品粗制濫造、浪費資源,也導致了資本、受眾對影視業的不看好,“但寒冬終究是階段性、季節性的,總要走出來”。
中國經濟網——影視“寒冬”?並非毫無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