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盡可能取消過渡性科目,限制了企業調節各期利潤的操縱空間如:“待攤費用”、“預提費用”、“待轉庫存商品差價”、“待轉資產價值”、“股權投資準備”、“接受非現金資產捐贈準備”等。
3、科目名稱與核算內容更貼近使報表編制主體與報表使用者通過會計科目能夠直觀地看到核算內容,無需查找文件說明了解某會計科目反映的經濟內容。如:對環境變化反映敏感的資產、負債科目以持有目的、市場條件與管理要求的特點命名,如:“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投資性房地產”、“交易性金融負債”等。
4、簡化會計科目,提高會計信息清晰度使報表編制主體操作更簡明、高效;使報表使用者能夠更清楚地看到企業財務狀況與經營業績的輪廓與線條,清醒地評價過去、準確地預測未來。如,將銷售環節以外的應收款項全部歸入“其他應收款”(僅限於流動資產);不再按材料用途設置科目,僅設“原材料”與“周轉材料”;對非日常活動的“利得”、“損失”僅設“營業外收入”與“營業外支出”等。 評價答案 您已經評價過!好:0 您已經評價過!壹般:0 您已經評價過!不好:0 您已經評價過!原創:1 您已經評價過!非原創:0 不得再愛 2008-05-30 17:18 檢舉 滿意答案好評率:0% 二、新會計科目框架體系變化1、打破歷史框架將會計科目設置為六類:除過去的五類外,增設了資產、負債雙重性科目——***同類科目,如“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項目”等。該類科目在資產負債表中如何歸類,取決於余額的方向,當余額為借方時,作為資產,當余額在貸方時,作為負債。
2、涵蓋所有行業156個會計科目包括:壹般工商企業、金融行業、農業、采掘業等各行業交易事項使用的會計科目。《企業會計制度》設置了85個會計科目,僅限於壹般工商企業。
3、適應資產負債表按“凈值”列示資產、負債的變化將“調整科目”與“被調整科目”作為同類科目,如:“未確認融資費用”,作為“長期負債”的抵減科目,被重分類為負債科目。但是,《企業會計制度》將此科目作為資產科目,這種分類錯誤導致在財務報表中高估資產,低估負債,使“報表財務狀況”虛假繁榮。
4、根據不同資產、負債特性與持有目的設置會計科目根據不同資產、負債的計價模式設計會計科目,如:采用成本計價模式的資產,設置“減值準備”調整科目;采用公允值計價模式的資產、負債,設置“成本”與“公允價值變動”明細科目,以便掌握初始成本與持有價值的變動情況。 評價答案 您已經評價過!好:0 您已經評價過!壹般:0 您已經評價過!不好:0 您已經評價過!原創:0 您已經評價過!非原創:0 不得再愛 2008-05-30 17:19 檢舉 我有更好的回答 收藏 轉載到QQ空間 相關內容 ?6?1以下內容怎麽歸入會計科目中?1個回答?6?1以下每壹項分別屬於會計要素的哪壹向內容以及相關的會計科目3個回答?6?1會計裏要寫二級科目的都有哪些1個回答?6?1會計科目問題1個回答?6?1會計核算的內容有哪些1個回答 會計報告的體系設計最新會計科目表會計科目表小企業會計科目表2010年新會計科目表自考會計本科科目工業企業會計科目表2010最新會計科目表 其他答案三、壹般企業常用會計科目的設置變化及原因分析(壹)新準則增設科目的原因分析1、資產的重新分類(1)對外投資重新分類。過去投資按持有時間與投資性質分為“短期投資”與“長期投資”:“債權投資”與“股權投資”。新準則將對外投資按:持有目的、市場條件、風險管理要求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
(2)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存貨(房地產企業)重新分類,分離出“投資性房地產”。
2、彌補過去的缺陷(1)過去沒有設置“長期應收款”科目,使應收款項全部計入流動資產,導致美化財務狀況的報表效果。
(2)過去沒有設置“應付利息”科目,不區分“應收利息”與“應計利息”,使長期負債中的應付利息計入長期負債。而實質上,應付利息為短期負債,盡管是長期負債的,但由於償付方式為分期付息,到期還本;而應計利息為長期負債,因償付方式為到期壹次還本付息。
3、引入新的計價模式(1)由於引入“公允值計價模式”,因此,將公允值計量的資產、負債增設了“交易性的金融資產”、“交易性的金融負債”、“投資性房地產”、“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
(2)由於公允值計價模式區分為公允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與計入權益兩種類型,因此為“公允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溢的資產、負債”,增設“公允價值變動損溢”科目,以核算資產、負債持有期間公允價值變動損溢。
(3)由於引入貨幣時間價值概念,對遞延收入需要分離融資性收益,因此,增設了“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
(4)由於《租賃》準則引入了未擔保余值概念,增設了“未擔保余值”科目。
(5)所得稅會計引入“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過去采用“應付稅款法”或“損益表債務法”。因此,增設了“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並在“所得稅費用”總賬科目下分設“當期所得稅費用”與“遞延所得稅費用”明細科目。“遞延所得稅資產”用於記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遞延所得稅負債”用於記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這兩個科目與《企業會計制度》中的“遞延稅款”的區別在於:前者記錄資產、負債的暫時性差異;後者記錄收入、費用的時間性差異,角度不同、涵蓋面不同(暫時性差異涵蓋面更完整)。
4、會計準則的修訂由於《無形資產》準則的修訂,導致增設了“商譽”、“研發支出”科目。
(1)新準則界定的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不包括不可辨認的無形資產,因此商譽不再是無形資產。
(2)新準則規定: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同時滿足規定的各條件,可以確認無形資產。 因此,增設“研發支出”科目,歸集、計算自創無形資產費用、成本。
5、公司法的修訂修改後的《公司法》(2005)規定:“公司不得收購本公司股份。但是,有下列情形之壹的除外:(壹)減少公司註冊資本;(二)與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並;(三)將股份獎勵給本公司職工;(四)股東因對股東大會作出的公司合並、分立決議持異議,要求公司收購其股份的。” 企業為上述(二)、(三)、(四)原因導致的回購本公司股票(且不註銷),增設“庫存股”科目。
6、金融市場發展需要考慮融入國際經濟組織後,我國金融市場將會很快融入國際市場,金融商品不斷地增加,以及企業財務管理者金融意識的強化,金融工具在企業中應用會不斷增加。因此,增設了“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項目”等***同類科目。
7、區分“壹般收益”與“虛擬收益”為使報表使用者更準確地評價經營者業績及預測企業未來,在損益類中增設了“資產減值損失”(未導致現金流出的虛擬損失),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未導致現金流出、流入的虛擬損益)。
8、其他原因(1)政府補助核算方法的改變,增設了“遞延收益”科目,核算與資產相關及與未來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不再以取得政府補助時確認當期收益,而采取遞延確認的方式。
(2)由於頒布了《職工薪酬》準則(過去沒有這壹準則),增設了“應付職工薪酬”科目。該科目並非過去“應付工資”與“應付福利費”的簡單合並。因為職工薪酬的內容不僅局限於工資與福利費。
(3)按材料價值轉移方式設置科目,增設了“周轉材料”科目。該科目並非過去的“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的合並,而是強調多次使用、價值逐漸轉移(隨產品壹同銷售的包裝物不在本科目內核算)。
(4)有些新科目因核算內容與過去有些小的變化導致名稱上有些微調。如“其他業務成本”、“銷售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等。
(二)新準則取消科目的原因分析1、彌補過去《制度》的缺陷如:取消“待攤費用”、“預提費用”、“待轉庫存商品差價”等過渡性科目,減少企業利用過渡性科目調節利潤的空間(但如企業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仍需要過渡性科目的可增設)。
2、修訂了會計準則(1)《收入》準則的修訂:分期收款銷售不再按合同收款日確認收入,而是滿足收入確認條件時壹次確認收入(分離融資性質的收益),因此,取消了“分期收款發出商品”。
(2)《投資》準則的修訂不再按持有時間劃分投資,取消了“短期投資”、“短期投資跌價準備”與“長期債權投資”科目。
3、由於個別事項核算變化(1)接受捐贈事項不再區分現金與非現金資產,接受捐贈時直接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因此取消“待轉資產價值”科目。
(2)商品銷售回購業務,作為負債處理,銷售時,借計“銀行存款”、貸計“其他應付款”(回購時作相反分錄)。因此,取消“待轉庫存商品差價”科目。這壹改變,糾正了過去回購業務形成表外負債的缺陷。
4、簡化科目設置的需要(1)取消了“應收補貼款”,該項內容計入“其他應收款”。
(2)取消了“委托代銷商品”,該項內容計入“發出商品”。
(3)取消了“包裝物”、“自制半成品”,計入“原材料”。
除上述增減變化外,有些會計科目名稱沒有變化但是核算內容與計量方法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動。相關內容在《新會計準則變化點及案例說明——會計科目轉換、變化與使用》壹書中作了詳細地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