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是演員扮演角色,是在舞臺上當眾表演故事情節的壹種藝術形式。在我國,戲劇壹般是戲曲、話劇、歌劇的總稱,也常專指話劇。在西方,戲劇(英文drama)即專指話劇。世界各民族的戲劇都是在社會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由古代民族、民間的歌舞、伎藝演變而來的。後逐漸發展為由文學、導演、表演、音樂、美術等各種藝術成分組成的綜合藝術。構成了戲劇的特有藝術形式。戲劇的基本要素是矛盾沖突,通過演員和布景再現現實生活的矛盾沖突,使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激起觀眾強烈的情感反應,達到教育和審美的目的。戲劇按作品類型可分為悲劇、喜劇、正劇等;按題材可分為歷史劇、現代劇、童話劇等;按情節的時空結構可分為多幕劇和獨幕劇。
戲劇藝術有悠久的歷史,是人類文化中壹顆燦爛奪目的明珠。戲劇藝術是活人當眾演給活人看的綜合藝術,具有直觀性、過程性和儀式性,有著電影、電視無法擁有的獨特魅力。尤其在影視藝術出現之前,它壹直是人類文化生活中最有群眾性和吸引力的重要藝術門類。它對人們的精神世界,社會道德面貌,以及政治生活,都有深刻的影響。是否具有戲劇藝術鑒賞力,往往是衡量壹個人是否有文化修養的壹個重要方面。
在戲劇發展史上,湧現了壹大批優秀的戲劇藝術種類。最著名的如古希臘的悲劇和喜劇、印度的梵劇、中國元代雜劇、明清傳奇,以及近現代的優秀京劇和地方戲、英國莎士比亞的悲喜劇、法國莫裏哀的喜劇、挪威易蔔生的社會劇、美國奧尼爾的社會心理劇、俄國的契訶夫話劇、高爾基話劇,還有中國“五四”運動以來郭沫若的歷史劇、曹禺的話劇,等等。許多著名的小說家、詩人,同時也是著名劇作家,如俄國的契訶夫、高爾基,中國的郭沫若、老舍等。戲劇藝術還造就了壹大批表演藝術家和導演藝術家。莎士比亞、莫裏哀、易蔔生、奧尼爾、關漢卿、湯顯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梅蘭芳等戲劇作家、藝術家的名字,享譽全世界。
戲劇藝術有過輝煌的歷史和成就,也將以永久的獨特魅力吸引著人們。
2.戲劇的組成
人物 背景 開頭 發展 高潮 結尾 臺詞 舞臺設計
戲劇語言的構成
曲詞、賓白、科介
曲詞:劇中人物的唱詞,曲詞以壹人主唱的形式進行
賓白:劇中人物的說白,分對白、獨白、旁白、帶白(插在曲詞中的說白)
科介:劇中關於動作、表情和音響效果的指示(舞臺說明)
科範或叫“科”“介”,是關於動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臺提示,如“笑科”“見科”“把盞科”“做掩淚科”“內作起風科”等。此外,每本雜劇結尾處有兩句或四句詩句,用以概括全劇思想,提出本劇劇名。例如,“秉鑒持衡廉訪法,感天動地竇娥冤”。末句是戲的全名,“竇娥冤”則是簡名.
戲劇音樂的構成
中國戲曲音樂的發展經歷了三代。第壹代,是所唱曲文體為長短句曲牌,高腔和昆腔。高腔的特點是“壹唱眾和,鑼鼓擊節”,也就是由扮演角色的演員獨唱,在句尾則由樂隊人員幫腔或接腔,只用鑼鼓擊節,不用弦管樂伴奏。其風格粗獷、豪放。昆腔,到了公元16世紀中葉,音樂家魏良輔及梁辰魚革新舊調所創之新聲,文人制曲,定腔定譜,增添了笛、弦索等弦管伴奏。其風格輕柔婉轉,與高腔迥別。第二代,是所唱曲文體為齊言時偶句格(即七字句、十字句),各有其“基本唱調”的梆子、吹腔、撥子、二凡、三五七、西皮、二黃,統稱‘話彈諸調”。其中以唱西皮、二黃為主的京劇,在國內廣為流傳,在海外也享有盛譽。第三代,是唱民間花鼓、采茶、秧歌、攤簧、道情等民間歌曲或說唱曲調的“民間小戲”。如由唱書調發展而來的越劇;落子腔發展而來的評劇,黃梅采茶調發展起來的黃梅戲等,這些民間小戲生活情趣濃郁,頗具活力,可塑性強。總括三代戲曲音樂,均由歌唱和器樂伴奏兩部分組成。
中國少數民族戲曲音樂也是戲曲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現有55個少數民族,其中有戲曲劇種的I4個。這些劇種有的是歷史上形成的,有的是本世紀5O年代以後從本民族歌舞、說唱的基礎上衍變而成的。它們都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