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賢主勞於求賢,而逸於治事。2、論大功者,不錄小過;舉大美者,不疵細暇。(“有高世之才,必有遺俗之累”;“君子之於人也,樂成其美而不求其備”;“君子以細行律身,不以細行取人”。“十步之內,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3、毋以日月為功,實試賢能為上。4、考察賢能之法:遠使之而觀其忠;近用之而觀其敬;繁使之而觀其能;猝問之而觀其智;急期之而觀其信;5、將能而君不禦。6、善用人者不恃人。7、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8、人人可用: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1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用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11、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12、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二、領導者在下屬面前的行為要求:
1、修身養德,明誌致遠。2、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司馬光觀點:聖人,德才皆備;愚人,無德無才;德勝於才為君子;才勝過德為小人。)3、公生明,廉生威。(“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威,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不貴無欲,而貴無私。”)4、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論語·陽貨》:好仁不好學,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學,其弊也蕩;好信不好學,其弊也賊;好直不好學,其弊也絞;好勇不好學,其弊也亂;好剛不好學,其弊也狂。
孔子的“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魏征的“十思”: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思所加,則思無恩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5、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6、君子所審者三:壹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此三者乃致亂之源也。7、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8、數賞者,窘也;數罰者,困也。
三、曾國藩用人與領導藝術
1、面對“變局”,不作壁上觀。2、臥薪嘗膽,不輕易出底牌。3、剛柔互用,爭讓適度。4、倚人而起,不著痕跡。5、.功歸於上,己能安享。6、英雄要屈身。7、自立立人,自達達人。8、成大事者需要有血性之人(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少年當有狂者進取之趣。)9、用人三素養:誠意、智慧、度量。10、居家之道,不可多有余財。11、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12、立身之道在於立心,欲為天下大事,須有容納天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