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就是運用工整、細致、縝密的技法來描繪對象。工筆又分為工筆白描和工筆重彩兩類。工筆白描就是完全用墨的線條來描繪對象,不塗顏色。白描本來大抵是用來打草稿的,宋代畫家李公麟把它發展成獨立的畫種,他的白描如行雲流水,變化無窮豐富,有很強的表現力。他畫的《五馬圖》,人和馬都用單線勾出,比例準確,肌肉骨骼的結構清楚,甚至馬的毛色所具有的光澤也細致地表現出來,動態極為生動,是古代第壹流的白描作品。工筆重彩,就是指工整細密和敷設重色的中國畫。在中國繪畫的早期,工筆重彩占有主要的地位。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發現的帛畫、都是道地的工筆重彩,特別是轪妃墓的T形“非衣”,構圖巧妙,線描精細,設色絢麗,顯示了當時工筆重彩達到了高度的成就。古代繪畫普遍使用丹砂和青綠之類的重彩顏料,因此稱繪畫為“丹青”,由此可見工筆重彩在古代繪畫中的重要地位了。學習、練習方法都能學好的~照著樣子臨摹就是了~當然壹些基本功還是要學會的,在畫工筆之前要先畫壹些白描的作業,練習壹下手感和筆觸,剛開始畫白描的時候,最好挑壹些名家的花卉白描稿,比如《芥子園畫譜》,把畫畫用的宣紙蒙在上面,也用鉛筆描摹,註意,用鉛筆描摹也是對線條的練習,不可以馬虎,而且要壹次描好,因為宣紙是不能擦的。描好之後,就可以開始用紅豆之類的勾線筆沾墨汁勾了。多加練習之後,就可以直接用勾線筆描摹了。等白描練習壹陣子之後,就可以臨摹壹些工筆畫作品了,最好先挑選壹些簡單的花卉開始,然後是花鳥魚蟲,最後人物。當然不能壹味的練習,其實閱覽壹些書還是有幫助的,很多工筆的書裏面都會教授壹些畫畫的特殊技法,很有意思的,我以前就是這樣看學會這些技法的。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技法,只有博采眾長才能學到更多。至於壹些基本的東西,我想石榴石頭已經說的挺具體了:買熟宣紙,開始是拿頁筋筆勾線,然後是手握住2只筆,壹只小紅毛筆,壹只大白雲,小紅毛上色,大白雲是白水,勻染使,然後買本書臨摹。還要補充壹點,也是我自己的心得,再暈染的時候,寧可先淡壹點,如果不夠深度,可以再染,若是壹下子染太深,就不能漸淡了~特別是壹些花卉和人物的臉。說了這麽多,其實都是紙上談兵而已,關鍵還是要實踐,多畫畫壹定行的。以前我們班級很多人都不會畫的,手也很抖,不過1個月下來就能出成果了,只要靜心。畫工筆就是要靜心。另外,臨摹了壹陣子之後,就可以去寫生壹些東西,回家自己創作了!(國畫,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壹。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也是最為復雜的畫種,內部分類則更是復雜。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分為六門;北宋《宣和畫譜》分為十門;南宋鄧椿《畫繼》分為八類。其根據筆墨技法可分為工筆畫、大寫意畫和小寫意畫(即兼工帶寫),根據設色又可分為白描畫、水墨畫、著色畫三類,按功能和用途,可分為寺觀殿堂壁畫、架上繪畫、民間繪畫、工藝裝飾畫幾類;依作品的主題思想分為釋道畫、風俗畫、歷史畫、民間年畫、文人畫等;按工具材料分為白描、著色、水墨等;但最通行的是按題材內容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類。山水畫簡稱“山水”。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在魏晉、南北朝已逐漸發展,但仍附屬於人物畫,作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獨立,如展子虔的設色山水,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畫大興,作者紛起,如荊浩、關仝、李成、董源、巨然、範寬、許道寧、燕文貴、宋迪、王詵、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趙伯駒、趙伯骕的青綠山水,南北競輝,達到高峰,從此成為中國畫中的壹大畫科;元代山水畫趨向寫意,以虛帶實,側重筆墨神韻,開創新風;明清及近代,續有發展,亦出新貌。表現上講究經營位置和表達意境。傳統分法有水墨、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淡彩等形式。人物畫以人物形象為主體的繪畫之通稱。中國的人物畫,簡稱“人物”,出現較山水畫、花鳥畫等為早;大體分為道釋畫、仕女畫、肖像畫、風俗畫、歷史故事畫等。人物畫力求人物個性刻畫得逼真傳神,氣韻生動,形神兼備。其傳神之法,常把對人物性格的表現,寓於環境、氣氛、身段和動態的渲染之中。故中國畫論上又稱人物畫為“傳神”。歷代著名人物畫有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唐代韓滉的《文苑圖》,五代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北宋李公麟的《維摩詰像》,南宋李唐的《采薇圖》、梁楷的《李白行吟圖》,元代王繹的《楊竹西小像》,明代仇英的《列女圖》卷、曾鯨的《侯峒嶒像》,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以及現代徐悲鴻的《泰戈爾像》等。在現代,更強調“師法造化”,還吸取了西洋技法,在造型和布色上有所發展。花鳥畫歷代花鳥畫家輩出,如唐代薛稷的鶴、邊鸞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暉的鷹,黃筌、徐熙的花鳥;北宋趙昌的花、崔白的雀、吳元瑜的花鳥;南宋吳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張守中的鴛鴦、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陳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魚,惲壽平的荷,華喦的鳥;近代吳昌碩的花卉等,皆壹代名手,綿延不絕。技法形式有工筆、寫意、勾勒、設色、水墨等技法,設色又可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幾種。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以勾、皴、點、染,濃、淡、幹、濕,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位置;取景布局,視野寬廣,不拘泥於焦點透視。有壁畫、屏幛、卷軸、冊頁、扇面等畫幅形式,輔以傳統的裝裱工藝裝潢之。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由於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筆、線條運行有著緊密的聯結,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征。作畫之工具材料為我國特制的筆、墨、紙、硯和絹素。近現代的中國畫在繼承傳統和吸收外來技法上,有所突破和發展。國畫發展史六朝前:水墨與重彩畫法之萌芽 中國繪畫的最早遺跡,可以上溯到遠古時代的巖畫和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裝飾紋樣。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彩繪是以天然礦物質在陶坯上描繪後入窯燒制,在橙紅色的胎地上呈現出赭紅、黑、白等諸種顏色的美麗圖案,形成紋樣與器物造型的高度統壹,達到美化裝飾效果。商周戰國及春秋時期繪畫已有相當的進步。除壁畫的流行外,這時繪畫技巧的發展也可從青銅器及玉器的裝飾紋樣、戰國漆畫上看出已達到相當水平。特別是湖南長沙戰國楚墓中出土的帛畫成為這壹時期繪畫技法發展的傑出代表。此時繪畫已逐漸脫離附屬於工藝美術品的裝飾地位而獨立,成為後世卷軸畫的先聲。秦漢繪畫技法發展漢代墓室壁畫及畫像的情況除求諸石、畫像磚外,各地出土的帛畫對了解當時繪畫技法發了最有力的資料。戰國展的狀況提供帛畫“跡簡意淡”,突出線條作用的水墨畫法和西漢以高純度裝飾性色彩依線描塗染的勾勒著色畫法,奠定了後來卷軸畫的兩種基本畫法風貌。六朝:勾線漸趨成熟與凹凸法之出現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繪畫技法發展中的重要階段。湧現出壹大批具有高度文化修養的知名畫家,畫史上第壹批為後世崇奉的百代宗師和第壹批有摹本流傳的巨跡都產生於這壹時期,並產生了第壹批論畫名著。人物畫法從完成變略為精,由“跡簡意淡而雅正”走向“細密精致而臻麗”之後又出現“筆不周而意周”的疏體,鮮明顯示上承兩漢下啟隋唐的時代風貌。源於人物畫背景和古地圖的山水畫在這壹時期開始獨立登上歷史舞臺。大約在東晉劉宋時代,已有獨立的山水畫。這時期已有為數不少的善畫花鳥的畫家出現,也有獨幅作品的記載,但未流傳下來。隋唐:線描、水墨的高度發展與金碧設色的完善 隋唐時代的繪畫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藝術的全面繁榮,在表現技法上取得高度成就。人物畫在隋唐仍居主要地位,在繼承本土漢魏傳統以外,也吸收西域畫法,藝術上的發展更加成熟。隋唐山水畫日漸成熟,有金碧輝煌的青綠山水和墨分五色的水墨山水等,形成不同的藝術風格。這壹時期的青綠山水日益走向成熟與興盛。其畫法風格,也像人物畫壹樣屬於勾勒設色,所不同者在於形象勾勒的簡括和賦色的強烈濃麗。使用的顏色以青、綠、赭石、白粉等石色(覆蓋色)為主,甚至輔以金粉,鮮明奪目,純度極高,頗有金碧輝煌之感,宋人稱之為“青綠山水”或“金碧山水”。這種以裝飾手法進行寫實的著色山水畫,是中國山水畫最早的風格形態。水墨山水畫的出現,主要是在中晚唐以後。在青綠山水至盛唐發展成熟之際,水墨山水的前身“破墨山水”開始萌生。中晚唐以來,山水畫的題材範圍進壹步擴大。技法上更出現“不依墨蹤”的狂放畫風。這時,部分畫家在盛唐的破墨技法之外,又發展了“潑墨”。中晚唐的山水畫家,由講求用筆進而又重視了用墨,而用墨方法的豐富變異,回過頭來又解放了筆法。水墨作用引起了廣泛註意,為五代水墨山水畫的勃興創造了條件。唐代也出現了壹批花鳥畫名家。花鳥畫題材多流行於宮廷及上流社會,用以裝飾環境及欣賞需要,大都以工筆設色的畫法,寫生逼真。五代:雙鉤填彩與落墨畫法之定格 五代十國的繪畫,無論中原、西蜀還是南唐,也無論人物、山水還是花鳥都在繼承唐代傳統的同時有新的發展。在山水畫方面,這時突出發展了唐人水墨風格。“荊(浩)、關(仝)、董(源)、巨(然)”及南北兩大山水畫派的出現,成為山水畫發展的重要裏程碑。在兩派畫家筆下,用以呈現山水紋理質感與結構的“皴法”得到很大發展,墨法豐富起來,有筆有墨成了畫家的自覺要求,水墨及水墨淡著色山水畫至此已發展成熟。花鳥畫領域五代出現“黃家富貴,徐熙野逸”,兩種技法風格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花鳥畫走向成熟。五代,勾勒設色的青綠山水仍在延續。兩宋:工筆的極致與兼工帶寫的初創及章法的突破 宋代繪畫在隋、唐、五代的基礎上獲得新的發展,風格形制日趨多樣,技法更加完備。文人畫的興起與宮廷繪畫的繁盛成為這壹時期的新特征。在藝術上自覺追求有別於畫工的“文人畫”是在北宋中葉興起的。風俗畫、歷史故事與現實題材的人物畫都成為畫家感興趣的題材並有傑作出現。北宋畫壇上,山水畫成就最為突出,在唐、五代的基礎上向廣度和深度發展。畫史所稱“宋人格法”主要指這壹時期的山水畫創作。南宋山水畫的主流是水墨蒼勁筆法所顯示的精奇而抒情的風貌。這壹時期隨著卷軸畫的大量產生和對現實生活的關註,宗教畫開始退出畫壇的主要位置,畫家與畫工明顯分開來。宋代花鳥畫在藝術技巧上大大超過了唐代。繼五代之後,北宋初期的花鳥畫隨著朝野需要的變化而蓬勃發展,躍居於人物畫之上,與山水畫並駕齊驅。宋代花鳥畫家觀察的精細入微和描繪的壹絲不茍使他們的寫生刻畫水平已經達到“和生者逼肖”的程度。元代:筆法墨法的拓展與豐富 元代繪畫在繼承唐宋五代的基礎上有進壹步發展。其顯著特點是文人畫的盛興,人物畫相對減少,山水、花鳥畫成為主要題材。繪畫藝術上強調有“士氣”和“古意”,反對有“作家氣”,擯棄南宋院體傳統,主張師法唐、五代、北宋。創作上遺貌求神,尚主觀意興抒發,講變化而輕刻畫,喜平淡而棄絢爛,紙本上運用幹筆皴擦的水墨技法得到極大發展。元代繪畫以山水最盛。在花鳥畫中,隨著墨竹與木石的盛行,墨蘭、墨梅也同時並舉。元代墨卉墨戲盛行,在工筆花鳥畫中也出現了全部以墨代色的現象。中國花鳥畫技法經過宋代全面發展後,元代又向著水墨領域深入。明代:水墨大寫意的繁興 明代繪畫風格叠變、畫派繁興。山水、人物、花鳥均有發展,畫法方面以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的勃興,成就最為顯著。明代繪畫大致可分為早、中、晚三期。明早期宮廷繪畫與浙派盛行於畫壇,形成以繼承和發揚南宋院體作風的時代風尚。正德後在蘇州地區崛起以沈周、文徵明為代表的“吳門畫派”,主要繼承宋元文人畫傳統,波瀾日壯,成為畫壇主流,明代中期以後,有成就的花鳥畫家主要是在野的文人畫家。萬歷以後的晚期繪畫出現新轉機,以董其昌為代表的松江畫派另辟蹊徑,力倡南北宗論,影響很大,成為畫壇主導。除董其昌為代表的松江畫派外,晚明還出現不少地區性山水畫派。花鳥畫領域青藤、白陽的水墨寫意畫法,人物畫領域南陳北崔的變形人物畫法,均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人物畫技法多樣,有質樸典雅的白描,也有濃麗細密的院體工筆,有粗放豪邁的水墨寫意,也有變形奇古饒有裝飾意味的人物畫新體。清代:水墨寫意畫法之盛及與西法之初融 清代繪畫繼續元明以來的趨勢,文人畫風靡,山水畫勃興,康、乾時期宮廷繪畫有新的發展並出現中西融會的畫法。技法上總體講水墨寫意畫法盛行,早期畫壇因畫家不同的追求而在文人畫領域出現以“四王”、吳惲(吳歷、惲壽平)為代表的崇古和以“四僧”等為代表的創新兩種趨向。清代早期的山水畫,畫家更追求筆情墨趣,風格技巧爭奇鬥艷。在西畫影響下,中國山水畫傳統技法的新探索。清代人物畫雖在藝術性上並未有多大的提高,但比明代繁榮,在寫意人物畫方面有所開拓。清代畫院盛於康、乾兩朝,院畫家與文人布衣畫家的技法區別十分明顯,工整重彩是宮廷院畫家之能事,然意境較平乏。在野的文人布衣畫家以水墨寫意為主,亦兼帶工筆人物,比較善於追求筆墨意境。清初畫壇興起壹種用手指代替毛筆在宣紙、絹上作畫的“指畫”技法。清代的花鳥畫在技法上,工筆重彩、水墨寫意、沒骨法均有大家,既承傳統,又創新意。清代宮廷花鳥畫以康、乾兩朝最為興盛,花鳥畫主要用於裝飾。 20世紀:金石書法入畫與中體西用 將書法篆刻的筆法章法融入畫中,具有金石味。在色彩的運用上突破古人的傳統,並且吸收民間用色的特點,色彩鮮麗,對比強烈。現代中國畫是在近百年來西方美術潮流沖擊的文化環境中發展的,受西方美術的影響和沖擊,中國畫技法突破傳統模式,出現新的局面。按照繪畫主張的不同,技法探索基本沿著兩條路進行:壹是“借古以開今”的傳統型道路,較少受西方影響,從傳統自身求變革。突破文人畫的局限,擴大師承面,從金石碑版、民間藝術中汲取營養,實現現代中國畫在傳統技法圖式基礎上的復興與開拓。這類畫家以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傅抱石最為傑出。另壹條是在西方美術影響下形成的結合中西型道路,以高劍父、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李可染為代表。)
上一篇:如何做好健身行業的客戶經營與客戶體驗下一篇:感覺職場40歲以上女性越來越少,為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