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
作者: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註解:
1、鬢毛摧:兩鬢的頭發已經斑白。
韻譯:
少年時離鄉,到老了才回家來;
口音沒改變,雙鬢卻已經斑白。
兒童們看見了,沒有認識我的;
他們笑問:這客人是從哪裏來?
評析:
這是壹首久客異鄉,返回故裏的感懷詩。全詩抒發了山河依舊,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壹、二句,詩人置於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環境中,心情難於平靜。首句寫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次句寫自己的“老大”之態,暗寓鄉情無限。三、四句雖寫自己,卻從兒童方面的感覺著筆,極富生活情趣。詩的感情自然、逼真,內容雖平淡,人情味卻濃足。語言樸實無華,毫不雕琢,細品詩境,別有壹番天地。全詩在有問無答中作結,哀婉備至,動人心弦,千百年來為人傳誦,老少皆知。=============================
《桃花溪》
作者: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礬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註解:
1、飛橋:高橋。
2、石磯: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3、洞:指《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找到的洞口。
韻譯:
隱隱看見壹座長橋,被野煙隔斷;
在石嶼的西畔,借問打漁的小船。
桃花隨著流水,終日地漂流不盡;
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邊?
評析:
這是借陶潛《桃花源記》的意境而寫的寫景詩。詩由遠外落筆,寫山谷深幽,迷離恍惚,隔煙朦朧,其境若仙。然後鏡頭移近,寫桃花流水,漁舟輕泛,問訊漁人,尋找桃源。詩的構思婉曲,意境若畫,有景有情,趣味深遠。蘅塘退士批註:“四句抵得壹篇《桃花源記》。”這話不無道理。=============================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註解:
1、登高:陰歷九月九日重陽節,民間有登高避邪的習俗。
2、茱萸:壹種植物,傳說重陽節紮茱萸袋,登高飲菊花酒,可避災。
韻譯:
獨自流落他鄉,長做異地之客,
每逢佳節良辰,越發思念眷親。
遙想今日重陽,兄弟又在登高,
他們佩帶茱萸,發覺少我壹人。
評析:
詩寫遊子思鄉懷親。詩人壹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淒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壹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沈,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芙蓉樓送辛漸》
作者: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註解:
1、芙蓉樓:原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
2、楚山:古時吳、楚兩地相接,鎮江壹帶也稱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韻譯:
迷蒙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
清晨送走妳,孤對楚山離愁無限!
朋友呵,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
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評析:
這是壹首送別詩。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後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郎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閨怨》
作者: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註解:
1、凝妝:盛妝。
2、悔教:悔使。
韻譯:
閨閣中的少婦,從來不知憂愁;
春來細心打扮,獨自登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新綠,心裏難受;
呵,悔不該叫夫君去覓取封侯。
評析:
這是閨怨詩、描寫了上流貴婦賞春時心理的變化。詩的首句,與題意相反,寫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寫她登樓賞春:帶有幼稚無知,成熟稍晚的憨態;三句急轉,寫忽見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樹又綠,夫君未歸,時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寫她的省悟:悔恨當初慫恿“夫婿覓封侯”的過錯。詩無刻意寫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無余。=============================
《春宮曲》
作者:王昌齡
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註解:
1、未央:漢宮殿名,也指唐宮。
2、平陽歌舞:平陽公主家中的歌女。
韻譯:
昨夜春風吹開了露井邊的桃花,
未央宮前殿明月高照壹片光華。
平陽公主的歌女新受武帝寵幸,
簾外春正寒皇上特把錦袍賜她。
評析:
詩寫春宮之怨,卻無怨語怨字。作者著力於背面敷粉,以側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詩明寫新人受寵的情狀,暗抒舊人失寵之怨恨。虛此實彼,言近意遠:似乎無怨,怨至深;似乎無恨,恨至長。實弦外有音的手法。=============================
《涼州詞》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註解:
1、夜光杯:壹種白玉制成的杯子。
韻譯:
新釀成的葡萄美酒,盛滿夜光杯;
正想開懷暢飲,馬上琵琶聲頻催。
即使醉倒沙場,請諸君不要見笑;
自古男兒出征,有幾人活著歸回?
評析:
詩是詠邊寒情景之名曲。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壹次盛宴,描摹了征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首句用語絢麗優美,音調清越悅耳,顯出盛宴的豪華氣派;壹句用“欲飲”兩字,進壹層極寫熱烈場面,酒宴外加音樂,著意渲染氣氛。三、四句極寫征人互相斟酌勸飲,盡情盡致,樂而忘憂,豪放曠達。這兩句,蘅塘退士評曰:“作曠達語,倍覺悲痛。”歷來評註家也都以為悲涼感傷,厭惡征戰。清代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說:“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從內容看,無厭惡戎馬生涯之語,無哀嘆生命不保之意,無非難征戰痛苦之情,謂是悲涼感傷,似乎勉強。施補華的話有其深度。千古名絕,眾論殊多,見仁見智,學人自悟。=============================
《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註解:
1、黃鶴樓:建在湖北武昌西邊的黃鶴磯上,下面就是長江。
2、煙花:指暮春濃艷的景色。
3、碧空盡:指船消失在水與藍天相接的地方。
韻譯:
老朋友孟浩然,辭別西楚的黃鶴樓;
陽春三月煙花如海,他去遊歷揚州。
壹葉孤舟,遠遠地消失在碧空盡頭;
只見浩浩蕩蕩的長江,向天際奔流!
評析:
這是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壹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壹江春水。詩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壹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煙花三月下揚州”,蘅塘退士評曰:“千古麗句”。在理。=============================
《早發白帝城》
作者: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註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節
2、江陵:今湖北省江寧縣。縣。
3、壹日還:壹天就可以到達。
韻譯:
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
江陵遠在千裏,船行只壹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評析:
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壹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 全詩鋒棱挺拔,壹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註解:
1、故園:指長安,作者在長安有別墅。
2、龍鐘:這裏是沾濕的意思。
3、憑:托。
韻譯:
回頭東望故園千裏,路途遙遠迷漫;
滿面龍鐘兩袖淋漓,涕淚依然不幹。
途中與君馬上邂逅,修書卻無紙筆;
唯有托妳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
評析:
詩寫遊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帶口信回家的情境。詩來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寫去,不事雕琢,親切不味,真摯感人。“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是生活中常見之事,壹經藝術提煉概括,多麽典雅感人,富有生氣!=============================
《江南逢李龜年》
作者:杜甫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註解:
1、李龜年:唐代著名的音樂家,受唐玄宗賞識,後流落江南。
2、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範,他被封為歧王。
3、崔九:就是崔滌,當時擔任殿中監。
韻譯:
當年在岐王宅裏,常常見到妳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妳的藝術。
沒有想到,在這風景壹派大好的江南;
正是落花時節,能巧遇妳這位老相熟。
評析:
詩是感傷世態炎涼的。李龜年是開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貴族豪門歌唱。杜甫少年時才華卓著,常出入於岐王李範和秘書監崔滌的門庭,得以欣賞李龜年的歌唱藝術。詩的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後兩句是對國事雕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僅僅四句卻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語極平淡,內涵卻無限豐滿。蘅塘退士評為:“少陵七絕,此為壓卷。”=============================
《黃鶴樓》
作者: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註解:
1、黃鶴樓:故址在湖北武昌縣,民國初年被火焚毀,傳說古代有壹位名叫費文?的仙人,在此乘鶴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雲去。
2、悠悠:久遠的意思。
3、歷歷:清晰、分明的樣子。
4、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昌縣西南,根據後漢書記載,漢黃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
韻譯: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
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
唯有悠悠白雲徒然千載依舊。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
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
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愁!
評析: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壹瀉千裏。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壹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壹。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行經華陰》
作者:崔顥
迢峣太華俯鹹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關險,驛路西連漢畤平。
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處學長生。
註解:
1、?:高峻貌。
2、三峰:指蓮花、明星、玉女,華山最著名的三峰。
3、武帝祠:指巨靈洞。
4、?: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韻譯:
高峻的華山俯瞰古都鹹陽城,
天外三峰不是人工所能削成。
巨靈河神祠前雲霧將要消散,
仙人掌峰頂大雨過後天初晴。
函谷關北枕黃河華山更險要,
西連驛路祀神所在益加曠平。
敢問路旁追名逐利的過客們,
怎麽比得上在此學道求長生?
評析:
這首詩是寫行旅華陰時所見的景物,抒發吊古感今的情感。詩的前六句全為寫景。首聯寫遠景,起句不凡,以華山之高峻和三峰的高矗天際,壓倒京都之豪富,暗寓出世高於追名逐利,頷聯寫晴雨時的景色,這是寫近景。頸聯寫想象中的幻景,描述華陰地勢的險要和漢?的形勝。即景生感,隱含倦於風塵退隱山林之意。尾聯反詰,借向旁人勸喻,說明凡爭名奪利的人,就不得安心息影學長生之術。隱約曲折,瀟灑自如,風流蘊藉。 全詩打破了律詩的起承轉合的格式,別具神韻。詩境雄渾壯闊,寓意深刻。=============================
《望薊門》
作者:祖詠
燕臺壹去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裏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侵胡月,海畔雲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註解:
1、壹去:壹作“壹望”。
2、三邊:漢幽、並、涼三州,其地皆在邊疆,後即泛指邊地。
3、危旌:高揚的旗幟。
4、投筆吏:漢班超家貧,常為官府抄書以謀生,曾投筆嘆曰:“大丈夫當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後終以功封定遠侯。
5、論功:指論功行封。
6、請長纓:漢終軍曾自向漢武帝請求,“願受長纓,心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後被南越相所殺,年僅二十余。纓:繩。
韻譯:
壹到燕臺眺望,我就暗暗吃驚;
笳鼓喧鬧之地,原是漢將兵營。
江山積雪萬裏,籠罩冷冽寒光;
邊塞╄光映照,飄動高高旗旌。
戰場烽火連天,遮掩邊塞明月;
南渤海北雲山,拱衛著薊門城。
少年時雖不象班超,投筆從戎;
論功名我想學終軍,自願請纓。
評析:
詩是吊古感今的。開首兩句說北望薊門,觸目驚心。起句突兀,暗用典故,說燕自郭隗、樂毅等士去後,即被秦所滅,故客心暗驚。又漢高祖曾身擊臧荼,故曰“漢將營”。因而清人方東樹說:“豈是時範陽已有萌芽耶?”(《昭昧詹言》卷十六)懷疑這是對安祿山的叛亂有所預感。頷聯、頸聯寫景雄麗。全詩扣緊壹個“望”字,以“烽火”承“危旌”,以“雪山”承“積雪”。寫“望”中所見,抒“望”中所感,格調高昂詩。從軍事上落筆,著力勾畫山川形勝,意象雄偉闊大。為尾聯抒發從戎之誌做好鋪墊,使人讀了慷慨非常。=============================
《九月登望仙臺呈劉明府容》
作者:崔曙
漢文皇帝有高臺,此日登臨曙色開。
三晉雲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來。
關門令尹誰能識,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醉菊花杯。
註解:
1、三晉:戰國時韓、魏、趙三家分晉,號三晉。今屬山西、河南、河北地。
2、二陵:?山分南北兩山(二陵),相距三十五裏。山在今河南洛寧縣北,西北接陜縣。
3、關門句:老子至關,關令尹(名喜)留老子著書,乃成書五千言,關尹也隨他而去。詩中的關指函谷關。
4、且欲兩句:陶潛辭去彭澤令後,於九月九日無酒,至宅邊菊叢中久坐,逢王弘送酒至,乃醉而後歸。宰:指地方官,這裏比劉明府。
韻譯:
漢文帝在西山構築的望仙臺,
今日重陽來此登臨曙色大開。
三晉高聳入雲山嶺向北蜿蜒,
淆山南北二陵風雨從東而來。
當年函谷關的令尹有誰相識?
河上仙翁自此壹去回歸難再。
且在附近尋個象陶潛般的人,
在菊叢中舉杯同醉歡樂開懷!
評析:
這是平常的投贈詩,內容仍屬於懷古。詩中並無所謂寄托和感慨的。但詩切時切地切人,卻十分到家。重陽為登高之時,望仙臺為登高之地,登高之俗又與神仙傳說有關,劉明府為投贈對象。全詩圍繞時、地、人三點展開、“壹氣轉合,就題有法。”首句直接寫望仙臺,頷聯是寫臺前形勢,北望三晉,東扼二陵。頸聯寫望仙臺為河上翁而築,因而以仙人關令尹做陪。末聯以陶淵明比劉明府。全詩意在說明登高暢飲,不必遠求神仙,就近尋劉明府即可。詩的意境開闊,結構嚴謹。=============================
《送魏萬之京》
作者:李頎
朝聞遊子唱驪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鴻雁不堪愁裏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曙色催寒近,禦苑砧聲向晚多。
莫是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註解:
1、之:往;到……去。
2、關城:函谷關。
3、禦苑:君王居住的宮室,這裏指京城。
4、蹉跎:說文新附:“蹉跎,失時也。”
韻譯:
清晨聽到遊子高唱離別之歌,
昨夜下薄霜妳壹早渡過黃河。
懷愁之人最怕聽到鴻雁鳴叫,
雲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過客。
潼關晨曦催促寒氣臨近京城,
京城深秋搗衣聲到晚上更多。
請不要以為長安是行樂所在,
以免白白地把寶貴時光消磨。
評析:
這是壹首送別詩,意在抒發別離的情緒。魏萬曾求仙學道,隱居王屋山。天寶年間,因慕李白,南下吳越尋訪,行程三千余裏,為李白所賞識。魏萬是比李頎晚壹輩的詩人,然而兩人卻是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故詩的結句含有對後輩叮囑勉勵的意思。
詩開首用倒戟法落筆,點出出發前,微霜初落,深秋蕭瑟。頷聯寫離秋,寫遊子面對雲山,黯然傷神。頸聯介紹長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長留。末聯以長者風度,囑咐魏萬,長安雖樂,不要虛擲光陰,要抓緊成就壹番事業。 全詩善於煉句,為後人所稱道,且敘事、寫景、抒情交織,由景生情,引人***鳴。但詩中有“朝、夜、曙、晚”四字重用,卻是壹疵。胡應麟說:“惟其詩工,故讀之不覺,然壹經點勘,即為白璧之瑕,初學首所當戒。”=============================
《登金陵鳳凰臺》
作者: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註解:
1、吳宮:三國時孫吳曾於金陵建都築宮。
2、晉代:指東晉,南渡後也建都於金陵。
3、衣冠:指當時名門世族。
4、成古丘:意謂這些人物今已剩下壹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長江邊上。因三峰並列,南北相連,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遠,看不大清楚。
7、二水:壹作“壹水”。秦淮河流經南京後,西入長江,白鷺洲橫其間,乃分為二
支。8、白鷺洲:古代長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門外,因多聚白鷺而得名。
9、浮雲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賢良。
韻譯:
古老的鳳凰臺曾有鳳凰翔集遨遊;
風去臺空唯有長江流水日日依舊。
東吳時代的宮苑雜草埋沒了幽徑;
晉代的名門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聳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鷺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為那些浮去遮蔽光輝的白日;
登高不見長安城怎麽不使人發愁?
評析:
李白極少寫律詩,而他的這首詩,卻是唐代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 詩雖屬詠古跡,然而字裏行間隱寓著傷時的感慨。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點明了鳳去臺空,六朝繁華,壹去不返。三、四句就“鳳凰臺”進壹步發揮,東吳、東晉的壹代風流也進入墳墓,灰飛煙滅。五、六句寫大自然的壯美。對仗工整,氣象萬千。最後兩句,面向唐都長安現實,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圍,自身報國無門,十分沈痛。 此詩與崔顥《登黃鶴樓》相較,可謂“工力悉敵”。其中二聯,雖是感事寫景,意義比之崔詩中二聯深刻得多。結句寄寓愛君之忱,抒發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但李詩就氣魄而言,卻遠不及崔詩的宏偉。=============================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作者:高適
嗟君此別意如何,駐馬銜杯問謫居。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聖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註解:
1、謫居:貶官的地方,冒下四句。
2、巫峽:在今四川巫山縣東。古民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3、衡陽:今屬湖南。相傳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飛之雁,至衡陽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這是由長沙想到衡陽,意思要王少府至長沙後多寫信來。
4、青楓江:在長沙。
韻譯:
我嘆息與二位作別,不知有何意想?
請下馬,我們把盞談談貶謫的地方。
李少府去巫峽,聽到猿啼落淚數行,
王少府到衡陽,多寄雁書是我所望。
去長沙的可見到青楓江上遠航秋帆;
往巴東的可想象白帝城邊古木疏黃。
如今盛世,朝遷恩澤有如雨露普降;
別離總是暫時的,請別再猶豫仿徨!
評析:
這首詩是送兩位被貶官的友人,寓有勸慰鼓勵之意。壹詩同贈兩人,在內容上註意到銖兩悉稱,實在不容易。詩除了首尾合起來總寫外,中間兩聯雙雙分寫,不偏枯。頷聯上句寫巫峽風光,以古民謠“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典故,來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峽中荒涼之地。下句寫衡陽,暗示王少府去長沙,衡山有回雁峰,鴻雁都飛不過衡山,足見也是人跡罕至之僻地;並希望他能多寄書函。頸聯上句寫長沙青楓江的帆船,是再寫王少府。下句寫白帝城,遠在古原始森林的巴東,是再寫李少府。雙雙交錯進行,結構嚴密,情感交織。最後兩句,是勸藉二人盡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還。不悲觀,也不消極。=============================
《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作者:岑參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金闕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幹。
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壹曲和皆難。
註解:
1、紫陌:京都的道路。
2、皇州:帝都,指長安。
3、仙仗:指皇帝的儀仗。
4、鳳凰池:也稱鳳池,指中書省。
韻譯:
五更雞鳴,京都路上曙光略帶微寒;
黃鶯鳴囀,長安城裏已是春意闌珊。
望樓曉鐘響過,宮殿千門都已打開;
玉階前儀仗林立,簇擁上朝的官員。
啟明星初落,花徑迎來佩劍的侍衛;
柳條輕拂著旌旗,壹滴滴露珠未幹。
唯有鳳池中書舍人賈至,寫詩稱贊;
他的詩是曲陽春白雪,要和唱太難。
評析:
這是以詠“早朝”為題的唱和詩,內容只盡力鋪設早朝的莊嚴隆重而已,無甚價值。詩圍繞“早朝”兩字作文章;“曙光”、“曉鐘”、“星初落”、“露未幹”都切“早”字;而“金闕”、“玉階”、“仙仗”、“千官”、“旌旗”,皆切“朝”字。末聯點出酬和之意,推崇對方。表示謙卑,都恰到好處。=============================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作者:王維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註解:
1、絳幘:用紅布包頭似雞冠狀。
2、雞人:古代宮中,於天將亮時,有頭戴紅巾的衛士,於朱雀門外高聲喊叫,好像
雞鳴,以警百官,故名雞人。3、曉籌:即更籌,夜間計時的竹簽。
4、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
5、翠雲裘:飾有綠色雲紋的皮衣。
6、衣冠:指文武百官。
7、冕旒: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的禮冠。旒:冠前後懸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這裏指皇帝。
8、仙掌:掌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宮中的壹種儀仗,用以蔽日障風。
9、香煙:這裏是和賈至原詩“衣冠身惹禦爐香”意。
10、袞龍:猶卷龍,指皇帝的龍袍。
11、浮:指袍上錦繡光澤的閃動。
12、五色詔:用五色紙所寫的詔書。
韻譯:
衛士頭戴紅巾象雄雞高唱報告天明,
管禦服的官員剛把翠雲裘捧進宮廷。
重重深宮禁苑壹殿殿都已敞開大門;
文武百官和客臣拜謁皇帝聽候旨令。
蔽日的障扇被晨曦照臨著向前移動;
香爐的輕煙依傍著皇上的龍袍升騰。
朝拜後賈舍人就用五色紙起草詔書;
可聽到服飾鏗鏘聲他已回到中書省。
評析:
這首詩與岑參所寫同題,全是描寫朝拜莊嚴華貴的唱和詩。內容也無甚足取。但全詩寫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後三個層次,描繪了大明宮早朝的氛圍與皇帝的威儀。這首和詩不和韻,只和其意。用語堂皇,造句偉麗,格調和諧。 附:賈至的《早朝大明宮》原詩:“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滿建章。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禦爐香。***沐恩波鳳池裏,朝朝染翰侍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